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正>肩袖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亦是造成肩周围疼痛及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1-2],严重干扰患者的学习与生活[3]。目前肩袖损伤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和手术两方面,治疗方式多样,但缺乏相对突出的金标准[4]。张氏姜枝活血汤是浙江省富阳张氏骨伤继承人张绍富经验方,主要运用于上肢损伤,能够促进上肢的功能运动,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治疗急性肩部疾患有明显的优势[5]。  相似文献   

2.
<正>上交叉综合征(upper crossed syndrome,UCS)是指因上半身长期处于不良姿势,造成相关肌群功能失衡,进而引起颈肩背部疼痛不适、胸闷、睡眠障碍等一系列不良症状的一种亚健康状态[1]。UCS常见的体态是圆肩、驼背、头前倾[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纠正局部的肌肉失衡来治疗UCS,常用的方法有运动疗法、肌肉能量技术、针灸和推拿等[3]。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新发胰腺癌49.6万例,有46.6万人死于胰腺癌,居于全球癌症死因第7位[1]。胰腺癌5年存活率约6%[2],其主要原因包括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3],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等[4]。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但30%~40%的患者因局部血管受侵犯而无法接受外科手术,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这部分病例被称为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ocally advanced pancreatic cancer,LAPC)[5]。如何通过综合治疗提高LAPC的转化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病因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的疾病,以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或)临床表现以及超声下卵巢多囊样改变为主要特征[1]。全球范围内8%~13%育龄妇女受此病困扰[2],我国PCO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10~54岁女性PCOS粗发病率从1990年的7.68%上涨至2019年的7.88%[3]。根据PCOS的临床特征,可将其归为中医“闭经”“崩漏”“不孕”等范畴,患者多以肾虚型为主,并兼有其他证型,如脾虚、血瘀、痰阻等[4-5]。  相似文献   

5.
<正>0 引 言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 EMC)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肿瘤的3%,好发年龄为 50~60 岁,男女比例约为2∶1[1],主要见于四肢近端的深层软组织中,以下肢、肩部和手部多见,肿瘤一般生长缓慢[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版软组织肿瘤分类,EMC被归类为一种分化不确定的软组织肿瘤[1]。  相似文献   

6.
<正>高龄患者因骨质疏松及反应能力减退,容易导致身体受伤部位骨折,其中肱骨近端骨折占4%~5%[1]。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合并肩袖的损伤[2]。许多学者使用半肩关节及全肩关节置换术来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由于肩袖撕裂后的处理困难,其效果临床尚不确定。从肩袖损伤及局部力学替代原理分析,目前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通过回顾性分析,此种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3]。由于发现巨大肩袖撕裂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以往的治疗方式的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7.
<正>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肩胛背神经在传导过程中,被周围组织卡压而引起的患侧颈部、肩部、背部、腋下、侧胸壁难以忍受的弥漫性酸痛的临床症候群[1]。该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被误诊为颈椎病、肩胛背软组织损伤、肩胛背肌筋膜炎等而延误治疗[3-4],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作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肩背部疼痛的治愈率意义重大,但目前尚无科学诊治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规范,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尽相同,且大多数探讨肩胛背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缺乏规范有效的随机对照设计[5-13]。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不孕症已累及10%~25%的育龄期妇女[1],成为世界性关注问题。其中输卵管性不孕所占比例每年不断增加,已达30%~35%[2]。女性不孕症好发的子宫内膜病变包括内膜增生、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子宫内膜过度增生所致,其形成被认为与盆腔炎症、内分泌失调等有关[3]。  相似文献   

9.
<正>微流控技术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生物技术[1,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可以构建各种微环境,实现多种细胞间共同培养,为细胞生长提供一种与人体高度近似的环境[3,4],如肺芯片[5,6]、血管芯片[7]、肠芯片[8]、肝芯片[9]、肌肉芯片[10]等。芯片上的器官(organs-on-a-chip,OOC)是指使用3D培养技术对干细胞进行分化诱导进而形成类似于目标器官或组织的技术[11],相比于广泛使用的Transwell方法[12],它不需要使用专门设计的流动腔来模拟流体剪切力等生理特征,可以取代动物实验模型,降低药物开发成本,为药物递送和毒性筛选提供更好的平台[13]。  相似文献   

10.
<正>肥胖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的慢性代谢性疾病[1]。全球超20亿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2],其中腹型肥胖更易诱发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3-4],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  相似文献   

12.
余电有  刘莉 《右江医学》2023,(11):1035-1039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征是一个或两个心室的扩张和收缩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致命性心血管系统疾病[1]。DCM的全球患病率高达40/10万[2],其中欧美地区患病率约为36.5/10万[3],我国的患病率约为19/10万[4]。DCM可分为遗传型、获得型。遗传型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目前超过40%的DCM病例被证实是家族遗传的[5],已发现DCM的致病基因超过60个[6]。在非遗传因素方面,证实了DCM与炎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以骨髓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和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罕见疾病[1],多发于儿童(4.6/100万),成人少见,仅为1/100万[2-3]。LCH可累及多器官,造成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4],当累及“危险”器官(如肝脏、脾或造血系统)时可危及生命[5]。  相似文献   

14.
汪鑫  张洪义 《中国医刊》2023,(8):813-815+808
<正>胰腺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仅为3%~15%[1-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头癌最有效的手段[3-4],R0切除可获得良好的预后[5]。1994年GAGNER和POMP[6]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该手术难度较大,如操作不当易出现血管损伤,且对胆道和胰腺重建的技术要求较高,是普外科较为复杂的手术之一[7]。  相似文献   

15.
<正>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第2位、死亡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为11.4%,死亡率约为18%,其中约90%肺癌患者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1]。现代医学认为,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动态改变密切相关[2],通过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可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抑制肿瘤微环境的形成和功能,达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目的[3]。研究[4]表明,扶正类中药在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和预防肿瘤转移方面的疗效比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VAA)是指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瘤,相对罕见。发病率为0.01%~0.1%[1],其破裂和出血发生率高,可快速危及生命[2-3]。脾动脉(约占60%)和肝动脉(20%)最常出现病变,肠系膜上动脉仅占4%,而胃左动脉瘤(left gastric artery aneurysms,LGAAs)的发病率更低[4]。吴长才等[5]报道了临床上的胃左动脉瘤破裂出血案例,  相似文献   

17.
<正>基孔肯雅热(CHIK)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以伊蚊等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人群普遍易感。2008年3月广州报告国内首例输入性CHIK病例[1],2008年12月杭州发现1例输入病例[2],2010年广东省报告本地暴发疫情[3],全国多地陆续发现病例[4]。  相似文献   

18.
<正>开腹手术特别是上腹部开放手术,术后患者常出现数日难以忍受的中重度疼痛[1-2]。开腹手术中手术牵拉、电刀切割、术后放置引流管等各种刺激,会引起内脏、手术切口、腹膜及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各类信号传导通路开放,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刺激末梢神经而诱发剧烈疼痛[3]。区域阻滞技术因不良反应小,效果确切,越来越受医务人员青睐。皮下切口镇痛属于局部麻醉镇痛技术,通过预埋带有侧孔的管道向手术切口持续渗透给药产生局部麻醉镇痛效果[4]。  相似文献   

19.
王春艳  马燕飞  李叶萍  胡蓉  尹杨   《四川医学》2023,44(10):1108-1111
<正>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是各类伤口常见的伴随症状。更换伤口敷料疼痛被定义为与组织损伤和更换伤口敷料过程相关的不愉快情绪体验[1]。Gardner等[2]研究显示,在更换伤口敷料过程中约74%的患者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约36%的患者存在重度疼痛。药物是干预伤口疼痛的主要方法,而大剂量的药物使用常伴随部分不良反应[3],如大剂量使用含有吗啡的药物会使患者增加呼吸衰竭、恶心、便秘等风险[4]。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20.
<正>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肥胖及饮食改变有关[2]。透光性肾结石又名阴性肾结石,主要包括纯尿酸结石、胱氨酸结石和依地那韦结石,占放射学诊断肾结石的8%~12%,其中主要为尿酸结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