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地榆水煎液对辐照(X射线)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4 Gy 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除正常组小鼠外,所有辐照小鼠分为模型组,地榆水煎液低、中、高剂量组,rhTPO组。给药期间,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单核细胞计数,HE染色观察小鼠骨髓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地榆水煎液能对抗X射线诱导小鼠血小板降低,提高骨髓单核细胞水平,改善骨髓损伤,降低骨髓细胞Bax蛋白表达,并增加Bcl-2蛋白表达。结论 地榆水煎液可促进辐照小鼠血小板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发挥骨髓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别于第2、3周期化疗开始前及化疗结束后,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预防性治疗,观察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减少情况。结果:与第1周期化疗后比较,第2、3周期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最低平均值明显升高;恢复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平均值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防治首次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联合强的松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以白芍总苷胶囊加强的松治疗,对照组仅以强的松治疗,观察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CD4+、CD8+T细胞计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提升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数、改善T细胞亚群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成人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明显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肝硬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常见,以往大多把其发病原因归结为脾脏肿大,但经过脾切术及脾动脉栓塞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无法恢复正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减少;血小板生成素(TPO)减少;与病程有关,病程越长,血小板减少越明显;乙肝病毒在体内长期存在和复制;血小板通过免疫反应过程受到破坏;维生素B12、叶酸等摄入不足。目前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在81.3%~9.29%之间;以白介素-11治疗本症的,主要是重度的血小板减少;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脾动脉栓塞术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未病等中医理论,倡导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分阶段、个体化治疗的肿瘤全程管理理念。提出肿瘤治疗前未病先防,顾护正气,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则,选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以加强血小板储备;肿瘤治疗中既病防变,扶正祛邪,以健脾疏肝、滋补肝肾,泻火解毒、祛瘀生新为主要治法,辨证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汤、知柏地黄汤、茜根散等,以减轻肿瘤治疗过程中的血小板破坏与减少,扭转恶化趋势;肿瘤治疗后病缓防复,调整阴阳,以温肾、健脾、补肺为主要治法,选用定坤丹、左归丸等加减,以预防血小板减少。分阶段防治肿瘤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龙花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症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法分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结果:造模后第14天,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大、中剂量组、巨和粒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大剂量组与巨和粒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各剂量组脾脏、胸腺指数均高于巨和粒组(P〈0.05)。结论:龙花胶囊能改善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一定浓度的龙花胶囊药液具有提高外周血小板数、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小鼠脾脏及胸腺指数,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综述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新药研究进展。方法 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和血小板生成素是经研究证实比较有效的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综述了天然白细胞介素-11,基因改构白细胞介素-11,血小板生成素及其相关分子的研究进展。结论 基因改构白细胞介素-11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而且其长效剂型是研发的趋势,血小板生成素相关分子的远期副作用和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之一,一般以无明确诱因的单纯性血小板数减少为特点。基于人口基数的ITP流行病学数据国内无报道,而国外报道成人ITP年发病率为(2~10)/10万,老年人、育龄期女性为高发人群。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无症状、皮肤黏膜瘀斑瘀点、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均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存在。老年患者的内脏出血及致命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明显大于年轻患者。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对成人ITP诊治专家共识逐步进行了4次更新,2018年发布了《中国成人ITP治疗指南》。ITP国际工作组及美国血液学会在2019年均对其既往发布的共识、指南进行了相应更新。结合国内临床研究进展及实际情况,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召集国内专家对《中国成人ITP诊治指南(2018版)》进行修订,旨在为成人ITP诊治提供最新的临床指导。目前,ITP发病机制较为经典的共识是与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即与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ITP归属于中医学“紫斑”“血证”“葡萄疫”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薯叶止血合剂联合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恶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白细胞介素.11联合金薯叶止血合剂治疗,对照组单用白细胞介素-11,观察两组患者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治疗期内血小板增加的程度和输注血小板的数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7天和6.2天,治疗组血小板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输注血小板的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金薯叶止血合剂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缩短患者Ⅲ°、Ⅳ°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增加外周血小板数值,减少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由于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的血小板破坏过多的临床综合征,以出血及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可出现颅内出血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情况进而影响患者生命。ITP患者因出血风险增大、疾病转归的不可预测性、对疾病的恐惧感、需长时间治疗、社会活动减少、影响工作等各种因素导致生活质量严重降低,甚至低于癌症患者。ITP目前尚无法根治,西医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但随着激素的撤减许多患者出现激素依赖,易复发,治疗效果差,严重增加患者负担。近年来,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在治疗ITP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近5年来常见单味中药及提取物防治ITP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指导临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血小板聚集仪检测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胶原、凝血酶、U46619(TXA2类似物)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淫羊藿苷对凝血酶、U46619诱导的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和纤维蛋白原结合的作用.免疫印迹法分析淫羊藿苷可能影响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机制.结果:淫羊藿苷能够抑制胶原、凝血酶、U46619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并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淫羊藿苷能够抑制凝血酶、U46619诱导的P-选择素表达和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免疫印迹分析显示,淫羊藿苷抑制了血小板Akt的磷酸化.结论:淫羊藿苷可能通过抑制PI3K信号通路降低血小板活化,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63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应用基础常规治疗及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胶囊60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小板、出血症状改善及起效时间比较。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1.8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提高血小板水平、改善出血症状及起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中3个不同证型患者疗效比较,气虚失摄型、血热妄行型优于阴虚火旺型(P<0.05);4)有8例患者在治疗起始阶段出现腹泻症状,经对症处理后腹泻即止。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与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在患者治疗后复查均无异常,无加重甚至减轻原有并发症。结论:白芍总苷联合中辨证治疗老年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提高外周血小板水平,起效时间短,改善出血症状,不良反应小,尤适用于气血不摄型、血热妄行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跟师期间学到的知识,结合高萍教授发表的论文及其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探讨,总结高萍教授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经验。高萍教授认为本病的中医病机主要包括热、虚、瘀三大方面。本病的发展是一个由实转虚、由阴虚转阳虚的过程,病久发为脾肾阳虚,而瘀血可见于疾病的始终。治疗时始终注重顾护脾胃,凉血、止血、化瘀贯穿始终,兼顾补肾、养血。高萍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值得不断进行总结,对临床治疗本病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赵一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3831-3832
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是临床常见的合并症,血小板的升高或降低是判断肝硬化患者有无出血趋势的主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临床难治症之一. 相似文献
1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出血的证候特点,前人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病机概括为外感邪热妄行,脾气受损而不摄血,肝肾阴虚灼络,瘀血内阻使血不循经。后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将其病机总结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中医治疗此病多强调结合虚实、脏腑、出血之缓急辨证论治。常用组方有清瘟败毒散、二仙汤、二至丸、犀角地黄汤、归脾汤等经典方剂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升降散加味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拟吉西他滨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对照组患者予吉西他滨联合西医基础对症治疗,中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升降散加味。化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化疗后第4、7、10、14天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与PLT最低值,以及PLT<75×109/L与PLT<100×109/L的持续时间。结果 中药组患者化疗后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尤其在化疗后第7、10、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PLT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升降散加味可有效防治吉西他滨致血小板减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阴虚火旺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ity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影响。方法:收集整理了我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确诊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并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型31例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分析激素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血小板参数在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随着激素治疗后血小板计数的上升,患者的血小板压积上升,血小板分布宽度增加,而血小板平均体积在减小。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阴虚火旺型ITP患者激素治疗前后的有效指标观察疗效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