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利弊,以便在临床中选择更有效的方式降低对母婴的负面影响。方法选择168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产钳助产组(81例),剖宫产组(87例),对产钳助产组与剖宫产组从决策到分娩时间、分娩后母婴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钳助产组用时(15.6±2.7)min;剖宫产组(30.2±4.2)min,产钳助产组在出现第二产程异常后从决策到分娩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产妇共出现产后出血2例,产褥感染3例,而剖宫产组的产后出现13例,产褥感染11例,产钳助产组发生产后出血或产褥感染的几率明显少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共出现新生儿异常状况15例明显少于剖宫产组29例(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能够减少对产妇及新生儿的伤害,是解决难产,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何伟 《四川医学》2012,(8):1450-145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两种分娩方式的利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在第二产程异常时,选择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结束分娩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产妇决策到分娩时间、产妇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产钳助产组决策到分娩时间明显低于剖宫产组(P0.01),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发生软产道裂伤与产褥感染的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颜面部擦伤及压痕产钳组较剖宫产组高。结论第二产程异常时,低位及低中位产钳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并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与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为第二产程异常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指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4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第二产程异常进行产钳助产的产妇60例作为产钳助产组,第二产程异常进行剖宫产的产妇54例作为剖宫产组,观察两组从决策到分娩时间、对产妇的影响和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产钳助产组在决策到分娩时间上明显少于剖宫产组,在产妇出血、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上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软产道裂伤、新生儿面部擦伤、头皮血肿和新生儿肺炎上无显著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是解决难产的重要手段,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在产科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第2产程异常的孕妇采取产钳助产或者是急诊剖宫产措施对于母婴效果的影响及措施利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的产科进行分娩的118例第2产程异常的产妇采取不同分娩方式的分娩时间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包括产钳助产及急诊剖宫产.结果 产钳助产组平均用时(14.8±5.3)min,急诊剖宫产组平均用时(32.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助产组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及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几率明显低于急诊剖宫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剖宫产组对于婴儿的重度窒息影响较为严重,与产钳助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度窒息、颜面擦伤、头皮血肿以及新生儿肺炎4个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第2产程异常中,产钳助产较于急诊剖宫产更能保护母婴安全,更能降低难产风险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12月于我院产房试产实施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分娩的4025例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3~7月实施旧产程标准分娩的398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孕妇的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8.05%和0.9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1%和1.48%;自然分娩率为90.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胎儿窘迫产钳助产率为82.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8%,因缩短第二产程以及持续性枕位异常产钳助产率为14.51%和3.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4%和1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孕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剖宫产率为0和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7%和33.90%,头盆不对称的剖宫产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76%、15.48%、3.23%及6.62%、15.13%、3.11%,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孕妇产钳助产、中转剖宫产发生率,且未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6.
袁红 《西部医学》2010,22(3):496-497
目的评价产钳助产与胎头吸引助产的优劣,指导临床正确运用器械助产。方法回顾性分析278例使用产钳术或胎吸术分娩的产妇资料,比较两者的成功率、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母亲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及新生儿损伤等情况。结果278例均助产成功,胎吸组的成功率(96.50%)较产钳组(99.19%)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放置器械至胎头娩出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母亲软产道损伤及胎儿头颅损伤发生率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O.05)。结论低位产钳和胎吸助产是解决第二产程宫缩乏力或胎儿宫内窘迫的良好手段,手术时间短,产后恢复好,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与自然分娩并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舒为群  肖琳  曹珍修  邵勇 《重庆医学》2003,32(10):1380-1381
目的:探讨产钳助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2年12月间产钳助产分娩的916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及讨论。结果:施行产钳助产的主要指征为胎儿宫内窘迫、第2产程延长、宫缩乏力、胎位异常、母体并发症;低位产钳术对母儿的损伤明显低于低中位产钳术。结论:正确使用产钳助产,可以缩短产程,保护母儿,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7-01~1999-01间共88例产妇行会阴侧切产钳术助娩,该手术对解救胎儿,缩短第二产程等方面取得很好效果,同时对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及相互关系做以简要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助产对第二产程延长母婴的影响。方法通过116例第二产程延长剖宫产与同期第二产程延长80例阴道助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比阴道助产组更低。结论第二产程延长适当行剖宫手术,对母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产钳应用36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 36 8例剖宫产术中剖宫产产钳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 ,分析胎儿在不同宫内状况下 (有胎窘与无胎窘时 )应用剖宫产产钳协助娩头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应用剖宫产产钳与徒手娩头对新生儿异常 (新生儿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徒手娩头失败后再改用剖宫产产钳要比直接使用剖宫产产钳的新生儿异常发生率高 (P <0 .0 5 ) ;在已有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时其差异更显著 (P <0 .0 1)。直接使用剖宫产产钳不增加下段切口裂伤的发生率。认为剖宫产产钳是剖宫产术中解决娩头困难的重要辅助器械 ,产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之 ;凡估计到有娩头困难 ,尤其在胎窘存在时果断、熟练地应用剖宫产产钳对减少新生儿异常的发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适时使用剖宫产产钳并适当放宽使用指征不增加子宫下段切口裂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第二产程剖宫产9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第二产程(以下简称二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第二产程剖宫产91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二程剖宫产合并羊水污染、新生儿阿氏评分低、术时、术后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比一般头位急症剖宫产潜在着对母婴更不利的因素,其并发症的发生与第二产程的延长相关(P〈0.01),故应把握时机尽量减少宫口开全后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产科质量,探讨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本文对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两年间头位产钳助产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抽取同期分娩的剖宫产318例,正常产249例。与产钳助产做对照,对三组中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中位、低位产钳助产的新生儿窒息及对母儿损伤发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正常产组:中位产钳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低位产钳组,剖宫产组:中位产钳的母儿损伤率明显高于低位产钳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实施产钳助产的妊娠足月初产妇产程时限特点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单中心分娩的15194例产妇,37周后分娩13692例,其中产钳助产706例均为单胎初产妇。根据第二产程时间分组,≥2h例为观察组(n=132),<2h(n=574)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37周后,剖宫产率为30.7%(4204/13692),产钳助产率8.1%(767/9488)。产钳助产分娩中,产后出血率、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34.7%(245/706)、0.2%(2/706)和4.7%(33/706),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10.41±5.48)、(1.10±0.90)和(11.61±5.73)h。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为、总产程显著长于对照组[(13.00±5.99) vs (9.87±5.09)h、(2.68±0.48) vs (0.74±0.49)h、(15.81±6.01) vs (10.70±5.23)h,均P<0.05];观察组中,产后出血(>500mL)发生率48.5%(64/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1%(173/574),而严重产后出血(≥1000、1500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发生胎膜早破、新生儿体重增加、进行分娩镇痛是第二产程时间超过2h的危险因素。结论产钳助产分娩的产程时限并未明显延长,识别高危因素,控制第二产程时间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对照分析剖宫产用产钳阴道助产63例和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65例,结果前者并不增加软产道损伤及产后出血,且新生儿窒息率低(P<0.001)、产伤小。表明剖宫产用产钳在阴道助产中较优于胎头吸引器。  相似文献   

15.
黄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2021,(10):1392-1394
目的 探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产钳助产以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雷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10月分娩的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新产程标准与助产措施,对照组采取旧产程措施,比较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预后、新生儿不良结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以分娩预...  相似文献   

16.
程向群 《中外医疗》2007,26(21):31-31
如何合理应用好剖宫产解决在产科分娩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衡量产科技术高低的标志之一.合理的手术适应性,合适的手术时机,安全的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并发症预防是我们产科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朱国秋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Z):53-53,58
目的探讨应用产钳术行阴道助产迅速结束分娩的效果。方法对220例22~35岁住院分娩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出现产程延长、子宫收缩乏力、枕位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应用产钳术助产迅速结束分娩。结果220例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应用产钳术行阴道助产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结论在第二产程中正确使用产钳术行阴道助产能迅速地结束分娩,避免或减轻对母婴的损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付钢锋 《中原医刊》2007,34(19):40-41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4年来136例急诊头位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作为研究组,同期136例急诊非第二产程剖宫产的初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及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差异,并比较第二产程延长时间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第二产程组)胎头位置异常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并且研究组羊水粪染率高,胎儿相对较大,新生儿窒息率高,随着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母婴并发症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危害大,有必要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第二产程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李慧  曾玲慧 《当代医学》2011,17(11):98-98
目的探讨产钳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7月在行剖宫产术中助娩胎头困难时应用产钳助产48例患者的情况,并分别纪录新生儿状况及产妇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均助娩成功,成功率为100%;无新生儿颅内出血、死产和新生儿死亡;产妇子宫切口撕裂1例(2.1%)。结论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如出现手法取头困难应及时改用剖宫产产钳助娩,可明显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减少产妇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学容 《四川医学》2014,(6):690-691
目的:了解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第二产程剖宫产206例(观察组),同期随机第一产程剖宫产术206例(对照组)。结果第二产程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3%,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其中产后出血发生率最高(21.8%),其次为子宫收缩乏力(15.5%),子宫切口裂伤(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窒息(9.2%),娩头困难(7.3%),术后感染率(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应尽量避免第二产程剖宫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