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我院桡骨远端骨折96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统计对比2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5.00%(3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治疗后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S发生率2.08%(1/48)低于对照组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CRPS发生率,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活血壮骨汤联合夹板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腕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等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活血壮骨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骨折愈合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BMP-2、BGP、OPG、BAL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止痛时间、消肿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夹板外固定联合活血壮骨汤治疗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助于促进骨代谢各指标水平的提高,提升腕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98例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腕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尺偏角、掌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观察组尺偏角、掌倾角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术治疗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更为显著,有利于腕关节尺偏角、掌倾角的调节,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应用于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骨密度、桡骨相对高度、骨折愈合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和桡骨相对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桡骨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对于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提升骨密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更能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阶梯性康复训练对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对早期肿胀、疼痛的缓解作用。 方法选取手法整复夹板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4例。2组患者均给予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日常患肢康复活动,治疗组则给予阶梯性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手术固定后当天)和治疗7d后,对2组患者进行目测类比法(VAS)和肿胀评分;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评估2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和骨折复位情况。 结果治疗7d后,2组患者的VAS和肿胀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和肿胀评分分别为(1.02±0.49)分和(0.73±0.35)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腕关节各项功能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腕关节各项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状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50,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复位状态组间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Z=0.047,P>0.05)。 结论阶梯性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并可减轻骨折早期肿胀、疼痛。阶梯性康复训练不会导致骨折的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康复训练及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桡骨缩短长度和尺偏角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掌倾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量表疼痛、功能状态、活动度、背伸/掌屈活动度和握力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Cooney腕关节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22/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oney腕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3/25),低于对照组的40.00%(1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可以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栾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腕关节功能(Coone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腕关节尺偏角和掌倾角大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减轻患者关节疼痛,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胡翔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20):3026-3028
目的 探究中医正骨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6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中医正骨。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关节面台阶高度、尺倾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均显著改变,且观察组关节面台阶高度高于对照组,尺倾角、掌倾角小于对照组、桡骨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肿胀缓解、疼痛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医正骨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骨折的解剖结构,加快康复进程,且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2周以及第4周患侧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周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观察组(45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手肿胀消除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4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外固定术,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汤,连续服用2周。两组均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疗效、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疼痛缓解、肿胀缓解、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良好,可缩短消肿、消痛与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通过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个月对两组患者复位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角、背伸角、旋前角、旋后角)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整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均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掌屈、背伸、旋前、旋后角度大于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但钢板内固定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效果更好,能够明显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临床仍需根据患者情况选用不同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及骨折愈合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2、4、6周骨折愈合评分系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Gartland-Werler评分、PRW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 d、14 d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黄散外敷联合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减轻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腕关节功能以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2082-2083
探讨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对象为收治的7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闭合复位治疗,研究组行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复位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指标。研究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5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为6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能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骨折复位良好、操作简单、稳固和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70例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患者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术患者的有效率,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85-1886
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组C1、C2型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B2、B3型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宜采用保守方案治疗,B2、B3型骨折患者宜采用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56-445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1月在我院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65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背伸、腕关节掌屈、前臂旋前及前臂旋后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避免患处骨折因训练而导致复位丢失,促进其腕关节活动度恢复,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瑞芳  韩文冬 《全科护理》2009,7(25):2276-2278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可调式外固定器的研制及在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6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调式外固定器固定,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纽病人骨折复位丢失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腕关节功能评定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复位丢失、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86%,对照组为65.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可调式外固定器设计科学合理,能明显减少骨折复位丢失,促进骨折愈合,显著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