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作风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方法对850例来我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的儿童进行调查分析.针对问题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结果儿童常见的日常不良行为问题是任性娇气、依赖性重、逆反性行为、爱哭闹乱发脾气、进食问题.结论纠正儿童日常不良行为和培养良好行为的关键是要家长的教养观念及方式的更新和科学化,为孩子健康的成长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哮喘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为临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 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chenbach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和慢性病儿童应对方式量表(Coping With a Disease,CODI)对143 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哮喘中心确诊并系统管理的8-16岁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和应对方式进行测试,同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其社会心理行为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 哮喘儿童行为异常率为33.57%,显著高于全国常模(1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社交退缩倾向、社交能力降低、人际交往不良、强迫性、焦虑、过分依赖等.患儿年龄、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不同,其行为问题和应对方式也不完全相同.结论 哮喘儿童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存在缺陷,应对方式不成熟,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促进哮喘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行为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行为问题父母问卷,对120名恶性肿瘤儿童分别实施问卷调查,同时采用临床观察、深入访谈等方式确定影响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因素。结果:120名恶性肿瘤儿童中,行为问题检出率:0~3岁54.6%,≤7岁61.5%,≤14岁24.3%,显著高于对照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长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父母及儿童的应对方式、主要照护人的选择等是恶性肿瘤儿童行为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以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提高心理应对能力,培养良好性格,促进恶性肿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本宽  李苏新  刘庆善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2001-2002,2048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00名儿童的行为及父母养育方式进行调查,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①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3.3%,男生(13.3%)高于女生(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P>0.05);②行为问题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中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明显非行为问题儿童,而惩罚及严厉、过分干涉和保护以及拒绝与否认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非行为问题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行为问题存在相关性(r=0.386~0.413,P<0.01)。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能有效降低儿童不良行为问题的发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哮喘儿童行为及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行为及其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应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分别对7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应用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3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5个~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2%(35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6%(1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父母的心理精神压力亦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减少复发.结论: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健康成长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儿童的健康行为对其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对儿童健康行为现状认知及了解途径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当代儿童成长现状,为预防儿童不良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不良的行为表现不仅影响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1].为了解承德市儿童对健康现状、了解途径及认知情况,我们对承德市区的5所小学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及精神运动功能.方法对13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存在不良行为问题,以共同的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抑郁退缩因子及男性患儿的攻击性因子(与女性相比,P<0.01)的异常率为突出,分别为12.88%、13.64%、13.64%、12.88%、11.11%;行为问题患儿存在精神运动功能缺陷(与无行为问题患儿相比,P<0.01).结论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在药物治疗同时,应积极配合心理治疗,预防行为问题及精神运动功能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郑州市与全国同龄儿童适应能力 ,探讨影响我市儿童适应能力的因素。方法 :采用适应行为量表 (AAMD)郑州区域性常模与全国常模比较。结果 :郑州市儿童在独立能力、躯体发育等项功能评定高于全国同龄儿童 ,语言发育、就业前活动功能评定低于全国同龄儿童。而适应不良行为评定郑州市儿童均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儿童。结论 :郑州市儿童适应不良行为高于全国同龄儿童 ,提示针对影响儿童心理行为的因素 ,积极采取干预措施 ,改善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我市儿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纠正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方法 通过在院指导、门诊随访,督促、鼓励患者改变饮食、运动、行为,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结果 坚持门诊随访者行为改变达成率95%.结论 将健康相关行为纳入泌尿系结石患者健康教育,对护士帮助泌尿系结石患者行为改变,有实用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职学校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及行为,为进一步开展中职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行设计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娄底市中职学校的62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职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总知晓率为65.21%;75.4%的学生对食品安全表示关注,不关注的只占4.8%;81.3%的学生愿意接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学生在食品购买场所的选择和食品消耗方面存在一些不良行为.结论:中职学校应通过课堂、校园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及方式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对食品安全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父母早期行为如抚养方式、教育方式、母亲是否有孕期刺激都是影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可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与ADHD及HPA轴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早期干预诱发ADHD的家长不良行为因素,从而为降低儿童ADHD的发病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哮喘儿童行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与正常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根据病例对照原则,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对84名哮喘儿童及84名正常对照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的不同程度、患儿不同性别其行为问题不完全相同,哮喘的严重程度对患儿的行为影响较大,学习成绩、家庭及父母的婚姻关系、母孕期疾病对行为问题也有影响。结论:哮喘儿童易出现行为问题,提示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3.
张晓莉  代中全 《四川医学》2005,26(11):1248-1249
现阶段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日益增多,儿童社会生活能力差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研究表明,儿童气质对其心理和行为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学龄前儿童气质特征与行为发育和社会生活能力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早期干预的依据,培养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生活能力及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行为问题及精神运动功能。方法对 13 2例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进行研究。结果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存在不良行为问题 ,以共同的抑郁、交往不良、社交退缩、抑郁退缩因子及男性患儿的攻击性因子 (与女性相比 ,P <0 0 1)的异常率为突出 ,分别为 12 .88%、13 .64 %、13 .64 %、12 .88%、11.11% ;行为问题患儿存在精神运动功能缺陷 (与无行为问题患儿相比 ,P <0 0 1)。结论对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 ,在药物治疗同时 ,应积极配合心理治疗 ,预防行为问题及精神运动功能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本市区小学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与不良行为及家庭因素的关系.方法用感觉统合诊断量表和自制儿童生长发育 调查表对1775名学龄儿童进行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感觉统合轻 度失调23.4%、重度失调13.5%,男童失调发生率(42.86%)明显高于女童(31.36%)P <0.01,前庭功能失衡发生率最高(21.30%);统合失调组儿童不良行为发生率高达64.38% 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31.11 %)P<0.01, 失调组不良行为各因子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统合正常组P<0.01;学习能力不足儿童与父母文化程度和不同职业有关P<0.01. 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易成为成人心理障碍的潜在因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邹健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9):106-107
对凉山州大、中专生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现状,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儿童学业不良的原因,为临床心理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儿保心理门诊中以学业不良就诊的儿童380例,进行智力测验和一般情况调查。结果就诊儿童男女比例为2.88:1,年龄集中在6~12岁。造成学业不良的前三位因素是智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结论智力是造成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及时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行为问题也是改善学业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儿童行为影响因素问卷,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黄埔区10间幼儿园2~6岁儿童571例进行调查,其中男童286例,女童285例,男女比例1.003∶1。结果黄埔区2~6岁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0.7%。其中男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3.6%,女童行为异常检出率11.2%。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家庭关系、母孕期心情和父母的不良行为等因素有关。结论2~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其影响因素,是减少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其适应行为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抽取武汉市武昌区3所幼儿园,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和自拟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 909名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商数平均为(119.32±14.95)分;各年龄组儿童的适应行为不同(F=23.86,P<0.01);女童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男童(t=3.70,P<0.01);不同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儿童适应行为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受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影响,父母应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促进其适应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儿童日常衣着和运动与儿童健康状况的关系,从而为指导家长科学育儿提供可信依据.方法 以长沙市3416名1~1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家长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儿童的健康情况、日常着衣及户外活动情况.结果 家长的衣着观念影响着儿童衣着;儿童衣着及运动量的多少影响着儿童身体的健康状况.结论 儿童薄着及加强运动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