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根据其药动学特点可分为主要经肝代谢、主要经肾排泄和肝肾双通道清除。肝功能不全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肾排泄的抗癫痫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或评估肝功能不全的程度,适当的减少剂量。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尽量选择主要经肝代谢的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或评估患者的肌酐清除率(CLcr),根据CLcr进行剂量调整。对于透析的患者,结合血药浓度监测透析后补充剂量有助于个体化治疗。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应综合考虑患者肝肾功能情况、药物代谢特点、合并疾病、个体耐受性等因素,在抗癫痫药物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的监护,结合血药浓度监测,以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沈再朗 《中国药业》1999,8(3):54-54
许多抗菌药物经由肝脏生物转化、解毒和清除,在肝功能减退时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故须注意其代谢和药物性肝损害以及药动学的变化,从而在特殊的病理、生理情况下正确合理选用有关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肝血流量减少,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的活性下降,肝脏的解毒能力也相应下降。因而药物的代谢与正常人相比也有相应改变。所以对于肝功不良者,应针对其特点,合理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4.
抗菌药物在肝病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肝脏疾病,尤其是慢性肝脏疾病由于局部或全身抵抗力的下降常易并发细菌、厌氧菌及真菌感染,临床医生必须使用抗菌药物。肝功能不全者,尤其是慢性肝功能损害者,其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下降,使用抗菌药物时,选择药物不当必然会加重病情,增加患者负担。在肝病患者中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临床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用药注意。方法临床病例结合文献分析探讨肾功能减退患者的用药注意。结果有效地减少蛋白尿是保护肾脏,延缓肾功能衰竭的关键。结论临床上对肾功能减退时药物的应用必须合理选择,并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及进行药物反应观察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6.
<正> 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受药代动力学、遗传因素、肝细胞酶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一些药物因肝功能减退、肝药酶活性较低,在肝内氧化、还原、水解结合缓慢。半衰期明显延长,引起肝毒性作用。由于药物损伤肝细胞或增加肝脏负担而出现的主要症状有:药物性肝炎,黄疸,肝功能异常,肝脂肪变性甚至肝硬变,肝萎缩。可导致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减量服药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病,组织器官呈生理性退行性变,一方面免疫功能减退,易罹患感染。另一方面肝脏代谢及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导致药物在体内积蓄。增高血药浓度,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血脂、血糖及泌乳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使用奥氮平治疗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奥氮平血药浓度、肝功能指标、血糖、血脂、泌乳素,分析奥氮平对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服用奥氮平后碱性磷酸酶的升高与年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总胆固醇升高与性别显著相关,三酰甘油升高与体重基数显著相关,泌乳素升高与性别、体重、精神障碍疾病诊断及奥氮平血药浓度均显著相关(P<0.01)。血糖值的升高与年龄有关。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在使用奥氮平时,不仅要考虑药物疗效,还需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相关肝功能、血糖、血脂、泌乳素指标和药物血药浓度,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1例低蛋白血症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分析及药学监护,探讨卡泊芬净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卡泊芬净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体内游离水平升高,导致肝脏内血药浓度上升,从而增加卡泊芬净致药物性肝损伤的风险。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孙成春  郝俊文 《中国药房》1998,9(6):272-273
目的:对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FPIA法测定132例肾移植受者的CsA血药浓度,观察肝功能等对CsA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肝功能异常,合并应用酮康唑、氟康唑、地尔硫、异烟肼及雷尼替丁等药物均可使CsA血药浓度显著升高,腹泻、喝浓茶等可使CsA血药浓度显著降低。此外,在术后早期部分患者CsA血药浓度与血RBC及HGB含量有显著正相关。结论:监测CsA血药浓度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锦秋  王民  丰艳梅  蔡艳  张抗怀 《医药导报》2010,29(10):1384-1386
目的 分析抗癫痫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探讨其安全使用问题. 方法 对156例发现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并对结果 进行评估分析. 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53例, 体质量增加者74例, 记忆力降低、学习能力减退12例, 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者5例, 全身大面积皮疹3例(均服用卡马西平), 全身不自主抽搐1例, 脱发2例, 凝血障碍导致鼻出血3例, 牙龈增生1例, 中毒2例. 结论 癫痫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必要加强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监测, 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院近年来处方中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 ,临床各科室在用药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环丙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与氨茶碱合用 ,环丙沙星可抑制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酯 ,从而抑制氨茶碱在肝脏的代谢和清除 ,使其半衰期延长 ,清除率下降32 4 %,血药浓度增高23 %而  相似文献   

13.
正常人的肝脏具有解毒和排泄的功能,当肝脏损害时,解毒、排泄功能减退,而药物进入身体后,都要经过肝脏加工处理后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药物和肝脏的关系非常密切,许多药物对肝脏有直接或间接的毒性损害。肝炎患者要了解哪些药物是经肝脏解毒、哪些药物毒性较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几类药物肝炎患者禁用:(1)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2)解热镇痛药:如保泰松、复方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替雷利珠单抗的血药浓度与发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选择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观察患者治疗期间irAE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血药浓度与irAEs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收集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其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 纳入分析的50例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34例发生了irAEs,发生率为68%,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皮疹、肝功能功损害等。发生irAEs组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16.69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irAEs组的8.41μ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0.98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1.04μg·mL-1,发生肝功能损伤患者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3.47μg·mL-1显著高于未发生组的12.06μg·mL-1,在统计...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清除或抑制HBV,控制肝脏炎性反应和改善肝功能,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减少肝癌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利奈唑胺非肝药酶代谢,约35%以原型经肾排泄,说明书提示其浓度受其他药物影响轻微,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临床研究表明肾功能不全患者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或贫血发生率增高与利奈唑胺高暴露相关,且利奈唑胺与某些药物存在的相互作用可显著影响其血药浓度、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在危重症患者中个体差异大,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并发细菌感染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朝敏  张燕 《河北医药》2000,22(9):667-66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常见部位及细菌。方法 通过对186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20例,失代偿期126例,慢性重症肝炎40例,找出各部位感染情况并采取相应部位标本行细菌培养。结果 186例肝硬经患者发生细菌感染者79例、91例次,感染部位分别为腹腔、消化道、胆道、呼吸道、泌尿道,培养阳性42例次,以大肠杆菌为主。结论 肝硬化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肝功能严重损害下,肝脏解毒功能减退而  相似文献   

18.
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镇先 《江苏医药》2003,29(7):560-560
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原因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时,肝脏合成尿素以及清除氨的能力减退甚至消失,或由于门体侧枝循环存在,以至来自肠道的氨不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本采用日本干化学试剂检测31例肝硬化、8例暴发性肝衰竭的血氨水平,以探讨血氨水平与肝性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由于内脏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差,易患多种疾病。同时,老年患者的的药物分布、代谢、清除等因年龄增长而衰退。因而老年人药物治疗应严格地掌握适应证,对有并发症者用药尤需谨慎,尤其是联合用药方面,应考虑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产生各种影响,威胁着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应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和改善肝功能,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和减少肝癌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