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t-PA和PAI活性的研究张波张秋滨何宏刘滨唐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其抑制物(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纤溶系统的功能,我们对急性脑梗塞、急性脑出血的t-PA和PAI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t—PA,PAI—1活性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了36例多发性脑梗塞患者、16例脑出血患者以及29例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结果:脑梗塞组t-PA活性减低,PAI-1活性增高(均P<0.05)。表明脑梗塞患者有血浆纤溶功能损害。提示血浆t-PA、PAI活性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对39例脑血栓患者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进行检测。结果t-PA活性下降,PAI活性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表明脑血栓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是产生血栓的因素之一。本栓测结果提示,测定t-PA、PAI有助于脑血栓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溶栓治疗tPA、PAI、PLG、D-D监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69 例病后 24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 4 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2h、24h、7~10d 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 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P A I)、纤溶酶原( P L G)、 D二聚体( D D)检测。结果 对照组t P A、 P A I、 P L G、 D D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 2h t P A 及 D D 明显升高, P A I、 P L G 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 24h P A 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溶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动脉硬化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AP)及其快速抑制物(PAI-1)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浆纤溶活性在脑血栓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同时测查恢复期或后遗期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及PAI-1的变化规律,了解此类患者再发生血栓的危险性。方法 采用美国Σ960酶标读数仪,用发色底物法对25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t-PA及PAI-1活性进行动态测查(发病后1、3、7、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患者血纤溶系统活性指标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水平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1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血浆t-PA、PAI-1、血糖、血脂的检测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为脑梗死组,再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型、重型3组比较各组间的血浆t-PA、PAI-1水平差异及其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再梗死组的血浆t-PA、PAI-  相似文献   

7.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纤溶酶原活性(t-PA)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P<0.05),但这些变化持续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栓前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继发性纤溶增加同时伴有血小板激活,凝血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溶酶原活性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但这些变化持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橙有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间继发性纤溶增  相似文献   

9.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tPA可使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PAI-1能够调节tPA的活性,两者共同作用调节纤溶过程.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其能够溶解血栓、明确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已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抵抗与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91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人群的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组织行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血压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SI与收缩压、舒张压、TG、APOB、PAI-1水平负相关,与HDL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高TG、低HDL血  相似文献   

11.
1溶栓治疗机制正常人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抗溶解系统处理动态平衡,以维护正常的血液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而纤溶酶原激活物又有血液原性和组织型。抗纤溶系统包括激活抑制物和酶抑制物。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一般无游离的纤溶酶存在,  相似文献   

12.
溶栓治疗脑梗死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溶栓治疗机制正常人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抗溶解系统处理动态平衡,以维护正常的血液循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主要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而纤溶酶原激活物又有血液原性和组织型。抗纤溶系统包括激活抑制物和酶抑制物。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一般无游离的纤溶酶存在,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病人纤溶活性降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及其抑制物 (PAI - 1)在纤溶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和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tPA/PAI- 1受PAI- 1基因调控 ,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对纤维系统的影响以及各指标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对91 例病后24 h 内就治的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4 组,其中进行血样检测者对照组14 例,应用尿激酶(UK)6×105 U 组22 例,16×105 U 组22 例,26×105 U组11 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7~10 天(d)进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原(PLG)、D-二聚体(D-D)检测。结果 对照组tPA、PAI、PLG、D-D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期无变化,溶栓治疗组于治疗后2 h tPA 及D-D明显升高,PAI、PLG下降。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病例,于治疗后24 hPAI仍明显降低。结论 溶栓治疗病例存在超早期纤维激活,凝血障碍是溶栓治疗并发出血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含量,了解脑梗死急性期纤溶系统平衡失调的规律;并探讨疏血通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脑...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溶栓疗法能有效减轻发病3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损伤。几项设计合理的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其疗效可以进一步提高。溶栓疗法目前,已经完成了两项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7.
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超家族的一员,在活体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最主要的生理抑制剂,能抑制纤维蛋白降解,是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者.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证实PAI-1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神经系统肿瘤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有密切关系.现将PAI-1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血栓患者影像学检查常可发现在颈内动脉或椎 基动脉系内有闭塞性血栓形成 ,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在动脉内也有较高的微血栓发生率。研究已证实脑血栓有明显的纤溶紊乱 ,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均升高 ;同时伴发凝血机制的异常 ,表现为凝血酶含量及其活性的升高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增高。我们在不同时间采静脉血样测定纤溶和凝血指标 ,以评估内皮tPA储备功能的变化规律和特征 ,为临床应用溶栓和抗凝治疗的时机及疗程提供科学依据。资料和方法 :实验组为 132例均经头颅CT或…  相似文献   

19.
脑血栓患者血浆中t-PA、PAI测定的临床意义王细福,高幼奇,张昆南,赖瑶,谢旭芳,屈新辉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是人体抗凝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正常纤溶系统在预防血栓形成及消除血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t-PA和PAI是纤溶系统的关键酶。t-PA、PA...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和PA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其血浆水平受多种生理及病理因素影响。目前研究已表明 ,在脑梗死发病前及病后不同时期二者均发生较复杂的变化 ,掌握这些变化规律 ,可用于脑梗死的预防及指导脑梗死的溶栓和一般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