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4,(2)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运用中心复合设计考察磷脂质量浓度、脂药质量比和pH值三因素对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姜黄素脂质体的工艺可行,且最佳处方配比为:磷脂质量浓度51.16 g·L-1、脂药质量比24.04∶1、pH值6.28。结论该条件下姜黄素脂质体包封率为80.43%,与模型预测值79.55%偏差较小,说明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可用于处方工艺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3.
4.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了姜黄素脂质体.采用透皮扩散试验仪进行体外透皮试验,比较姜黄素的溶液(含0.5%吐温-80)及其脂质体经小鼠离体皮肤的累积渗透量及皮肤滞留量.结果表明,12h时姜黄素脂质体的皮肤累积透过量和滞留量分别为姜黄素吐温-80溶液的2.11和3.05倍.脂质体作为姜黄素的透皮给药载体能促进姜黄素的透皮吸收,并能增加其在皮肤中的滞留量. 相似文献
5.
卡波姆包衣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黏附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采用孵育法对姜黄素脂质体进行卡波姆包衣并考察姜黄素脂质体包衣前后稳定性、包封率及相对包衣率的变化,采用离体大鼠小肠孵育法考察卡波姆包衣姜黄素脂质体体外黏附性。结果卡波姆包衣对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当卡波姆的质量浓度为5.0 g.L-1时脂质体最稳定;脂质体包衣后包封率略有下降,相对包衣率随着卡波姆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质量浓度同为5.0 g.L-1的条件下,卡波姆包衣脂质体的体外生物黏附性比壳聚糖包衣的体外生物黏附性大,未包衣的脂质体体外生物黏附性很小。结论作为药物载体,卡波姆包衣脂质体具备了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口服给药的条件,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其包封率。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及游离药物,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姜黄素含量,计算其包封率。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得的姜黄素脂质体为黄色,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0.49μm,分布均匀,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96.02%,符合2010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姜黄素脂质体中姜黄素含量为9.87mg/g,RSD为0.99%。结论:薄膜分散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制备姜黄素脂质体,操作流程掌握容易,制备的脂质体形态较好、包封率较高;超速离心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结合可以准确、可靠地测定姜黄素脂质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益康唑脂质体中药物的含量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建立了用色谱预处理柱除磷脂测定脂质体中药物含量的HPLC法,并用此法测定了硝酸益康唑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结果:此法可以除去大部分磷脂,具有较好的专属性、回收率和精密度;硝酸益康唑在水,生理盐水,20%PEG生理盐水中的溶解度分别为(879.4±42.9),(361.6±23.8),(3006.5±60.4)mg·L,油/水,表皮/水和真皮/水分配系数为45.4,4.82×105和5.31×105.结论:此法适于测定硝酸益康唑脂质体中药物含量;硝酸益康唑对表皮和真皮有较强的亲和力,适于皮肤给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喷雾冷冻干燥(SFD)技术制备脂质体冻干微粒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伊立替康为模型药物,采用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SFD技术制备脂质体冻干微粒;以喷嘴高度、物料流速、雾滴/液氮质量比为因素,应用Box-Behnk-enDesign(BBD)试验考察三者之间的配比对微粒包封率的影响以优化SFD工艺,并对所制备的脂质体及冻干微粒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结果:SFD优化工艺为物料流速5.5mL·min-1,喷嘴高度18.5cm,雾滴/液氮质量比3.7%,由此制备的脂质体冻干微粒的外观和再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粒度分布、主药含量及包封率等理化性质与原脂质体基本保持一致,且放置6个月后与原脂质体溶液比较稳定性更好。结论:SFD技术制备脂质体冻干微粒具有可行性,并提高了脂质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维生素A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维生素A结合率为指标用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并对包封率、结合率、粒径和体外释放作初步考察.所得粒径小于1.58μm的脂质体粒子平均占有率为57%,平均包封率为89.3%,维生素A的平均结合率为61.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聚合物胶束,从而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胶束;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考察水化温度、水化时间、药载比和水化体积的影响;以包封率、粒径、载药量为指标,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姜黄素/TPGS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姜黄素/TPGS胶束的体外释放度;利用MTT法测试姜黄素/TPG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姜黄素/TPGS胶束的最佳药载比为1∶40,水化温度为60℃,水化时间为30 min,水化体积为6 mL;所得胶束平均粒径为11.02 nm, Zeta电位为-11.31,载药量为2.65%,包封率为96.20%;姜黄素/TPGS 48 h体外累积释放率为78%,具有一定的缓释性;MTT法表明,姜黄素/TPG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文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一种稳定的姜黄素/TPGS胶束,改善了姜黄素的水溶性,明显提高了其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制备黄芩苷脂质体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脂质体中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逆向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的粒径约为350 nm,包封率为60.1%.黄芩苷的进样量在0.29~1.4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BSD=0.2%(n=6).结论:脂质体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芩苷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CCD-RSM)优化姜黄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囊泡(curcumin niosomes ,Cur-Nio)的制备工艺和处方,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法以硬脂山梨坦(Span 60)和胆固醇作为载体材料制备Cur-Nio,以包封率、载药量、平均粒径为考察指标,以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处方。以CCD-RSM选取最佳处方,用二项式进行拟合预测分析,按优化出的处方制备Cur-Nio,考察测定Cur-Nio粒径、PDI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Cur-Nio形态,差式扫描热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构特征及晶型是否有变化,并对其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结果:Cur-Nio的制备最佳处方及工艺条件为Span 60与胆固醇的质量比值为3.096∶1、水化时间为65 min、水化体积为19.45 mL;优化后的处方制备出的Cur-Nio的平均粒径是(151.70±2.003)nm,PDI为0.21±0.013,Zeta电位为(-45.10±1.40) mV,包封率为(82.91±0.59)%;透射电镜观察Cur-Nio外观圆整;长期存放4 ℃具有一定稳定性;差式扫描热及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Cur以无定型或分子状态包裹在囊泡中;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与游离姜黄素溶液相比,具有明显缓释效果。结论:通过CCD-RSM优化后的Cur-Nio,制备工艺简单,外观圆整,粒径均匀,具有缓释作用,符合优化试验结果。有效提高了姜黄素的生物活性,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制备姜黄素(Cur)固体脂质纳米粒(SLN)。方法:用薄膜超声法制备Cur-SLN,以mcur: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卵磷脂、聚山梨酯-80质量浓度、超声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并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结果:当mcur:m单硬脂酸甘油酯=1:3、m单硬脂酸甘油酯:m卵磷脂=1:2.5、聚山梨酯-80质量浓度2.5%、超声时间12min时,所制得的Cur-SLN平均粒径为(145.6±5)nm,Zeta电位为(-31.9±1.5)mV,包封率为(97.42±0.39)%,载药量为(7.92±0.05)%。结论: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Cur-SLN可行,为开发姜黄素新型给药系统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莪术油脂质体(ZTO-L)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香草醛硫酸显色法,在波长520nm处测定脂质体中莪术醇的含量,利用石油醚萃取法分离ZTO-L与游离药物,考察石油醚用量与脂质体和药物回收率的关系;并与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法和透析法进行比较。结果:莪术醇浓度在0.8~6.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7)。莪术油中莪术醇的百分含量为70.37%。石油醚萃取法对空白脂质体的回收率为99.34%,对莪术醇回收率为98.77%,用该法所测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0.78%。透析法不适合用于分离ZTO-L与游离药物。结论:萃取-显色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ZTO-L的包封率,且不受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姜黄素与辛伐他汀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高脂血症大鼠为模型比较姜黄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辛伐他汀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灌胃给予高脂肪乳剂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姜黄素、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辛伐他汀,连续给药6周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姜黄素与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5);而辛伐他汀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的作用明显优于姜黄素(P<0.01);姜黄素与姜黄素固体分散体能提高血清及肝匀浆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姜黄素抗氧化作用明显优于辛伐他汀(P<0.01);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降血脂及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姜黄素(P<0.01)。结论: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脂及抗氧化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姜黄素混悬液为对照,研究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灌胃给药后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按300mg·kg-1的剂量小鼠灌胃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溶液或姜黄素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姜黄素含量,用DAS软件拟合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并测定了给药3h时药物的吸收率。结果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和T12β分别为16.4和266min,AUC为89.6mg·mL-1.min-1,Vd为763.9L,V1为51.0L,CL为1.99L·min-1。姜黄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在胃肠道的吸收率是姜黄素混悬液的6.75倍。结论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灌胃可显著增加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究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对血栓形成和炎症消退的作用。方法 随机挑选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姜黄素质量分数为10%,125、250、500、1 000、2 000 μg·mL-1)组、普通姜黄素(姜黄素质量分数为95%,125、250、500、1 000、2 000 μg·mL-1)组,每组30尾。除对照组外,其余组使用花生四烯酸、脂多糖、五水合硫酸铜分别诱导建立血栓、细菌性炎症和神经性炎症模型。通过观察分析斑马鱼红细胞染色强度和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来评价水溶性姜黄素制剂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明显减少(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增多(P<0.001);与模型组比较,水溶性姜黄素制剂≥250 μg·mL-1质量浓度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消退炎症,主要表现为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升高(P<0.001)、炎症部位中性粒细胞个数明显减少(P<0.05、0.01、0.001);姜黄素在≥1 000 μg·mL-1时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P<0.01、0.001),≥500 μg·mL-1时能显著消退炎症(P<0.05、0.01、0.001)。姜黄素为水溶性姜黄素制剂给药浓度2~8倍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相同的抑制血栓和炎症形成的效果。结论 与普通姜黄素组比较,在相同给药浓度下,水溶性姜黄素制剂具有更好的抑制血栓形成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合成4-(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姜黄素(C086),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芳香醛、乙酰丙酮为原料,Knovenagel缩合、氢化还原、Claisen-Schmidt缩合三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以姜黄素为对照,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抑制活性。考察目标化合物体内抑制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性肿瘤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和质谱确证,对上述细胞株的IC50值依次为2.90,4.11,4.11,3.55,4.78,7.92,18.8,17.1μmol.L-1,均明显比姜黄素强,100mg.kg-1.d-1灌胃给药对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为40.7%,小鼠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结论:合成了4-(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姜黄素,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明显强于Cur,体内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