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25只,在五烷巴比妥纳深度麻醉下进行实验,观察电针刺激穴位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SI区诱发电位的影响,借以探讨穴位与手术切口部位之间在大脑皮层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的联系。实验结果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针刺穴位对脑电图是否有特异性的影响,过去的报道还不一致。本工作以家兔自发脑电活动和重复内光引起的脑电节律同化反应为指标,探讨穴位与大脑皮层功能的联系及有关的神经机制。 在安静的实验室内单极引导清醒家兔右额叶,右运动区、双侧枕叶皮层脑电活动,通过测定皮肤低阻点定“内关”穴。用低频低强度电针刺激,电针过程动物保持安静,  相似文献   

3.
以往工作证明,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参与对丘脑髓板内核群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和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性调节;毁损双侧尾核头部不影响SⅡ区对CM核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性调节,提示SⅡ区对CM核的下行调节作用可能不通过尾核。为探讨大脑皮层其它区域是否参与对CM核的下行性调节,以便进而探讨这种下行性影响是否与尾核有关,本工作观察了电刺激猫的十字沟前、后皮层对丘脑CM核伤害性反应的影响,并与电针穴位的效应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在观察到电针穴位或电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都能抑制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讨针刺镇痛过程中大脑皮层对PAG的影响,加深对针刺镇痛机理的认识,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在SⅡ局部施用γ-氨基丁酸(GABA)的条件下,电针“环跳”、“阳陵泉”二穴,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室过去工作曾表明,猫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Ⅱ)对丘脑髓板内核群(CH、Pf、CL)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及针刺镇痛效应有下行调节作用,曾设想这种下行调节作用可能是由于针刺穴位激活SⅡ而实现。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电针“足三里”、“环跳”能否激活SⅡ神经元。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比较观察了不同穴位(相当于躯体传入)刺激对“心绞痛”的影响。实验用猫,在α-氯醛糖麻醉下手术,三碘季胺酚制动下观察。分离左侧星状神经节,  相似文献   

7.
我们实验室的电生理研究工作表明:猫的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参与丘脑水平针刺镇痛效应的下行性调节。皮层对脊髓水平的痛反应是否有影响则不很清楚。本工作是在大白鼠的痛模型上探讨针刺穴位后皮层对脊髓水平痛反应的影响,所用的指标为辐射热照尾尖引起甩尾反应的潜伏期(秒)及电刺激尾尖上方引起嘶叫所需的最小电压(伏)。电针督豚、长强和腰俞。大鼠在氯胺酮麻醉下暴露一侧感觉皮层后,分别用两种方法处理皮层:一种是电解毁损法(参数为1毫安,1分钟)破坏部分皮层;另一种是用2%利多卡因滤纸片贴在皮层表面。两者皆在大鼠完全清醒后观察电针穴位前后上述两个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引言近年以来由电生理学实验结果得到了一种推论,认为视觉通路方面除了通过外膝状体、视辐射达到大脑皮层这一条主要的通路以外,似乎还有所谓非特异性途径的存在。这条途径主要是由视束纤维的侧枝和网状结构系统所形成的,例如:Jasper破坏猫的外膝状体后,刺激丘脑网状系统,在皮层视区引到募集反应(recruiting responce);Steriade  相似文献   

9.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边绿—中脑区”的组成,与海马等边绿系统结构有密切的联系。电刺激 PAG 或在脑室注射吗啡,均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本文探讨了刺激PAG 及第三脑室注射吗啡、纳络酮对背侧海马单位伤害性放电的影响。实验用猫42只,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背海马单位放电。用波宽0.5ms,100HZ,串、长100ms,2 V 和40V 的串脉冲刺激隐神经。观察刺激 PAG(0.2ms,100HZ,200ms,2—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前项电针刺激穴位对下腹部皮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进一步探索针刺对大脑皮层单位放电的影响。 兔27只,在清醒箭毒麻痹肌肉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手针针刺同一经络上但被同一神经阶段支配的不同穴位的核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对33名志愿者进行手针针刺,每一位志愿者会随机地接受一个点的针刺:太冲穴,中都穴,太冲穴旁的非穴位点和中都穴旁的非穴位点,在针刺同时用1.5T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针刺穴位相对于非穴位的激活脑区。结果:相对于刺激假穴组,刺激真穴组都激活了额内侧面、前扣带回(ACC,BA24/32/25);对侧中央后回、顶叶BA7/31、额中回;还有同侧的BA19和小脑。针刺太冲穴特异地激活了两侧额中回和颞下回,对侧颞中回、岛叶、小脑和同侧额中回、尾状核;针刺中都穴特异地激活了对侧颞上回、顶下小叶、同侧的中央前回和额上回。结论:针刺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会引起相似的大脑反应,而针刺同一经络上不同穴位所引起的特异性激活也表明了穴位特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三碘季铵酚制动的家兔进行实验,观察比较了分别电刺激“人中”、“承浆”和“印堂”穴区对隔神经传出放电活动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了刺激“人中”穴区影响膈神经放电的机制。虽然刺激上述三个穴区可引起相似的膈神经放电效应,但刺激“人中”穴区还能引起特异性的效应,表现为连续弱刺激引起兴奋效应,连续强刺激引起抑制效应;吸气相短串刺激  相似文献   

13.
电针刺激穴位增强背核组织提取液的促神经突起生长效应的特异性研究保天然,吴良芳,薛庆善,廖德阳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实验采用成年雄猫15只,切除脊髓一侧L1~L5、L7~S2背根节(DRG),保留L6背根为备用背根。电针刺激5只猫手术侧L6背根分...  相似文献   

14.
穴位与非穴位电针对中缝大核神经元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电针“足三里”确可激活延脑中缝大核(NRM)-痛负反馈调制的脊髓上中枢,使单位放电增多,伤害性反应减弱。这种机制在电针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在非穴位电针是否也能引起同样的效应?为此,我们选用传统的穴位“足三里”,而非穴位选择“足三里”水平的胫骨前部,此处既非经,又无穴,皮下就是胫骨。为了使电针作用局限,我们用双芯同心园电极刺激,电针参数;空载30~40伏,频率20~30/秒,连续5分钟。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海马结构内存在痛敏神经元和痛抑制神经元。它们的电活动受电针穴位和外源性吗啡类物质的影响。近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缝核群是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的主要集中地。本工作的目的在于探讨刺激5—HT—神经元对海马单元放电的影响,以了解它在痛调制中的作用。实验用健康家猫20只,雌雄不分。乙醚麻醉下手术,用箭毒制动,在人工呼吸条件下用约40伏的方波脉冲刺激隐神经作为痛刺激;用充以3Mkcl溶液的玻璃微电极在对侧的海马结  相似文献   

16.
雷万龙  刘勇  姚志彬  袁群芳  凌凤东 《解剖学报》1999,30(4):319-321,I008
目的 探查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的变化和与脑缺血的病理联系。 方法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40只SD大鼠脑局部缺血/再灌流损伤区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观查。 结果 脑缺血区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的数量增加发生于脑缺血1h 再灌流2h,随后逐渐增加,在脑缺血1h 再灌流16h 达到高峰。阳性细胞的增加显示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小血管和微血管的壁内及其周围。在缺血侧基底节区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比皮质缺血区多。 结论 非特异性酯酶阳性细胞对脑缺血刺激反应敏感,在缺血侧基底节区,其反应更为强烈,此因素可能是基底节区易发生中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青年猫与老年猫大脑皮层第一躯体感觉区(SI区)髓质中胶质细胞和S100蛋白免疫阳性细胞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阳性细胞的年龄相关性形态学变化, 探讨该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老年性躯体感觉功能衰退中的意义.方法 选青年猫与老年猫各4只,用改良的Holzer结晶紫染色显示SI区髓质中所有胶质细胞,并用成年动物Golgi法显示其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显示S100蛋白免疫阳性(S100-IR)细胞及GFAP免疫阳性(GFAP-IR)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计数SI区髓质中的胶质细胞、S100-IR细胞及GFAP-IR细胞的数量,测定S100及GFAP表达的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细胞面积比.结果 与青年猫相比,老年猫SI区髓质中胶质细胞、S100-IR细胞及GFAP-IR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1),S100-IR细胞及GFAP-IR细胞占胶质细胞的比例均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及阳性细胞面积比也显著增大(P<0.01);星形胶质细胞胞体膨大,突起稠密、粗大.结论 衰老过程中,猫SI区髓质中存在明显的反应性胶质化, 其中星形胶质细胞对衰老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5-HT的前体物质L-色氨酸或提高脑内5-HT含量的胰岛索对家兔或绵羊进行静脉注射,然后用CO_2激光或He-Ne激光刺激动物腰荐十字部“百会”穴,应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取痛阈,观察它们对激光穴位刺激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L-色氨酸和胰岛素均能显著提高家兔或绵羊激光穴位刺激镇痛效果,提示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介质5-HT也参与激光穴位刺激镇痛。  相似文献   

19.
实验选用家兔共55只,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三碘季铵酚制动,人工呼吸机维持肺通气。分别电刺激动物“人中”、“承浆”和“印堂”三个穴区,虽然可引起相似的膈神经放电效应,但刺激“人中”穴区还能引起特异性的效应,表现为:连续弱刺激引起兴奋效应,连续强刺激引起抑制效应;吸气相短串刺激引起立即瞬时抑制效应或吸气切断效应;吸气相  相似文献   

20.
<正> 脑组织移植的研究已有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早在1890年,Thompson 就在纽约医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成功的脑移植”的报告,他将成年猫和狗的大脑皮层组织分别移植到成年狗的大脑皮层,2周后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移植块内大部分组织已坏死,但有少量移植的神经元存活。Saltykow(1905)行幼兔大脑皮层移植,移植物存活8天。Del Conte(1907)首次试图将哺乳动物(兔)胚胎脑组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