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目的 总结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在住院期间的安全护理.方法 对82例确诊为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进行跌倒、坠床以及心理认知的评估,针对性提出预见性安全防范护理措施,包括高危坠床/跌倒的防范及告知、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及用药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8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意外事件,患者及家属的自我防护知识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对脑血管继发体位低血压患者,及时评估危险,采取安全护理对策,能有效防止意外发生,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盐酸米多君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3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进行临床斜立试验,根据斜立试验结果筛选出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31例患,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3次/d,2周后对其中24例患再次进行临床斜立试验。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87.5%,治疗前后斜立时间差异有显性意义,4例患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初步认为盐酸米多君对脊髓损伤患具有提高直立位血压和脑血流速度,改善患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作用,但需注意服药剂量的个体化及副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体位性低血压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新近发现的糖尿病患者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约为15%,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该发生率也在增加.现将近几年来有关糖尿病并发体位性低血压的研究简要复习如下:1 发病机理机体在骤然站立时约有500~800ml的静脉血液淤积在外周容量血管,导致静脉回流减少,中心静脉压降低,心输出量减少.正常人通过外周及内脏血管有效的收缩,心率及心输出量的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立位时有效血容量降低的调节;立位时儿茶酚胺水 相似文献
5.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调查分析陈德亨,刘锐英四川省直属第一医院章茂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老年人来说,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不在其血压本身,而在于低血压所致的跌倒、晕厥、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危险,对生命造成威胁。本文探索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脏穿刺术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进行经皮肾活检穿刺的肾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后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知识掌握度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体位性低血压各项相关知识掌握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及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预防肾活检穿刺术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提高体位性低血压发生后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是人体突然改变体位时发生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摔倒而发生损伤或骨折。通过病因治疗、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措施,可预防其发生,以下通过病因分析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患者恢复期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因为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后姿势血压调节反射功能障碍,可随体位变化而引起血压下降进而发生头晕、目眩。四肢无力,严重者突然跌倒的脑血灌流不足表现,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本文对照观察了10o例脑血管恢复期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6D例的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与防治。1资料与方法11对象选择发病后一个月的脑卒中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403~78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塞52例,脑血栓22例。选择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眩晕症18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28例,低钾性周期性麻… 相似文献
9.
林美舂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11):1521-1522
体位性低血压是人体突然改变体位时发生的短时间的意识丧失,可导致摔倒而发生的损伤或骨折。通过病因治疗、全理膳食、适当运动等措施,可预防其发生,以下通过病因分析浅谈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个体从卧位或坐位变为站立位时心血管反射不能维持血压的一种现象。衰老、营养失调、药物及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或继发性自主神经疾病等都是OH发生的危险因素[1]。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医疗卫生保健能力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在不断延长,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到疗养院疗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老年人OH就是常见病 相似文献
11.
194例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上海市卢湾区吉安、顺昌两街道自然人群中194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5~8.5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发病时明显下降。随访期间平均下降了42.74%(P<0.01),年龄越大,下降越明显,且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下降大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后6个月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Lawrence C. Newman M.D. Steven Herskovitz M.D. Richard B. Lipton M.D. Seymour Solomon M.D. 《Headache》1992,32(2):75-76
Paroxysmal headaches often occur in benign headache disorders such as episodic cluster headache, chronic paroxysmal hemicrania (CPH) and episodic paroxysmal hemicrania. We report 2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headaches occurring in association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first patient had paroxysmal headaches from a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which resolved following embolization. In the second patient, headache followed a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responded to treatment with indomethacin. We suggest that vascular disease may cause paroxysmal headaches resembling CPH. Patients with an atypical presentation of CPH warrant a neuroimaging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3.
Christina Haubrich Katrin Pies Manuel Dafotakis Frank Block Christof Kloetzsch Rolf R. Diehl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0
Despite of precipitous blood pressure falls in Parkinson’s Disease (PD) patients, they may not experience syncope or postural complaints. Can cerebral blood flow regulation explain why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 has often no accompanying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PD and OH (18 asymptomatic; 8 symptomatic),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BP) as well as Doppler-detected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CBFV) in middle and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MCA and PCA) were monitored during head-up tilt and compared with 25 controls and eight non-PD-OH patients. Analysis included the transfer function between slow spontaneous pressure and flow-oscillations. ABP and CBFV were maintained at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in asymptomatic than symptomatic PD-OH (ABP: 85.7 ± 10.5 vs. 66.9 ± 12.5%; MCA-FV: 83.3 ± 9.3 vs. 66.1 ± 6.8%; PCA-FV: 84.4 ± 12.2 vs. 65.9 ± 9.3% of supine). When orthostatic complaints occurred, CBFV depended directly on ABP changes (MCA r2 = 0.64; PCA r2 = 0.62; both p < 0.05). Despite of a tilt-induced blood pressure instability in PD-OH, the transfer function parameters did not differ from normal [phase: MCA: 46.6 ± 20.5°; PCA 39.2 ± 28.8°, gain: MCA 2.0 ± 0.7; PCA 2.9 ± 1.6)]. Results showed a normal autoregulatory response to downward blood pressure shifts in PD. Moreover, orthostatic blood pressure instability is compensated equally sufficient in anterior and posterior parts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Whether in PD patients, OH becomes symptomatic rather seems to depend on blood pressure falling below the autoregulated range. (E-mail: Christina.Haubrich@t-online.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抢救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措施进行院前急救急性脑血管疾病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3例经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其中6例患者拒绝去医院继续治疗,57例患者转送医院进一步治疗;现场死亡5例.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2015年12至2016年5月,回顾性分析在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及入院后1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其进行测评,评价其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发生情况,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入院时,128例患者中SDS、SAS平均分分别为(59.71±11.06)分和(50.69±10.11)分;入院1周后,SDS、SAS均有所下降,分别为(45.65±10.79)分和(40.37±1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7,P0.01;t=2.816,P0.01)。结论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是减轻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对94例在72h内入院的中风病人测量入院时的体温,并在入院时和一个月后行神经功能缺陷程度量表评分。结果显示:体温与初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一月后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亦呈正相关。提示:脑梗塞后保持较低的体温,可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贾柯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999,(5)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95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除常规治疗外,康复组从入院第一天起即同时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1个月的治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并发症等进行评估,康复组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整体功能恢复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病例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4年 12月 -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2 5 2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的 2 2 8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的 2 2 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6 2例 (2 7 2 % ) ,其中 12 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2 9例(2 2 8% ) ,10 1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33例 (32 7% )。 >6 0岁发生医院感染 39例 (6 3.0 % ) ,感染大多发生在住院的 2~ 2 0d ,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5 2 6 % )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2 4 .4 % )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和真菌为主 (41.7%、35 .4 % ) ,其次为G 菌 (2 2 .9% )。结论 :老年、意识障碍、住院日、侵袭性操作、泛用抗菌药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基础护理 ,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5月31日住院病人的HbA1c资料358例,剔除已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不同脑血管疾病的HbA1c水平与HbA1c 5.7%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脑血管疾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结果 该研究中不同脑血管疾病的HbA1c水平与HbA1c 5.7%水平的单样本t检验分析,脑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眩晕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脑梗塞(t=2.98-6.92,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血管疾病的HbA1c水平升高,灵活掌握HbA1c的应用,对医师在临床诊治上采取全面、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3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进行了分析,其总异常率为70%,说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多伴有心功能异常,心电图是动态观察中风病人心功能变化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启示护理人员应具有一定心电图知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