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峰 《四川中医》2002,20(6):30-31
风药治脾,始于东垣,后世医家多有发挥。本文从升发脾阳,散化湿邪,疏肝解郁,发散郁火,调理气机五个方面阐述了风药在治疗脾胃病中的配伍应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气机升降理论浅析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临床运用。利用风药升散、开郁、胜湿等特性调节脾胃功能,助人体气机运转,在治疗脾胃内伤杂病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宝贵教授是全国第3批、第4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优秀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发现陈老师在治疗脾胃病中常加用风药,临床疗效明显,总结如下。风药是指柴胡、升麻、防风、葛根、羌活、白芷等一类辛散升浮的药物。风药用于治疗脾胃病有升发清阳、化湿散郁、疏肝调气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李东垣,积极倡导脾胃学说,提出了"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著名理论,李氏尊《黄帝内经》之医理,继承其师易水派名医张元素之药学经验,临证组方中尤以擅长运用风药治疗脾胃内伤杂病,并在其著作《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中详细论述分析了风药的各种治疗作用。当代众多医家对李东垣运用风药的经验探究及风药的临床使用特点著述颇多,但对风药"升阳"这一显著特性仍有未尽之处。从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特点而言,风药"升阳"的特色包括升阳引经、升阳除湿、升阳解表等几个方面,对于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风药者,取象春季生发之气也,兼轻巧活泼、芳香辛散、轻扬升浮、通达宣散之性,此药可调肝宣肺运脾、斡旋气机升降,辅有承转机体脏腑气机以交通各脏之功,配伍风药医脾胃之疾,每获良效。张声生教授巧用风药于脾胃之疾,配伍敛阴、补气、活血、降气之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风药之弊,其虽属佐使之品,然组方配伍之术于诊疗临床脾胃之疾常为点睛之笔,甚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迟伟  李吉彦  周航 《光明中医》2013,28(9):1798-1800
药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两味中药的有机结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经临床验证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两味中药配伍。两味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达到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合理应用相须、相使的药对,可以增强功效,提高疗效;巧妙应用反类相制的药对,可以去弊留效。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吉彦主任医师为辽宁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熟读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徐贵成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心脑血管、脾胃等内科杂病.重视脾胃在内伤杂病发病中的作用,认为"内外诸病无不归之于胃","调胃即是扶正",并且擅用花类药治疗脾胃疾病.现将其运用花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1)枳实与白术:健脾和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2)乌贼骨与瓦楞子:制酸护胃;(3)藿香与佩兰:和中化湿;(4)蒲公英与白及:清热解毒、祛腐生肌;(5)炒鸡内金与焦三仙:健脾消食;(6)酸枣仁与合欢花:疏肝理气,和胃安神。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萧诏玮老中医系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中医师,福建省第三批老中医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笔者幸列门墙,略积心得,现就萧师治小儿脾胃病擅用果子药经验报导如下。明.万密斋云:"幼科方中脾病多,只因乳食致沉疴。失饥失饱皆成疾,寒热交侵气不和。"[1]伤食是小儿最常见脾胃病,若乳食停滞中脘,不能克化,迁延时日,积而不  相似文献   

10.
张安玲 《河南中医》2003,23(2):47-49
在脾胃病的证治过程中,风药的应用相当普遍,这是由于脾胃病机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风药适用于脾胃受寒、湿浊、湿热困阻中焦、实热壅滞、中焦气滞、胃络滞窒、脾胃气、中气下陷、中阳不振所致的多种病证。由于风药多辛燥,故胃阴不足证非其所宜。  相似文献   

11.
角药,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等配伍原则,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相互促进、相反相成等作用的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模式[1]。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马伟明主任中医师认为,角药是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单元结构,三味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引经等方面类似或不同,产生的功效亦类似或不同,可形成以下3种效应:三味中药功效类似,互联成面,叠加疗效;三味中药功效相反,互为掣肘,相制提效;三味中药功效无关,互成犄角,激发新效。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整理了苏娟萍教授治疗脾胃病特色对药及组方思维,包括化湿和胃类、调理气机类、健脾降糖类、开胃助食类及其他内科杂病类,从单药到复合,从复合至成方,临床积累对药对组方结构合理性、内容丰富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邵祖燕教授是全国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内科脾胃病专家,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宗《内经》、《伤寒论》之旨,承东垣、叶桂之说,对中医脾胃病的认识和治疗,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脾胃之升降理论独具见解,认为脾升胃降,升降有序是脾胃生理之特性,气机不调,升降失常是脾胃病理之关键,主张以调升降为  相似文献   

14.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辛温通达,能疏达肝气,并助脾气升腾,在泄泻、痞满、便秘、口疮、痢疾等脾胃病治疗中,配伍祛风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祛风药多辛香走窜,易于耗气伤阴,因此在临床应用时,祛风药的药味要少,药物用量要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名医朱良春说:“中医药的生命在于疗效,而疗效则来自明确的辨证和精当的用药。只有熟谙药物的性能,掌握药物的特点,灵活地加以配伍应用,才能提高疗效。”已故近代名医施今墨先生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章,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逐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现就脾胃病对药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祛风药在脾胃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东 《河北中医》2011,33(7):1023-1023,1026
"金元四家"之李东垣最早提出了"风药"一词,并论述了祛风药在脾胃病治疗中的多种功效,以柴胡、升麻、葛根、防风、羌活、独活、藁本等药为代表。祛风药大多味薄气厚,其性辛散走窜,轻清升浮,根据其作用特点,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临证治疗脾胃病时,  相似文献   

17.
祛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胜湿功能的一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及风湿类疾病.风药属木,辛温通达,能疏达肝气;风药其性升浮,能助脾气升腾,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鼓舞阳气,升清举陷,阳升则有利于脾健,所以,祛风药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李东垣《脾胃论》载方63首,所用风燥升阳药者达31方,堪称在脾胃病中应用祛风药之典范.笔者根据祛风类药物的作用特点,结合脾胃病的生理、病理及其与相关脏腑的联系,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治疗脾胃病时适当加入祛风类药物,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雪  周强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6,33(4):197-199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陈宝贵教授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芳香类药是具有芳香气味中药的统称。芳香类药用于治疗脾胃病,具有开窍醒神、暖脾助阳、化湿去浊、行气活血、疏肝健脾等作用。陈宝贵教授在运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且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其应用芳香类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7):611-613
花类药凝植物本草之精华,质地轻灵,气味芳香,其性不燥,和缓养正,善入脾胃经,有降逆止呕、消痰散结、理气宽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悦心安神等诸多功效。袁红霞教授灵活配伍、随证化裁,广泛将其用于治疗胃痛、痞满、呕吐、便秘等证中,恰如其分,每获良效,具有鲜明的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