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象数、象数与中医理论以及象数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三方面论述了中医与易学象数的关系密不可分。说明中医受(周易)象数的影响非常大,中医学不仅是一门以太极象数模式为基础的整体动态医学,而且也是一门统括天、地、人的宏观宇宙学。  相似文献   

2.
胡元奎 《陕西中医》1990,11(9):408-410
本文阐述了中医象数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阴阳五行与八卦的数学模型。并指出中医象数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核心。  相似文献   

3.
叶振韬  李奕祺 《光明中医》2023,(8):1476-1479
象思维是中医理论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思考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中。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法与辨证的一门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科基础,故亦离不开象思维,在诊法中多有体现。此文以中医理论的象思维为切入点,探讨其在中医诊断中的体现及运用,思考其在诊断思维中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包涵众多国学哲理,但医学毕竟是一门应用科学,所以不能仅靠哲理来完成本学科任务。追究历史,广学今理,深思本学,可以认定中医学能一如既往地发展其根基必内涵自然之数和自然之性。这些数不仅与宇宙运行之性有关,更与自然的音之数有关,其运行的轨迹不仅可以形成古老的太极之象也是今理的弦之象。用超弦理论可以更清楚地理解中医肝肺气交理论,可更清晰地阐述目前医学中单靠解剖无法回答的难题,古老中医学是以谨遵自然之象、自然之数为理论的医学。  相似文献   

5.
彭坚 《湖南中医杂志》2008,24(1):4-5,11
进行中医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弄清楚中医这个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否则改革就只会是隔靴搔痒,不着要领。中医是一门古代科学,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象数学说、五运六气等,早已在其他学科消失,却仍然在中医理论和实践中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中医两千多年来治疗疾病的宝贵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象思维存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法。中医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损形态学为特征的极具中医特色的的临床学科,取象比类法在皮肤病的诊疗中应用极为广泛,欧阳恒教授临证中灵活运用象思维及取象比类法,引入药象学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色治色、以皮治皮、以形治形、以毒攻毒、寓搔止瘙"的"直观论治五法",以象诊象,以象治象,是辨证论治的延伸和扩展,对于指导临床、促进理论的研究与创新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取象比类法是中医学思维与方法论中经常运用的方法之一。它是在天人整体观的思想指导下,通过象数方法,进行取象运数,从而获得各种意象概念、唯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体悟和类推的一种方法。取象比类法在中医皮肤科的疾病命名、病因病机探讨及治法方药上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掌握和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有利于中医皮肤科临床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过去笔者写的小文章曾经说过,西医是治疗"人的病"的门科学技术;中医是治疗"病的人"的一门综合艺术。更加概括地说,西医是治病的,中医是治人的。中医学是以天人相应、天人同构思想为指导,运用《周易》的阴阳五行象数理论,研究人体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西医学看的是病,参照系数是各项检查指标,是报告单上写得清清楚楚的数据,到底是什么病,要搞清是什么病理变化,所以有的西医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中医学看的是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是具有独特范式的中国传统生命科学体系,而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是《黄帝内经》中最主要的科学方法,我国传统科技深入发展了象数义理,成为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古典科学范式。现有的《黄帝内经》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象数种类,五行、三阴三阳、九宫八风和五运六气是主要模式,但是后世五脏六腑的藏象成为医学的主流象数思维模型,象数思维建构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逻辑体系和时空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概念清晰,认为阴阳平衡、形神协调统一是健康的基本特点,对健康程度的评判具体明确,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真人、至人、圣人、贤人不同健康程度人的划分。本文依据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理论,分析中医象数思维在微观、中观、宏观辨识中的运用,在整体观的指导下阐述中医象数思维在整体辨识中的作用,提出以象数思维为手段,整体观念为基础,将三观辨识统一于整体辨识中,对实现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及健康程度的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