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韩芷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9):1753-175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79例86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其中64例71眼无疼痛,15例15眼胀痛,术中追加一次表面麻醉。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术后1d及1wk视力≥0.5者分别占83%和92%。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规模化手术。  相似文献   

2.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进一步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忡。方法随机抽取220例(256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分为2组。表面麻醉组110例(126 眼),球后麻醉组110例(130眼),比较2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表向麻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球后麻醉组(P<0.01),而且并发症更少,术后1d及1周视力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而且并发症少,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70例83眼采用表面麻醉下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mo视力>0.3者77眼。术中1眼出现后囊破裂,但人工晶状体顺利植入;1眼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未能植入;糖尿病患者2眼出现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术程短、术后视力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210例(22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及术后视力,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215眼(占94.7%)术中无任何痛苦与不适,9眼出现轻度疼痛,3眼有异物感,追加1次表面麻醉后症状消失。9眼发生后囊膜破裂,2眼发生前房出血,无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个月,视力≥4.7者占75%,≥5.0者占21%。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明显,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术后效果肯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基层临床和防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68只眼)硬核白内障通过6mm小切口用劈核器碎核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称非超声乳组);随机抽取3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简称超乳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一周视力≥0.5,非超乳组50只眼(78.09%);超乳组26只眼(8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巩膜隧道切口术后散光均较小。非超乳组主要并发症为:可逆性角膜内皮混浊,后囊膜破裂。结论:硬核白内障用劈核器碎核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6.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分析表现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80例(101眼)老年性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月随访,裸眼和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0%和91.1%,本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结论 表面麻醉可以安全地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表面麻醉在晶状体乳化吸出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398例486眼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表面麻醉效果安全可靠,12%患者稍感疼痛,较疼痛患者仅占4.7%;术后1天和1周内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53.6%和78.5%,其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结论:表面麻醉可以在手术娴熟的情况下安全地应用于晶状体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644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上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1450例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1055眼,占64.17%,1周视力≥0.5者1327眼,占80.72%,1个月视力≥0.5者1476眼,占89.78%,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它避免了球周和球后麻醉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倍诺喜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媛  潘联亚 《眼科新进展》2002,22(5):360-360
为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更加安全,减少球后麻醉及球周麻醉的并发症,我们采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老年性白内障30眼,并发性白内障9眼,外伤性白内障1眼,共40眼。其中男18眼,女22眼。年龄48~93岁。术前视力:光感~0.2。术后3d、2周、1月分别随访。选用美国慧眼公司超声乳化机。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备眼。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4g·L-1倍诺喜表面麻醉2次,每次1滴,眼球加压。30眼采用角巩膜隧道切口,10眼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隧道切口采用电凝,不做上直肌牵引。用显微…  相似文献   

11.
倍诺喜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364例(402只眼)白内障患者在倍诺喜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 所有患者在表麻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12.35分钟。术后1天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2.44%和78.11%。结论:倍诺喜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表麻下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研究组109例(109眼),使用0.4%倍诺喜表面麻醉;对照组79例(79眼),使用传统的球周麻醉.两组均行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对麻醉的有效性、并发症和手术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手术,研究组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结论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并发症少,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07-01/2008-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105例113眼实施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术中麻醉效果明显,显效共107眼(94.7%),有效6眼(5.3%),总有效率达100%,无病例因疼痛无法承受手术而改行球后或球周麻醉。术后第1d裸眼视力≥0.5者65眼(57.5%),>0.8者22眼(19.5%);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85眼(75.2%),>0.8者17眼(15.0%),随访1mo未发现明显视力下降。术后1wk视力<0.5者1例(0.9%),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角膜内皮水肿7眼(6.2%),高眼压4眼(3.5%),经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应证。方法:对150例15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4min。术后第2d视力≥0.2者147眼(97%);视力≥0.5者103眼(68%);视力≥0.8者20眼(13%)。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是安全经济、实用、效果好、相对来说易掌握,特别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成熟、过熟、大核、硬核白内障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筋膜囊内麻醉在普通及特殊情况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98例(11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对血压、呼吸、心率及心电图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在眼筋膜囊内麻醉下均能很好的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它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为24.35 min.随机选择30例术中行心电监护,表明眼筋膜囊内麻醉对血压、呼吸、心率无明显影响,并且术毕生命体征均恢复正常.结论:眼筋膜囊内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特殊情况的白内障手术,其相比表面麻醉和球后或球周麻醉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探讨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扶贫复明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183例205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疼痛感、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结果: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感,能很好地配合手术,眼球固视好189眼(92.2%);术中偶感有轻度疼痛或异物感,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或加滴表面麻醉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者16眼(7.8%);183例205眼平均手术时间22±7min;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术后1d视力:裸眼视力≤0.1者13眼(6.3%);0.12~0.3者47眼(22.9%);0.4~0.8者126眼(61.5%);≥0.8者19眼(9.3%),术后1wk复查视力,视力≤0.1者4眼(2.0%);0.12~0.3者23眼(11.2%);0.4~0.8者145眼(70.7%);≥0.8者33眼(16.1%)。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避免了相应的并发症,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质量较好,因而适宜于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金龙亭  孙利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01-2402
目的:对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6例172眼和B组175例180眼分别施行表面麻醉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冯建辉 《国际眼科杂志》2008,8(8):1713-1714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行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患者578眼,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05者17眼,占2.9%;0.05~0.3者321眼,占55.5%;≥0.3者240眼,占41.5%;术后1wk复查视力,<0.05者3眼,占0.5%;0.05~0.3者121眼,占20.9%;≥0.3者454眼,占78.5%;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麻醉效果良好,能最大限度减少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因而适宜于我国大规模复明行动及基层医院开展的以白内障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表面麻醉与球后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 95例(95眼)白内障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8例使用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B组47例使用传统的球后麻醉。两组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麻醉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χ^2=4.18,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