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检测脑脊液(CSF)标本阿拉伯糖甘露糖脂-IgG(lAM-IgM)指标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应用价值。方法:42例结脑患的CSF为实验组标本,32份非结脑患的CSF为对照组标本,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CSF标本LAM-IgG。结果:32例对照组未检出LAM-IgG阳性结果。42例的结脑组LAM-Ig阳性结果22(52.4%)例。结论:检测CSF标本LAM-IgG指标对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脑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
许梅  冯端兴 《贵州医药》1997,21(3):148-149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直接检测46例胸水标本中结核杆菌,并与涂片镜检查方法对比。结果显示PCR检测胸液结核杆菌阳性率达45.7%,明显优于胸液涂片镜检,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为临床提供早期病原学诊断依据,是快速检测液结核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痰液MPB64蛋白检测在临床诊断肺结核的价值及常见菌对MPB64检测的影响.方法 以11例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且胸片出现肺部阴影的患者的痰标本为实验组,以11例涂片抗酸染色阴性且胸片无肺部阴影的患者的痰标本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免疫胶体金法检测MPB64蛋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核杆菌DNA和涂片抗酸染色,对3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临床送检痰标本中分离的65株常见菌,用蛋白胨水增菌24 h,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MPB64.结果 实验组中,免疫胶体金法检测MPB64蛋白、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DNA的敏感度分别为72.72%、45.45%,免疫胶体金法显著高于荧光定量PCR法,但其特异度(45.45%)和准确度(59.09%)则低于荧光定量PCR(100.00%、72.73%);MPB64蛋白检测与涂片染色、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0.00%、59.09%; 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液中MPB64检测试验阳性,阳性率100%,其余菌株增菌液阴性.结论 痰液中MPB64蛋白检测快速、简便、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存在可能造成对痰液MPB64检测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4.
3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种不同检测方法在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诊断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方法对102例确诊为活动期子宫内膜结核患者的标本分别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3种不同方法进行结核杆菌检测,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FQ-PCR的阳性率为48.04%,涂片抗酸染色法的阳性率为17.65%,结核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14.71%。结论FQ-PCR技术较传统的涂片抗酸染色法和结核菌培养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对含菌量低的子宫内膜中结核杆菌的检测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可作为早期子宫内膜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373例痰标本中的结核杆菌DNA进行PCR检测,同时使用传统的痰浓缩集菌涂片法进行抗酸染色镜检。结果:PCR阳性率38%,(522/1373)涂片法阳性率13.4%。(184/1373)表明:PCR检测具有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诊断通常都基于结核接触史、临床特征、胸部X线摄片、特征性的脑脊液发现和直接镜检或培养找到抗酸杆菌[1]。而传统的确诊方法-脑脊液直接涂片或培养均因阳性率低或费时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尽管Kennedy等对结脑的研究发现:最初的脑脊液标本经直接涂片阳性率为37%,培养阳性率为52%,第二次及第三次脑脊液标本能增加实际的阳性率,最终结果涂片阳性率可达87%,培养阳性率可达83%,但这些结果在其它文献报道中却要低得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基因工程的开发,许多新的快速、敏感、特异的结脑诊断方法已被提出,且均是基于脑脊液检查。这些方法主要分成二大类:(1)间接试验,主要检测宿主对感染的反应产物;(2)直接试验,通常检测感染的病原体的产物。直接试验被认为有更高的特异性。一、间接试验1.腺苷脱氨酶(ADA):ADA是由T淋巴细胞产生的酶。其正常值上限规定为6~8u/L,据报道有63%~100%的结脑患者脑脊液中ADA超过正常值上限[”‘],但也有假阳性结果。Riberia等仅观察到2例假阳性,分别为化脑和肿瘤患者,其特异性为99.4%。2演比试验(BPT):口服一定数量的澳化物后测定其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分...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结核病。由于结脑早期诊断是个难题,近年来某些国家与地区结脑的死亡率仍高,据统计在我国结脑死亡率达13~33%。因此提高结脑的诊断水平是当务之急。本文应用免疫学原理,用纯化结核菌细胞膜特异性抗原致敏的乳胶制备试剂与脑脊液混合能产生凝集作用,表明脑脊液中有特异性结核抗体存在。用这种乳胶凝集作用试验(LPA)检测68例89份脑脊液标本,并随着临床病情变化作了动态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找霍乱弧苗的快速检验方法,应用荧光苗球法检测模拟粪便和水标本.结果表明经增苗6h.即可检出.尤以I号增苗液效果更好。对现场水标本111份的检测结果表明,荧光菌球法阳性检出率为81.98%,而常规培养法为39.64%;前误判为阴性的占标本总数的3.6%而后为45.0%结论:荧光菌球法用于检测霍乱弧苗,具有简便、快速、结果易判定、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聚合酶链反应分子灯塔法检测淋球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均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57-957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子灯塔法检测临床标本中淋球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分子塔法、涂片镜检法、培养法检测80例疑为性病患者的标本,结果:PCR分子灯塔法阳性率为75%,涂片镜检法阳性率为67%,培养法阳性率为64%,结论:分子灯塔法作为基因检测的新方法,对淋病奈瑟菌的诊断具有快速、防污染、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是淋病辅助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水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ELISPOT)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LISPOT试验检测结核性胸膜炎60例和对照组39例胸腔积液中的γ干扰素水平,同时对试验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TB-DNA及腺苷脱氨酶( ADA)。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ELISPOT检测敏感性为915.7%特异性为84.6%,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TB-DNA和ADA的敏感性分别为18.3%,21.7%,36.7%和88.3%。结论ELISPOT方法检测胸腔积液γ干扰素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可靠指标,其敏感性高于临床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结核杆菌(TB)PCR微孔板法诊断试剂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肖叶  熊国亮 《江西医药》2000,35(4):215-217
目的 探讨TB-PCR微孔板法诊断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痰厚涂片法、结核菌培养法和TB-PCR微孔板法同步检测临床痰标本175份(结核病人标本120份,非结核病人标本53份),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三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7%,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三者的特异性相近。结论 上海复星公司生产的TB-PCR微孔板法诊断试剂盒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实时定量PCR法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12例可疑肺结核患者送检痰液,分别应用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痰涂片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最终确诊的326例肺结核患者痰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23%、31.29%、78.22%。3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法具有检出率高,敏感性高,特异性高等优点,在结核病实验室辅助诊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核酸DNA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4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荧光定量PCR阳性率分别为56.2%、27.5%;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16.2%、0.0%;结核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37.5%、2.5%.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和分析脑脊液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应用情况,为临床颅内感染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临床送检的845份脑脊液标本作为研究资料,采用不同的涂片和染色方法进行实验,并与常规培养和鉴定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涂片和染色方法在颅内感染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培养和鉴定结果显示,845份脑脊液标本中有99份的微生物培养结果为阳性,共分离出病原菌10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15株;增菌涂片下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高于95.00%,而离心涂片下革兰染色、墨汁染色、抗酸染色的实验结果与培养鉴定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均低于50.00%;与培养鉴定结果相比,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与其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均>0.90),而离心涂片的革兰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就相对较差(Kappa值均<0.80)。结论:脑脊液增菌涂片的革兰染色和瑞氏染色有着较高的阳性符合率,可在一定条件下配合培养法帮助医生更好、更准确地诊断颅内感染,从而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痰涂片结核杆菌检查与血清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涂片法、蛋白芯片法和金标法,对40例肺结核患者、70例非结核肺部疾病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结核杆菌和结核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涂片法、蛋白芯片法和金标法测定的敏感度分别为32.5%、52.5%、30%,特异度分别为100%、93.6%、85.7%;对于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蛋白芯片法和金标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4.6%和61.5%,对于痰菌阴性患者,蛋白芯片法和金标法的的阳性率分别为37.0%和14.8%。结论蛋白芯片法比痰涂片有更高的检出率,比金标法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临床对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贺瑜 《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55-255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检测结核杆菌的情况,为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展结核病实验诊断技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正规期刊报道结核杆菌实验检测方法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最终入选的文章。结果查阅文献报道:采用涂片镜检法快速、便宜,但是检出率低,漏诊率高;LJ培养法检测周期超长;免疫法快速,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快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但是检测成本较高;噬菌体法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成本低。结论在有条件的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可以开展浓缩涂片镜检法,免疫学方法,噬菌体生物扩增法,以提高肺结核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最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早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下称结核脑)是一个难题。该病初发隐袭,症状无特征性,患者多未迅速就医。即使就医,在患者脑膜刺激征出现前,医生可能也无法明确诊断。对临床疑诊为结核脑的病例,常需进行腰椎穿刺试验。然而一般的脑脊液检查通常还不能下结论,因为早期标本直接涂片能找到结核杆菌者还不到10%。大多数这种病例,脑脊液是淋巴细胞性的,伴有高蛋白和低糖浓度,这些改变也在非结核脑病例中见到。脑脊液的其他诊断试验,如溴化物分配试验和腺甙脱氨酶活性测定,也未令人满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鉴定脑脊液中分支杆菌抗原的方法,虽然有研究价值,但作为常规临床应用又太复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药物的敏感性状况,为结核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检查法和培养法。对肺结核患者的痰液进行检查,阳性标本经抗酸染色镜检确认后,采用绝对浓度法的间接法进行耐药性测定。结果13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直接涂片法检出阳性标本21例,阳性检出率为16.0%(21/131);培养法共检出阳性标本56例,阳性检出率为42.7%(56/131)。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法高于直接涂片法。56株结核杆菌标本进行异烟肼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其中有47株发生耐药,耐药率为83.9%,且都是高浓度耐药。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的初始耐药率处于较高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耐药结核杆菌的监控。  相似文献   

20.
陆英  姚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59-3660
目的通过对200份痰标本的结核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的因素以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方法收集200例结核病患者的痰标本,对200份痰涂片阳性标本进行结核杆菌培养试验,在规定时间内检测结核杆菌菌株数。结果191份痰标本呈培养阳性,培养阳性率为95.5%;初治培养阳性157例,培养阳性率为96.3%;复治培养阳性34例,培养阳性率为91.9%;初治和复治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结核杆菌812管,杂菌污染15管,培养污染率为1.8%。痰标本中结核杆菌菌落开始生长的时间大多为2—3周,占90%。从第6周开始基本没有菌落开始生长。结论痰标本的处理过程以及结核杆菌培养时的操作细节均可对痰标本培养阳性率产生影响,可以对影响因素加以控制以提高培养阳性率,降低培养污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