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卫华  沈振亚 《江苏医药》2012,38(15):1750-1753,1732
目的探讨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体外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MSCs。采用具有高效转染非分裂期细胞的慢病毒载体系统将HO-1基因导入MSCs中;采用RT-PCR和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台盼蓝染色及MT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慢病毒感染MSCs的感染复数为20,最佳感染率可达80%;MSCs表面高表达CD44和CD105;GFP荧光表达自96h开始逐渐增强;转染细胞中显示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几乎无影响。结论慢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MSCs,并使其HO-1表达增高,转染对MSCs存活及增殖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PDGF-B 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转染修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 arrow m esenchym alstem cell,M SC)的可行性。方法:应用FAM标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cDNA3-PDGF-B),以脂质体法转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成功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了基因转染,持续表达时间超过了8周,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真核转染技术可以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是一种理想的基因载体细胞,可用于PDGF-B的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3.
安然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41-1843
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因此,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组织[1],同时,MSCs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多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体外基因转染率高并能稳定  相似文献   

4.
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亚  王晓东  张德强  刘新晖  王科文  张锡庆 《江苏医药》2004,30(8):561-562,F002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方法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使用条件培养基,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盐沉积及Ⅰ型胶原的表达。结果MSCs在条件培养基中,15d后可见细胞变为多边形,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表现成骨细胞分化特点。结论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成功诱导人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在骨组织工程学方面MSCs作为种子细胞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可达高锋,持续3天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 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转染恒河猴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的表达情况, 以及转染后对 MSCs 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通过 Ficoll 法分离并培养恒河猴骨髓 MSCs, 进行细胞表型鉴定。 转染 pcDNA-eGFPVEGF165至 MSCs, 荧光显微镜观察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情况, 同时流式细胞技术对转染成功的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及 eGFP 表达鉴定, RT-PCR 法检测转染后 VEGF165表达情况。 结果 成功分离到纯度较高的 MSCs, 转染后的 MSCs 及子代细胞均有 eGFP 和 VEGF165 的表达, 且保留了 MSCs 的特性。 结论 VEGF165 基因转染 MSCs 后可以稳定表达外源基因, 且可以维持 MSCs 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肿瘤趋向性及免疫调节能力。系统注射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靶向迁移,并在肿瘤局部产生高浓度的抗肿瘤蛋白,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因此,基因修饰的MSCs未来可能广泛应用于肺部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medium,CM)的制备方法,并分析MSCs的旁分泌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离心后分离、培养、传代hUC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细胞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并用酶标仪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待细胞融合达80%时更换培养基,再继续培养24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即为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CB-MSCs-CM)。结果经过传代后,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趋于均一,为梭形或成纤维样、体积较大、单个核,呈漩涡样生长,且增殖能力较强,能较好的制备出其条件培养基。结论能通过此方法成功制备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其中含有MSCs旁分泌的各种生物活性因子,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来源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血脑屏障(BBB)的存在阻碍了药物向脑内肿瘤的扩散,药物难于达到有效的治疗。而MSCs可绕过BBB,因此在颅内肿瘤的治疗中,其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肿瘤治疗。同时,经过基因修饰的MSCs,可以迁移到肿瘤局部,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显著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基于已有的研究表明,MSCs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关于MSCs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MSCs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MSCs作为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以及基因修饰的MSCs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MSCs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s)在肿瘤治疗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因其有潜在成瘤性,制约了它的临床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低免疫原性,且仍未发现它有成瘤性,因而成为干细胞治疗颇具临床应用价值的种子细胞.近年来研究发现应用合适的诱导方案可以从ESCs/iPSCs获取MSCs,结合ESCs/iPSCs的无限自我更新能力,ESCs/iPSCs向MSCs转化将可能是获取MSCs的一种数量充足且稳定的新来源.本文将对目前ESCs/iPSCs向MSCs转化的方法 、机制以及新衍生的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干性特征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中胚层来源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及心肌细胞。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也称为贴壁细胞或者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基质细胞(MSC)或间充质干细胞或间充质祖细胞(MPC)。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MSCs。  相似文献   

12.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能够从多种生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非造血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组织修复能力故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以及再生医学治疗中。然而MSCs归巢效率低下,无法在靶组织中达到足够的归巢数量。这一缺点明显影响其治疗效果。提高MSCs的归巢率进而提升其疗效是当下研究以及应用再生医学治疗的重点所在。本文对MSCs的归巢机制和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转染CXCR4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3组,GFP组、CXCR4~+组、CXCR4~-组,转染趋化因子受体CXCR4,并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仪法及Transwell小室细胞趋化实验,体外研究了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对MSCs增殖、分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均不影响MSCs的增殖能力,对其向肺组织分化的能力也没有影响。与GFP-MSCs组相比,CXCR4~+-MSCs组迁移的细胞数量明显升高,而CXCR4~--MSCs组迁移细胞数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XCR4高表达及低表达不改变MSCs的增殖、分化能力,然而CXCR4高表达明显增强MSCs向炎症病灶的迁移能力。说明CXCR4高表达的MSCs移植入体后将会更快速、更大量地到达病变区域参与组织修复,明显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赵颖  代飞 《中国药业》2008,17(9):10-12
目的 制备含CTLA4Ig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并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后续实验作准备.方法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骨髓MSCs.用含有CTLA4Ig基因的逆病毒感染第1代人骨髓MSCs,应用G418筛选出抗性细胞群(MSCs-c).应用RTPCR检测其CTLA4Ig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CTLA4Ig蛋白质表达.结果 Percoll(1.073 g/mL)分离培养的第3代MSCs 94.59?105表达阳性,97.58?34表达阴性.转染细胞(MSCs-C)RT-PCR证明CTLA4Ig基因被成功导入MSCs中并转录;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绝大多数MSCs-C细胞表达CTLA4Ig蛋白,其表达于细胞浆中.结论 CTLA4Ig基因可以通过逆转录病毒成功导入人骨髓MSCs中.这种基因修饰的细胞可以表达目的基因及目的蛋白,可能通过目的蛋白的分泌达到降低免疫原性和增强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MSCs具有对多种肿瘤组织归巢及定向迁移的特性,可以将其作为治疗肿瘤药物的载体,用来治疗无法通过手术去除的肿瘤;同时,MSCs自身参与重塑肿瘤微环境,影响其侵袭、增殖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并且具有抗炎及损伤组织修复的能力。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RAIL/Apo2L)作为诱导细胞凋亡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两个特异性死亡受体(DR4、DR5),特异激活肿瘤细胞凋亡。TRAIL基因修饰的MSCs(TRAIL-MSCs)可定位至肿瘤组织并抑制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有望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的靶向治疗。综述了TRAIL-MSCs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TRAIL-MSCs联合放化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为该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转染是否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缺氧状态下的葡萄糖摄取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是否与葡萄糖转运载体-4(GLUT-4)的表达和易位有关。方法将MSCs分为常氧非转染组(即对照组)、常氧转染组、缺氧非转染组和缺氧转染组,分别于常氧(5%CO_2,37℃)和缺氧(94%N_2、1%O_2和5%CO_2,37℃)条件下孵育8 h。放射同位素法检测~3H-G摄取量,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检测GLUT-4的表达。结果①与缺氧非转染组相比,缺氧转染组显著提高细胞摄取~3H-G量(P<0.01),但二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常氧转染组对~3H-G的摄取(P<0.01);②与缺氧非转染组相比,缺氧转染组显著提高细胞和细胞膜GLUT-4蛋白的表达(P<0.01),2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LUT-4蛋白的表达和移位(P<0.01);③~3H-G摄取量与细胞膜中GLUT-4表达呈正相关(r=0.437,P=0.001)。结论 HIF-1α基因提高MSCs的葡萄糖摄取能力,此机制与HIF-1α基因提高GLUT-4的表达和易位相关。  相似文献   

17.
周文  汪涛  孙玉萍  凌庆 《河北医药》2005,27(8):570-571
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VEGF165基因的质粒PEGFP-C1,采用超声辅助电穿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结果超声辅助转染后5h可见细胞内有GFP表达,10h后出现表达高锋,持续3d左右,其后有些细胞荧光开始减退。结论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有GFP表达,提示细胞转染成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TSPG)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探讨TSPG增强成骨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促造血的可能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成骨细胞分化和免疫表型进行鉴定。不同剂量的TSPG联合成骨细胞条件诱导液培养h MSC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p NPP)法检测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含量,茜素红染色法观察钙结节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分化转录因子-核心结合蛋白因子2(RUNX2)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造血相关因子含量,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实验检测培养上清造血支持能力。结果 MTT和p NPP结果均显示随着TSPG剂量增加,吸光值逐渐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钙结节数量和RUN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造血相关生长因子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TSPG通过上调RUNX2蛋白表达诱导h 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同时增强成骨分化的MSCs支持造血。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SCs)有着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免疫调节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更为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然而,历经了半个世纪,以MSCs为基础的细胞治疗仍然未能普遍地被接受.文章从MSCs的制备、安全性、有效性、医学伦理和质量管控等方面综述MSCs在研究中和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群  苗宗宁  曲静  王明元  朱挺  金钧  施勤  惠国桢  张学光 《江苏医药》2004,30(11):817-819,i004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特点,尽管其主要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已被认为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好细胞来源。但在严重感染或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细胞数及增殖、分化能力均明显下降等情况下,就无法顺利获得足量可用于治疗的BMSC,有必要寻找MSC的新来源。方法消化胎盘组织、贴壁培养获得基质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比较叔丁对甲氧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复方丹参注射液、β-巯基乙醇(BME)等对培养的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盘组织中分离出的基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相似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并可诱导表达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NSE)、神经微丝(neurofilament,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ment acidic protein,GFAP)。结论胎盘组织中存在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间充质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一种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丰富新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