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2例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6例。开腹组行开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初次进食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均较开腹组短,术后72 h疼痛评分较开腹组低,术中失血量较开腹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开腹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能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外科诊治20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008年6月前收治20例腹壁切口疝的临床资料(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顺利,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复发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较好,其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较少,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将行传统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行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4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成人腹壁疝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9例成人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疝修补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性因子水平及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21.60±5.80)vs(61.60±10.30)ml]、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30.60±6.30)vs(45.20±7.40)h,(14.70±2.50)vs(20.80±4.60)h,(5.30±0.90)vs(8.70±1.30)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50±11.60)vs(79.70±16.40)min,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9%vs 33.9%,P0.05)。术后24和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2年,两组患者腹壁疝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vs 6.5%,P0.05)。结论腹腔镜和开腹疝修补术均是成人腹壁疝的有效手术方式,但腹腔镜疝修补术创伤小,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手术带来的炎症损伤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无张力疝气修补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复发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5.00%、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无张力疝气修补手术治疗成人疝气临床的疗效显著,手术和住院时间更短、出血量少,复发率和并发症较低,术后生活质量好,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手术耗时、术后行走恢复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长,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手术耗时、术后行走恢复用时及术后留院观察时长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吕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3623-3625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姚岗  韩海军 《大医生》2023,(15):49-51
目的 探索自固定补片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术中采用自固定补片修补)和对照组(45例,术中采用聚丙烯平片修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12 h的VAS评分低于术后即刻,术后24 h低于术后12 h,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能够缩短腹股沟疝手术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修补术(TAPP)治疗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急性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19)和对照组(n=25),观察组采用TAPP术,对照组采用开放腹膜前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是60.13±9.52 min和6.00±2.27 mL,对照组分别是60.25±10.71 min和7.25±3.92 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2.63±1.06分,18.88±7.83 h和3.19±0.60 d,对照组分别是5.75±1.67分,41.63±7.13 h和5.38±1.13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3例血清肿),对照组为28%(3例血清肿,2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术后慢性疼痛和1例复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确掌握适应症,TAPP可以安全有效治疗急性腹股沟嵌顿疝,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林刚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0):2299-2300
将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Bassini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效果显著,并发症以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式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疝修补术患者60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较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探索最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复发疝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术后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次数、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总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例数等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疝治疗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热庵包对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天门市中医医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84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穴位按摩及吴茱萸热庵包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进食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联合吴茱萸热庵包可促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价值和体会。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间我院外科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充填式网塞手术治疗,观察组行TEP手术,观察两组手术中相关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围术期康复效果和随访相关指标,分析手术体会。结果观察组的手术耗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副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3天时,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VAS、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疝复发率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TEP治疗,手术创伤较轻,康复速度较快,但手术耗时和医疗总费用相对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氧化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氧化应激、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 d时,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时,两组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显著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水平显著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生活质量量表(WHO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Scale Brief Version,WHOQOL-BREF)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及患者痛苦,抑制氧化应激,减少并发症,促进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和传统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如东县中医院就诊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无张力修补术,试验组采取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后各项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生活质量及应激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明显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疼痛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3%,较对照组低(P <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术前提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应激指标均高于术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腹股沟疝患者的疼痛感,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更快下床活动,对患者术后恢复和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将146例腹股沟疝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腹腔镜疝修补术组74例,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开放疝修补术组72例,采用开放疝修补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间、并发症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对部分病例进行5个月~4年的追踪随访。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内脏器及血管神经损伤,无神经感觉障碍。腹腔镜疝修补术组的住院时间、术后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疝修补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疝修补术组(均P〈0.05);2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2例获5个月~4年的随访,失访12例,随访率为83.8%;开放疝修补术组59例患者获5个月~4年的随访,失访13例,随访率为81.9%。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开放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病少,其远期复发率与开放疝修补术无差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Sublay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n=30,行开放Sublay术)、腹腔镜组(n=30,行腹腔镜Sublay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炎性反应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12、24 h及术后3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10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腹腔镜组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开放组患者术后24 h胃泌素、胃动素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腹腔镜组患者胃泌素、胃动素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19.
将我院收治的68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给予局部麻醉后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效果、麻醉药物应用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应主张行局部麻醉,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两种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1、2组分别应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比较3组疗效、安全性和社会经济效益。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观察组1、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72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1、观察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1、观察组2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用时较短、住院费用较低,TAPP、TEP创伤较小、术后痛感较轻、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因此应对不同腹股沟疝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