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严重腰椎退变性脊柱炎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以下简称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方法1998年3月~2000年2月我们收治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患者15例,作为观察组,另以同期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明显侧弯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特点,X线片特点及Cobb角治疗前后变化,并作统计学处理。以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具有特殊的临床表现,X线片腰椎明显旋转侧弯,广泛骨赘形成。与对照组骨赘数目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Cobb角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Cobb角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是脊柱内外平衡失调的一种表现,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应用脊柱定点复位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腰椎旁肌应力点损伤症的提出给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临床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训练性下腰痛躯干肌功能变化特点及防治干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讨训练性下腰痛患者躯干肌功能变化 ,分别应用CYBEX 6 0 0 0型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彩超、肌电图、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测试腰痛组(n=4 0 )和正常组 (n =4 0 )的躯干肌力指标、骶棘肌横截面积、腰背肌肌电指标及腰椎曲度。结果显示 ,在腰痛组与正常组 ,除躯干屈肌PT/BW、ER及骶棘肌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外 ,其他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提示由于缺乏有效的腰背肌锻炼 ,训练性下腰痛患者存在明显的躯干肌肌力失衡 ,其主要由腰背肌肌力下降引起 ;同时腰背肌肌爆发力以及腰背肌静态耐力也明显下降 ,腰椎生理曲度变小 ,但不伴随有明显的椎旁肌萎缩 ;耐力比ER(动态耐力)与下腰痛关系并不密切。同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预防训练性下腰痛的现场干预实验 ,结果显示训练性下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 (锻炼组 8 93% ,对照组 17 0 1% ,P <0 0 1)。提示腰背肌锻炼可降低训练性下腰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治疗(简称手法治疗)后尽快康复的专科护理措施.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飞行员106例,采用手法治疗,治疗前后专科护理以多体位卧床休息、局部封闭加中药熥敷、脊柱牵引等专科护理措施辅助手法治疗,恢复期间配合床上锻炼、地面锻炼和体疗室内器械锻炼等不同方式腰背肌功能康复锻炼法.结果 106例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过手法治疗并配合多种专科辅助治疗与护理、康复锻炼等综合措施,97例达到临床治愈(占91.5%),好转9例(8.5%).结论 飞行人员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前后,辅助中西医结合专科护理措施与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完全康复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4.
单纯胸腰椎椎体挤压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屈曲型损伤。目前,对此种骨折的治疗方法意见尚不一致,从1895年Kummel强调预防治疗开始,1930年Watson-Jones和Bohler等提倡早期复位、石膏背心固定及腰背肌锻炼,1945年Burgess和1949年Nicoll主张单纯的功能疗法,迄今意见仍未统一,国内各家对上述疗法亦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主张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4—6周,结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内外用药等,若失治或误治会遗留腰背部疼痛、畸形及椎体滑脱等后遗症。我科根据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经2000--2005年收治的12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临床运用,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下腰痛患者腰背浅筋膜水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背浅筋膜水肿的MRI诊断。方法133例下腰痛患者(其中22例临床诊断腰背肌筋膜炎)均采用GE Signa0.2 TMRI进行腰椎常规SE序列、FSE序列检查,层厚5mm。结果133例下腰痛患者MRI显示腰椎棘突后方浅筋膜中线区域异常长T1、长T2信号36例,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病变、腰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30例,腰椎椎体血管瘤1例。临床诊断腰背肌筋膜炎22例中MRI显示浅筋膜异常长T1、长T2信号16例,其中合并腰椎间盘病变、腰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病变14例。结论下腰痛患者腰背浅筋膜水肿发生率较高,MRI显示敏感,诊断准确,因此,NRI对指导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腰背肌力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驱动估算方法是研究腰痛机理的有力工具,把握该方法应用进展有助于应用准确性提升和应用空间拓展。经查阅、分析相关文献认为,该方法是一个复杂体系,主要涉及到腰背肌群解剖结构模型构建、腰背肌力计算、最优化算法辅助等技术环节,这些环节中需着重关注腰背肌拉力线的合理简化及其解剖学参数的准确获取、个体化最大肌肉应力的获取、EMG测量与数据处理、以逆向动力学计算外在腰椎力矩等细节。此外,基于此方法所构建的腰椎稳定性与腰椎载荷量化定义,被广泛应用至腰痛机理研究中,揭示了站/坐姿中、搬运动作中、受外部冲击时等腰痛风险因素,今后可探索腰背肌协调活动控制与这两者间关系,可更广泛的应用至运动医学领域中。  相似文献   

8.
直升机飞行人员损伤性脊柱疾病调查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直升机飞行人员损伤性脊柱疾病的发病情况及导致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110名来院疗养的直升机飞行人员进行脊柱疾病调查,由软伤科医师体检,结合X线片、CT片等作出诊断。分析其患病情况、病因,提出防治方法。结果 直升机飞行人员损伤性脊柱疾病患病率达30.9%,多发于年大及飞行时间较久者。其中腰椎损伤占70.6%,其次为颈椎和胸椎损伤,分别占23.5%和5.9%。结论 损伤性脊柱疾病是直升机飞行人员的多发病、常见病,应引起航卫部门高度重视并就此展开预防工作,提高保健意识,加强腰肌锻炼。  相似文献   

9.
脊柱结核属慢性疾病,占骨关节结核的50%左右。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胸腰段占第三位,临床表现有疼痛,脊柱畸形,寒性脓肿等。病程及治疗时间长,使患者身体及精神非常痛苦。自1994年以来,我们选择对胸椎、腰椎、胸腰段结核彻底病灶清除结束后,对脊柱后突畸形较重及脊柱不稳定患者选用椎弓根短节段脊柱内固定器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肌少症是一组以骨骼肌质量减少、肌力下降,进而导致机体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与肿瘤病人临床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密切相关。CT不仅是诊断肿瘤的常用方法,而且可以准确评估肌少症,但其测量部位及标准尚未统一。就第一、三腰椎,第三颈椎和第四胸椎的骨骼肌指数以及腰肌指数、体积,骨骼肌密度、度量等常用骨骼肌参数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脊柱骨折多为不稳定性损伤, 骨折累及三柱。AS合并脊柱骨折若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骨折断端持续应力, 后期可能导致假关节形成、进展性后凸畸形及继发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目前, AS合并脊柱骨折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在其治疗上, 更倾向于采用手术治疗, 但手术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前路手术因其固定不牢及血管神经损伤等风险, 仅用于少数AS合并颈椎骨折患者。前后路联合术式稳定性好, 但患者可能难以耐受手术创伤。传统的后路开放手术应用较广, 也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较多。后路经皮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 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此外, 机器人辅助和导航技术提高了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率。因此, 笔者就AS合并脊柱骨折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优化其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脊柱炎症脊柱感染的早期诊断常因临床表现无特征性而被延误,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脊柱炎性改变。随着病变进展所造成骨、椎间盘、椎旁及椎管内改变均可清楚显示。CT还可用于引导经皮活检,了解抗菌素治疗效果及根据CT表现制定手术计划。脊柱感染途径主要有:①直接感染:外伤或异物形成开放伤口;腰穿或腹主动脉穿刺;术后及碘苯酯脊髓造影等。②邻近感染蔓延:如腰大肌、咽后壁脓肿,褥疮及皮样窦感染。③血行播散:约一半脊柱骨髓炎病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较大,突破后纵韧带脱出到椎管内,部分游离甚至完全游离到椎管内,造成腰椎管明显狭窄,对腰骶神经根压迫和刺激更大,临床表现更重,所以有学者称其为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巨大型腰突症).骨伤科医师认为此种腰突症一旦确诊,就应该尽快手术治疗.我们在2012年12月-2013年3月收治3例巨大型腰突症,采用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1]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全部达到临床治愈,分别在治疗后2个多月、4、8个月后复查腰椎MRI,发现手法治疗前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影像消失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艳  王存香  孙芳 《西南军医》2009,11(2):340-341
目的 提高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对16例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手术后的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包括术后的早期观察护理、心理康复指导、肢体功能训练、腰背肌及腹肌训练、出院康复指导等。结果16例患者住院期间无肌肉萎缩、肺部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1~2年,均能进行一般的生活自理。结论腰椎外伤性骨折并完全脱位患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腰腿部疼痛、活动受限2d”入院.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腿部疼痛,以左侧腰背部及左大腿部为主,呈持续性隐痛,休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无低热、盗汗、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史,最高血压170/100mmHg,自服药物治疗,控制可.腰椎MRI示L4~5水平脊柱左侧占位性富血供病变.临床初步诊断为:①L4~5水平脊柱左侧占位性病变;②高血压2级高危组;③2型糖尿病.遂行“经前路左侧腰背部占位病变探查术”,术中探及左侧腰大肌局部肿胀明显,切开腰大肌筋膜,内可见大量血凝块及搏动性包块,遂结束手术.行CTA检查提示左侧第3腰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图1).于我科行腰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十年里,交通事故、坠落等导致脊柱损伤的大量增加,对其损伤机制的研究成为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对脊柱损伤的认识最初来自对脊柱形态学的研究。50年代初,Nicoll首先将胸腰椎损伤分为稳定型与非稳定型,并对此进行了阐述[1]。1963年Hokdsworth[2]修改并补充了Nicoll的损伤分类,根据对X片的观察,提出了暴力类型与脊柱骨折的关系。将暴力分为屈曲、屈曲旋转、伸展及压  相似文献   

17.
腰大肌疾病的诊断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34例腰大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17~83岁。临床表现以腰背部疼痛、腰大肌异常就诊。1.2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Somatom欢悦和Toshiba全身螺旋CT扫描机,130kV,218mAs、层距和层厚均为5mm,强化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00mg/ml)100ml,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延迟60s扫描。2结果本组病例腰大肌结核10例,均为腰椎椎体及其附件结核累及,CT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腰大肌膨隆,肌肉之间脂肪线显示不清,轮廓模糊,其中6例慢性的…  相似文献   

18.
腰椎小关节是脊柱连接的重要关节,具有限制脊柱前屈前移运动,抵抗压缩、剪切及旋转等各种形式负荷的功能。外伤、异常的应力等因素均可导致该关节的退行性变和损伤。小关节病变是临床上引起下腰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调查认为,15%~45%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与小关节病变有关[1]  相似文献   

19.
李战武  丁红  曹秀芳 《武警医学》2008,19(7):652-652
我科在治疗10例不常见特殊型腰腿痛患者中,根据其临床症状和采用诊断性治疗及解剖学观察认为,腰大肌损伤后,产生肿胀和肌痉挛嵌压了穿过腰大肌实质的腰丛、腰骶部交感神经干。腰椎间盘突出、脊柱退行性改变、腰椎后关节紊乱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但是,我科在近5年来收治了10例很难用常见腰腿痛病因解释的特殊型腰腿痛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运动损伤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超声可视化下竖脊肌或腰方肌PRP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麦吉尔疼痛问卷(McGill)评分、Roland Morris功能障碍问卷(RMDQ)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疼痛和功能。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生活质量。观察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32例运动损伤后腰背部MPS患者, 其中男10例, 女22例;年龄12~68岁[(47.3±16.3)岁]。患者均获随访4周。在治疗前, 治疗后24 h、2周及4周, VAS分别为5.0(4.0, 6.0)分、3.5(3.0, 4.8)分、2.0(2.0, 3.0)分、2.0(1.3, 3.0)分;McGill评分分别为9.0(7.0, 11.0)分、7.0(5.0, 9.0)分、4.0(3.0,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