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非  张其成 《北京中医》2006,25(10):594-595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四处经文历来有不同的解读。第一,“以妄为常”。以安为常,妄作劳倦之解均非是;“肆乎行也”及“以不正常为正常”之解未透彻;正解当作“以虚妄为真常”。第二,“醉以入房”。“醉甚入房”之解非是;“以醉入房”之解牵强;正解当作“醉而入房”。第三,“以耗散其真”。“以散秏其真”之解无据;“以好散其真”之解亦无据;“耗”正解当作消耗。第四,“真气从之”。“真气居之”之解呆板,“从”作“顺”则生动、义胜。  相似文献   

2.
《养生月刊》2004,25(11):1006-1007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日: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日: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  相似文献   

3.
"皆鬲偏枯"一词出自《素问·大奇论》。历代注家解释不一,主要是对"鬲"字强解难懂。通过考察《诸病源候论》等书,认为"鬲"字为"为"字之讹。"皆鬲偏枯"当为"皆为偏枯"。"皮(骨盾)"一词,见于《素问·长刺节论》。历代《内经》注家或解释为"皮腯",或解释为"皮(骨舌)",亦有认为是"皮髓"者,其分歧的关键主要是对"(骨盾)"字的注释不一。通过考证并参阅历代医家的相关注释及《汉语大字典》的解释后认为,"(骨盾)"字当读腾,音teng。"皮(骨盾)",指脐下皮肉坚(肥)厚之处。《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消环"一词,历代《内经》注家或尊王冰之注认为是"消散环周",或认为是"消渴"病证而环转自愈等,莫衷一是。经参阅《甲乙》、《脉经》、《千金》及《太素》等典籍校勘考证后认为,"消环"当为"消渴","环"乃"渴"字之误。  相似文献   

4.
5.
正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知识图谱方式可视化分析《素问·上古天真论》相关研究的热点和趋势。方法以\"上古天真论\"为研究对象,检索2006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相关研究。分别对纳入数据以作者、机构、关键词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并对其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数据857条。2006年至2017年发表关于《素问·上古天真论》研究的作者共有72人,作者频次前5名为吴效科(7)、孙广仁(5)、侯丽辉(5)、张新渝(5)、王泓午(4),突现度前5名为吴效科(5.3995)、侯丽辉(3.7747)、王琦(2.8911)、王泓午(2.6971)、孙广仁(2.6701)。发文量前5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29)、北京中医药大学(27)、上海中医药大学(23)、成都中医药大学(18)、广州中医药大学(14)。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共169个节点、318条连线,其中频次前5名为黄帝内经(347)、上古天真论(171)、养生(121)、中医(74)、治未病(66),中心度前5名为上古天真论(0.64)、黄帝内经(0.58)、养生(0.46)、中医(0.18)、生气通天论(0.16)。关键词共现聚类结果可分为9类,各类中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分别为0:中医,治未病;1:黄帝内经;2:上古天真论;3:肾气盛,天癸;4、6:养生;5、7、8:素问,肾气。结论近10年《上古天真论》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力量较分散,2014年以来经验传承研究成为新的热点,研究趋势从原文发掘应用趋向于更深层次的理论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7.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篇章之一,本篇共分三段,重点说明肾气在摄生防病、益寿延年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了肾气对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寿夭等方面的影响。文中提出的“真人”、“圣人”、“贤人”、“圣人”,虽系假说,但是作者旨在说明不同养生方法,可收到不同的养生成效,而且又以“天真”冠名,更突出体现了肾气在人的生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英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22-1323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对人体功能维持的4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意识训练、食物训练、生活习惯训练、工作习惯训练。就目前人类能力而言,这种训练是提升人体功能的一种可靠途径。心身健康指导专家应挖掘其科学内涵,制定具体操作手段,直接用于改善当代中国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考释《素问·宝命全形论》疑难字词四则。认为“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的“津泄”为同义连用,训渗漏;“呿吟至微,秋毫在目”的“呿吟”同“呿唫”、“呿噤”,训开阖;“鍼有悬布天下者五”的“鍼”当作“箴”指箴铭,劝戒的文告;“静意视义,观適之变”之“观適”为同义复用,训观察。  相似文献   

11.
一、“逆于生乐”“生乐”,古今注家多作“养生的乐趣”解。对此,日人丹波元坚在《素问绍识》中早就指出:“王(冰)以养生之乐解之,恐非”。笔者也认为此解有忤经旨。就“生”字而言,查诸词书字典,未有作“养生”解者,而多解作“生活”,“生活”乃“泛指一切饮食起居动作”(《辞源》),此与经义正好相符。再说“乐”字,亦非作“乐趣”解。考“乐”之本义为“音乐”,当读作yue(《说  相似文献   

12.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以女子七岁为一时段,男子八岁为一时段,在相同的时段,男女的生理进程大致相同.在言及女子六七,是"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是"阳气衰竭于上";又言及男子七八,仅较女子多"肝气衰,筋不能动"一句,余则相近.差别大者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男子"五八肾气衰".于此,注家皆随文训释,有谓女子不足于血,其衰先从阳明始,男子不足于气,先从肾气衰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表现为亚健康状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以《素问·上古天真论》为基础,探讨古人在"治未病"的思想下对于养生护理的基本观念及做法,明确养生的原则、要求,为现代养生护理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准则。  相似文献   

14.
《内经》作为“医家之宗”,其关于养生的内容贯穿前后,《素问·上古天真论》作为《内经》篇目之首,提出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养生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对现在养生仍然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素问·上古天真论》老年养生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在步入一个老年化的社会.如何"养生"以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素问·上古天真论>是<内经>养生学专篇.该篇主要阐述了上古之人如何保养先天真气以益寿延年.其具体做法则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篇亦提出养生应"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由于人体衰老的原因在于"肾气衰",则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为保养肾精.  相似文献   

16.
17.
余尝读《素问·痹论》(以下简称《论》),深叹先圣之言也精,其理也深.然于论中数处,百思难得其解,求教诸师,遍览各注,其义迥异.乃于苦思冥想之中,悟得点滴.兹不揣浅陋,略述于下,敬祈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8.
人为什么会生病?如何生的病?这个问题早在二千多年前,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已经论述的很明白。本人在读经时,深切地体会到,《素问&#183;上古天真论》对现代人类的生活和健康观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詹继红为贵州省省级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善于治疗肾系疾病,如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急慢性肾盂肾炎、狼疮肾等。精通中医四大经典及各家学说,并常教导学生学习中医不能忘根。在中医淋证方面有着其特有的见解与临床经验,基于《黄帝内经》中上古天真论,詹继红认为淋证在不同年龄阶段淋证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要点各有不相同,强调治疗淋证要讲究因人而异,同病异治。现就该思想做以下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一、内容提示本文选自《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于战国、托名黄帝的医经汇编,包括《素问》、《灵枢》两人部分,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内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中,对人体生理现象、病理变化、诊断治疗等问题的系统理论认识,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它深入论述了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防治未病等一系列中医基础理论问题,迄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