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应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微量法检测感染恶性疟原虫的蚊虫子孢子。试验所用具有种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1G3.4)系以南美的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提纯后免疫BALB/C小鼠,取得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得杂交瘤细胞,自接种小鼠的腹水分离获得。并按同法制备一非种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2F1.1)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  相似文献   

2.
宿主血源鉴定是对大多数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鉴于过去所用的方法不够敏感或特异,作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微量滴定试验鉴定蚊胃血。本文使用18种动物血清及鸟类8个科的混合血清的抗血清,采用0.5ml血清与0.5ml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免疫兔制备,其环状沉淀试验的滴度>100,000。抗兔血清则用豚鼠皮下注射1ml兔血清连续3次制得。  相似文献   

3.
以单克隆抗体捕获抗原,并用相同的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作探测的双位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检测蚊体内三日疟原虫子孢子蛋白。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实验室条件下成功地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算白纹伊蚊吸小鼠血血量的方法。吸血方法是将小鼠置于蚊笼中让羽化后一直喂以糖水的白纹伊蚊叮咬吸血,吸血前停饲糖水饥饿6小时以上,部分蚊虫只让其停落在鼠体上1分钟,作为小吸血量的样本。ELISA试验方法是,在直径为4.2mm的小铁珠外,涂布聚碳酸盐塑料;小珠用0.1M的碳酸钠缓冲液(pH9.6)作1:10~4稀释的羊抗鼠IgG抗血清,在4℃下致敏过夜,用含0.05%吐温的PBS—吐温洗涤3次;每个致敏的小珠置于微量反应板的1  相似文献   

5.
多房棘球蚴病是使人致命的蠕虫病之一。由于不易确诊,确诊时病变已广泛发展和转移,以致无法手术,可手术切除的病例只占20~40%,不可手术的病人中,90%在10年内死亡。据报导在日本早期病例通过手术多可治愈,但所有无法手术的晚期病例都死亡。在阿拉斯加,为了早期发现病人,用血清学过筛的早期诊断方法已应用多年,1980年在33人中确诊了8例。方法是以细粒棘球蚴囊液抗原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及弧5双扩散过筛试验,认为此种抗原比多房棘球蚴的更为有效。阿拉斯加的临床经验表明,94%的病人血清与细粒棘球蚴抗原起反应,但作者发现某些多房棘球蚴病人血清只与纯  相似文献   

6.
疟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的抗原,有以猴的诺氏疟原虫制备的异种抗原和以夜猴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制备的抗原。本文作者以冰冻保存5年的恶性疟原虫感染夜猴,然后按 Trager 等的培养皿法培养,在疟原虫数增至10~20倍时,以1升容量的组织培养瓶代替培养皿。培养基为30mM 的 He-pes 缓冲液和有10%人血清的 RPMI 1640,培养用的人细胞和人血清均为“O”型。红细胞的浓度为8%,气体的 CO_2和 O_2浓度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兔抗恶性疟原虫(Fcc株)抗体包被,以现症疟疾病人滤纸血为检测样本,用两种单克隆抗体M_26-32。3F_9混合进行反应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红内期疟原虫抗原,取得较满意结果: 64份镜检阳性疟疾样本(海南岛恶性疟31份;江苏恶性疟16份,间日疟17份)和25份非疟疾对照样本测定结果,阳性和对照样本的平均增强率分别为77.5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以兔抗恶性疟原虫(p、f)多克隆抗体包被,用混合的二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人体红细胞内的恶性疟原虫抗原。恶性疟(镜检确诊)和非疟疾患者的滤纸血样本测定符合率分别为91.5%(43/47)和96%(24/25)。检测敏感度为5个疟原虫/10~6红细胞,对恶性疟原虫的海南和江苏地理株的测定结果显示,两者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但对间日疟样本测定结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应用恶性疟(P.f.)、三日疟(P.m.)和卵形疟(P.o.)的环子孢子(CS)抗原作 ELISA 鉴定从冈比亚按蚊和致死按蚊解剖得到的子孢子和卵囊的虫种。蚊虫采自肯尼亚西部基苏木附近全疟区的2个点。当地居民感染虫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用可溶性班氏丝虫微丝蚴抗原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丝虫病的结果。方法系根据Farshy等的报告,分别从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获得班氏丝虫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湿的血涂片法检验微丝蚴血症。可溶性抗原是用葡聚精沉积  相似文献   

11.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T)是诊断阿米巴病最特异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近来介绍的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诊断方法。本文研究了用该法诊断阿米巴病的效果并与IFT试验作了比较。选择临床诊断并经病原检查肯定为阿米巴病的病人血清作IFT试验。将IFT滴度大于1:80的107例血清作ELISA试验。并以粪便检查溶组织阿米巴阴性的66名正常人的血清作对照。IFT试验,取多凹井载玻片,每井注满含有活的阿米巴滋养体(经Diamonds’TPS-1培养基培养后洗涤过的NIH:200株阿米巴)生理盐水悬液,空气干  相似文献   

12.
疟原虫转种,免疫学和遗传工程研究,都需要大量子孢子。恶性疟原虫由于体外连续培养的成功,已不再需要动物宿主作为传染源,而间日疟原虫仍需用人或动物血感染蚊媒。夜猴体内的间日疟原虫虽能使各种蚊媒获得感染,但若以大量按蚊吸血,则有损其存  相似文献   

13.
Speiser(1982)创立了一种多抗原ELISA试验(multiantigen ELISA),作为组织内寄生虫的过筛试验。在同块反应板上,以单份血清稀释后,对几种抗原作试验,能清楚地看到交叉反应。作者等依Speiser报告的方法,以微型滴定条(microtitration strip)替代反应板,建立不同抗原ELISA试验,以此为常规法,与  相似文献   

14.
镜检发现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传统方法。但这一方法仅对技术训练有素的人员才有用。因为疟原虫常被漏检,结果也不可靠。免疫试验是检出抗体和抗原的一种有效方法。同位素方法已用于疟疾抗原的分析,但放射免疫试验技术在许多实验室还不适用。本文作者企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代替血检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管法和微量平板法检测人体包虫病的抗体。以包虫的粗抗原和纯化抗原包被聚苯乙烯试管和平板分别进行试验。在比较ELISA两法敏感性的同时,还与间接血凝试验(IHA)及双相免疫扩散试验(DD)进行比较、评价。包虫粗抗原按Bombardieri氏等的方法制备。纯化部分按Oriol氏等法,分得含A和  相似文献   

16.
作者于1980年1~8月在哥伦比亚波哥大选择靠近疟疾流行区的陆军医院中心,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114名在流行区的部队供血者进行了疟疾调查,并以88名18~25岁的居民作对照。恶性疟原虫FCR-3株用Trager和Jensen方法连续培养保种,当成熟裂殖体超过60%时制备抗原。将有原虫的红细胞加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和间日疟子孢子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现性,作者在巴西帕拉州进行了本试验,以期能在现场条件下用此法检测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猪囊尾蚴、 细粒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和曼氏裂头蚴感染的效果。方法 以2008-2011年就诊于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的患者为检测对象,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每份血清均检测囊尾蚴、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IgG抗体, 2011年6月起增加检测曼氏裂头蚴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282例患者, 其中 IgG抗体检测1项或2项同时阳性者88例, 总阳性率为31.2%; 囊尾蚴、 棘球蚴、 卫氏并殖吸虫、 曼氏裂头蚴IgG抗体1项阳性者分别为39、 2、 21、 3例; 囊尾蚴和棘球蚴IgG抗体2项同时阳性者15例, 囊尾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5例, 棘球蚴和卫氏并殖吸虫抗体同时阳性者3例, 88例阳性标本中交叉反应者23例, 交叉反应率为26.1%。结论 目前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寄生虫感染者。ELISA检测抗寄生虫IgG抗体存在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与蚊媒传播有关抗疟药特性的已有文献,指明应更多关注药物作用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与蚊媒传播有在抗疟药特性有已有文献,指明应更多关注药物作用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