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预防脾切除术后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者常进行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我们对13例自体脾片移植后的病人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肝脾显像观察,以判断移植后的脾片是否成活。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例被检查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0~53岁,平均31岁。术后检查时间13~59个月。均为外伤性脾破裂而急诊入我院行  相似文献   

2.
自体脾组织移植已成为保留严重脾损伤患者脾功能的措施之一,但移植脾组织的存活及功能如何,对机体究竟有多大影响以及如何提高自体移植脾组织的功能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院1995年7月至1999年4月共收治脾外伤行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组织网膜囊内移植31例,其中12例因其它疾病再行剖腹手术时,观察到移植脾组织片存活状态良好,特对其报道和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8~47a,12例患者均因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并发腹腔内大出血行全脾切除术自体脾组织片网膜囊内移植术。术后1~3a,5例患者因粘连性肠梗阻,2例…  相似文献   

3.
<正> 1981年9月~1984年12月,作者对30例正常脾外伤患者施行了保留脾脏手术,其中13例为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13例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患者中,除1例因多脏器损伤于术后第二天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12例均平稳康复出院,并获得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后术中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移植预防远期暴发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2年来59例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一例发生远期暴发感染,治愈率100%.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后术中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移植对弥补脾脏功能并预防远期暴发感染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研究不同自体脾移植术、保留性脾部分切除术和全脾切除术后机体滤过血液中颗粒性抗原物质之异同,进一步证实脾脏在廓清血源性细菌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对狗施行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自体部分脾(半脾)异位移植;自体全脾异位移植;全脾切除;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仅施行假手术。然后经前肢肘静脉注入5×106/kgⅢ型活体肺炎球菌,分别于注菌前和注菌后15分钟、2小时、6小时经动脉采血送培养,并作菌落计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体脾片移植组较全脾切除组好(菌落计数比较,F检验P<  相似文献   

6.
自体脾组织移植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自体脾组织移植30例,脾损伤程度多为4级,脾脏广泛严重裂或脾蒂断裂。方法采用去被膜脾移植法,移植部位选择在大网膜囊内。术后B超检查,IgM、IgG测定,显示脾片存活良好,免疫功能正常。脾片组织活检,可见正常脾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7.
1981年9月~1984年12月,作者对30例正常脾外伤患者施行了保留脾脏手术,其中13例为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并就该组手术的有关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13例自体脾片网膜囊内移植患者中,除1例因多脏器损伤于术后第二天死于全身衰竭外,其余12例均平稳康复出院,并获得随访。在10例资料完整患者中,术后头2月,有2例主诉头晕、乏力、消化不良,但在术后3~4月上述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发现有7例多形核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倒置现象,对这类患者行骨髓  相似文献   

8.
自体移植脾组织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不同时相点血管再生规律,探讨其对移植脾组织结构功能恢复的意义,为脾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中又设脾切除自体脾移植组5只,假手术组3只,分别于术后7、14、30、60、90、120、180d经大鼠左心室行主动脉插管灌注墨汁混悬液,取移植脾组织光镜观测并采用图象分析测定血管密度,观察其再生规律。结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7d即有血管从移植脾组织周围大网膜血脾组织内伸展,随时间延长移植脾组织内新生血管密度逐渐增大,至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后180d血管再生接近正常。结论:自体脾组织大网膜内移植术是简便有效的脾移植方式。自体移植脾组织后可实现移植脾组织内的血管再生,再生血管来源于脾组织周围大网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体脾组织移植后的形态学变化规律,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采用100只小鼠进行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于术后不同时相点切取移植脾组织,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自体移植脾组织的生长特点及规律。结果 自体移植脾组织历经坏死再生过程,于移植术后6月移植脾组织与正常脾组织结构相近。结论 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有正常膜组织的基本结构,有发挥脾功能的结构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脾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是观察大白鼠大网膜内脾片自体移值后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体移植脾组织片可以存活再生,重建脾脏的组织结构及一定程度地恢复了脾脏摄取变性红细胞,滤过血Howell-Jolly小体和空泡红细胞以及抗御肺炎球菌侵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自体脾组织移植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40 例儿童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后行自体脾组织片移植在大网膜,随访1 ~6a。结果 37 例术后第5wk,患儿血小板和IgA、IgG、IgM恢复正常(92 .5% ) 。3 例血小板高于正常(7 .5 %) 。25 例行放射性核素99m Tc 扫描,可见浓密的移植脾片影。结论 儿童自体脾组织片移植成为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保持脾脏功能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2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全脾切除大网膜囊内自体脾移植术(A组),并与同期行脾切除术的1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B组)进行对照。B组术前和术后2个月血清Tuftsin、IgM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A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大网膜囊内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处理严重外伤性脾破裂保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24条本地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①切脾组;②对照组;③自体脾组织移植组。实验表明犬自体脾块大网膜内移植存活良好,并恢复部分脾功能。切脾后犬周围血嗜中性粒细胞的细菌吞噬率和杀菌功能均低于正常犬,而行脾组织移植后能使之接近正常水平。但移植脾的脾小体中T淋巴细胞数和红髓中单核吞噬细胞数均少于正常脾组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根治术者行自体脾移植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8例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术及脾切除 ,将1/4~ 1/3脾组织切成 4cm× 4cm× 0 .3cm“薄脾片”平坦缝合在大网膜内 ,放置于左上腹腔。结果 :8例自体脾移植者术后 1~ 6月免疫球蛋白水平 (IgM )升高 ,B超扫描自体脾移植 2~ 10月后有免疫功能及成活。结论 :中晚期胃癌病人行根治术及自体脾移植对患者生存期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3年来,我们采用1cm~3去包膜小脾块移植手网膜囊内的方法,对21例脾外伤脾破裂患者进行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手术。术后不同时期作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 C_3、淋巴细胞转化率、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试验,同位素铟(~(111)In)扫描等项检查。结果说明移植之脾组织存活良好,并较早地恢复了部分脾脏功能。从而证明了我们的移植方法安全可行且效果较佳。这对预防凶险的脾切除术后感染(OPSI)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自体肝片大网膜移植后,肝片生长情况,为肝脏外科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5只大鼠均左外肝叶切除自体肝片大网膜移植,分别于术后3、7、14、21d分批处死动物.肉眼观察移植物颜色、大小及粘连情况,HE法染色,常规光镜观察移植肝片在不同时期的组织学特点.结果 自体肝片移植术后3d 即有血管从移植肝片周围大网膜向肝片内伸展,伴肝细胞凝固性坏死,随时间推移肝片进一步坏死至消失.结论 自体肝片大网膜内移植是简便的肝移植方法,但其存活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81年9月至1986年9月,作者对102例脾外伤病人施行了112例次保留脾手术,其中脾修补术22例次、脾部分切除术35例次、自体脾片网膜囊内U字形移植术51例次,带血管异位自体半脾移植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从临床角度分析外伤性脾破裂行全脾切除后自体脾大网膜移植预防远期凶险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11年来46例自体脾大网膜移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无一例病例发生远期凶险感染,治愈率100%.结论 自体脾大网膜移植可有效弥补脾脏功能并预防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后远期的凶险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离小肠段、网膜内自体牌移植的抗感染能力并比较移植脾与原脾差异。方法:将24只雄性大耳白兔分为四组:Ⅰ、假手术组;Ⅱ、空肠内移植组;Ⅲ、网膜内移植组;Ⅳ、脾切除组。5个月后用1.4×10E12CFU/LⅢ型肺炎球菌静脉攻击。光镜、电镜观察,IBAS图像分析仪测红髓、白髓、边缘带面积。结果:移植脾不能有效抵抗肿切除后感染,组织学结构发生了质变。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以90只大鼠为材料,去除脾包膜,按脾块组、脾片组、脾浆组均分3组,将自体脾组织植入大网膜。术后按月每组剖杀6只,连续5月,观察移植物大体生长情况、组织学结构及活细胞变化,显示脾块组再生于其它二组;5月后移植物具有完整的脾组织结构,脾再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