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区制备脑出血模型.11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ICH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组,后3组分为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出血灶周围组织Bcl-2、Bax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干预后48~168 h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ICH对照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术后6 h血肿周围皮质原位末端标记(TUNEL)、Bcl-2、Bax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并持续增多,72 h达到高峰,120 h阳性细胞数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依达拉奉治疗组6~168 h TUNEL、Bax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同时点ICH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术后6~68 h Bcl-2阳性细胞数较同时点ICH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865,P<0.01),Bax/Bcl-2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r=0.453,P<0.01). 结论凋亡机制参与了脑出血后继发性损伤的过程,依达拉奉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否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来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方法SD大鼠构建脑出血(ICH)模型,并给予rhEPO药物治疗,采用TUNEL法和试剂盒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Caspase 9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的基因和蛋白磷酸化水平的表达。结果与ICH非治疗组相比,rhEPO治疗组中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Caspase 9活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 rhEPO治疗组PI3K和AKT的蛋白磷酸化水平表达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 (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来改善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元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给予黄芪多糖25 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分别于6 h和1、3、5天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凋亡和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天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干预后3天和5天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6 h、1、3、5天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6 h、1天P<0.05,3、5天P<0.01),TUNEL阳性细胞数1、3、5天时明显减少(1、3天比较P<0.05,5天P<0.01).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ICH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黄芪多糖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细胞凋亡与Bcl-2和Bax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其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规律和关系.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40),ICH组(n=40).假手术组和ICH组又依术后12h、1d、2d、3d和7d各分为5个亚组.用胶原酶配合肝素诱导大鼠脑尾状核出血,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变化, SABC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在各时点表达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相对光密度比值,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①ICH组TUNEL阳性细胞12h可检测到,3d达高峰,7d仍有表达(P<0.01),阳性细胞主要见于血肿周围,多见神经元,有少量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②ICH组Bcl-2和Bax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于出血2、3d达高峰,7d仍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血肿区及血肿周围、同侧及对侧皮层;多见神经元,少数为神经胶质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③Western-blot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可检测到Bcl-2、Bax蛋白,但相对光密度比值较小;ICH组Bcl-2相对光密度比值2d达最大值,Bax则3d达最大值,在7d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ICH后存在细胞凋亡;Bcl-2和Bax参与了ICH细胞凋亡;ICH组TUNEL阳性细胞7d仍可检测到,提示ICH后7d内进行抗凋亡治疗可以不同程度地阻止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 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 (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 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 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 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 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 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 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于脑出血后凋亡调控基因的变化,评价G-CSF对脑出血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Sham)组、脑出血(ICH)组、干预(CSF)组,每组各25只,后两组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自体尾动脉血造大鼠脑出血模型,TUNE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凋亡细胞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的表达.结果 ICH组凋亡细胞及Bcl-2、Bax较Sham组均增多(P〈0.01);CSF组的凋亡细胞、Bax阳性细胞较ICH组均减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ICH组TUNEL细胞与Bax/Bcl-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G-CSF可能通过控制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的比率变化来调节脑出血血肿周围的细胞凋亡,为治疗脑出血提供可靠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5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未抗凝血注入大鼠基底节区制备脑出血模型;分别在造模后6、24、48、72h和1周将大鼠断头取脑制作标本,采用TUNEL染色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荧光定量RT-PCR检测IGF-1 mRNA表达,免疫组化分析IGF-1表达。结果脑出血后6h血肿周围脑组织IGF-1及TUNEL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升高,其中IGF-1在24h达高峰,48h开始下降,而细胞凋亡于72h达高峰,1周开始下降,表达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IGF-1表达与细胞凋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脑出血后IGF-1表达上调,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EPO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方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缺血15min再灌注6h、24h、48h、72h、7d断头取脑。鼠脑灌注及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的病理变化,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表达。另外再取24只大鼠分为4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应用Y型迷宫法对缺血再灌注7d的大鼠进行缺血后学习和记忆功能的测定。结果(1)TUNEL染色:假手术组48h、72h可见个别阳性细胞。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24h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再灌注48h可见较多TUNEL阳性细胞,72h出现大量TUNEL阳性细胞,7d明显减少。EPO治疗组TUNEL阳性细胞在各时间点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组[(948.6±91.0)个vs(502.7±97.3)个,P<0.01]。(2)认知功能变化:全脑缺血再灌注后7d大鼠学习能力降低,尝试次数明显增多(P<0.01)。EPO治疗组尝试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学习能力测试后24h记忆功能测定,结果发现缺血再灌注组成绩明显低下,EPO处理组可改善缺血造成的大鼠记忆功能障碍[(20.06±3.85)svs(12.93±3.04)s,P<0.01]。(3)p-PKB免疫组化染色:缺血再灌注组于再灌注6h即出现p-PKB明显表达增高,72h达高峰,7d明显下降。EPO治疗组于再灌注6h、48h、72h、7d,p-PKB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25.42±3.86)vs(11.64±2.13),P<0.01]。(4)相关分析:TUNEL阳性细胞与p-PKB蛋白表达则呈负相关,而大鼠学习能力与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呈正相关趋势。结论EPO能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EPO可能通过增强海马神经细胞p-PKB的表达,发挥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创伤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rhEPO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进的Feeney氏法制作脑创伤模型,而后实验组立即腹腔注射5000u/kg rhEPO,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于伤后12h、48h、120h处死动物,制作脑切片后行HE染色、TUNEL染色。结果rhEPO干预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各时间点rhEPO治疗组创伤灶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PO可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HI)对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72只日龄为7 d的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轻度HI组和重度HI组.后两组大鼠行右颈总动脉结扎,分剐置于含8%氧的密闭氧舱内34.5℃、40 min和35.5℃、65 min.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轻度HI后48 h和1周缺血侧脑皮质与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P<0.01,P<0.05),有些区域GFAP阳性细胞增多可持续至4周(P<0.05);重度HI后48 h和1周脑皮质与白质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和轻度HI组(P<0.05),4周时GFAP阳性细胞不再增加.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轻度HI后48 h、1周和4周,缺血侧皮质下白质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5),而皮质阳性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重度HI后48 h缺血侧皮质与白质TUNEL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1周和4周梗死周边区TUNEL阳性细胞数量仍增加(P<0.05).结论 轻度缺氧缺血细胞凋亡主要局限于皮质下白质,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持续较久;重度缺氧缺血可致缺血侧大脑半球广泛的细胞凋亡,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短暂且强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小脑皮质BDNF的表达情况,探讨脑梗塞后远隔部位的损伤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每组再随机分为1d、3d、5d、7d和10d五个不同的亚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应用HE染色方法观察小脑皮质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脑皮质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后,HE染色未见小脑皮质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MCAO后,1d、10d组小脑皮质BDNF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3d、5d、7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梗死灶远隔部位的损伤可能与神经营养因子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与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将自体不凝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大鼠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冠状切片做TUNEL染色和NF—κ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凋亡细胞在脑出血后6h出现,1d后开始增多,3d达到高峰,并持续到7d仍有表达,并且与NF—κB的表达变化一致,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后TUNEL阳性细胞与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1)。结论:脑出血后存在细胞凋亡,且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小脑功能的改变。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分7d、14d、21d 3个时间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免疫组化法测定小脑组织功能活性依赖蛋白突触素(P38)、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卒中组相比较,单纯抑郁组大鼠的体重及糖水消耗量均下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均降低(P〈0.01);PSD组大鼠体重及糖水消耗量下降程度更为明显,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1)。与卒中组比较,单纯抑郁组P38、BDNF的表达普遍减弱;与单纯抑郁组相比较,PSD组P38、BDNF的表达减弱的更为明显;组内(7d、14d、21d)比较:卒中组、单纯抑郁组、PSD组随时间推移,小脑组织P38、BDNF表达呈现减弱趋势。结论大鼠小脑功能改变可能与PSD发生有关,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扰对脑缺血大鼠肺组织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表达的影响。 方法 成年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肺损伤组及BDNF抗体封闭组(脑缺血术后立即给予BDNF抗体干预,腹腔注射,1 mL/100 g体质量,1次/d,共3 d),每组13只。术后3 d取大鼠肺组织,5只大鼠用于免疫组化以观察MEK在肺组织的定位分布,并测定MEK蛋白的光密度值变化。8只大鼠用RT-PCR检测肺组织MEK mRNA含量变化。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肺组织气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有MEK表达,脑缺血后肺组织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MEK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而BDNF抗体处理导致MEK光密度值减少(P<0.05)。 RT-PCR结果显示,脑缺血肺组织MKE mRNA表达上调,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NF抗体处理导致MEK mRNA表达上调,与脑缺血肺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BDNF抗体干预有效减少脑缺血肺组织MEK表达,提示BDNF可能通过调节MEK影响脑缺血肺水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粘菌素B(polymyxin B,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12、24、72、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粘菌素B干预组均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梓醇预处理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88只,雌雄不限,体重250~300g。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6)、阳性药物组(n=16)及梓醇低剂量组(1mg/kg,n=16)、中剂量组(5mg/kg,n=16)、高剂量组(10mg/kg,n=16)。各用药组在缺血前7天连续腹腔给药,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同时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用硫代巴妥酸法测定丙二醛含量;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凋亡蛋白Bax、Bc1-2、Caspase-3蛋白质表达。结果梓醇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梓醇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丙二醛酶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Tunel法检测示梓醇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Bcl-2蛋白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Bax、Caspase-3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P〈0.01)。且上述指标在梓醇3个剂量组间比较呈剂量依赖型变化,剂量越高,作用越显著。结论梓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闭合性脑损伤后GluR2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部位、时序性特点【方法】采用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损伤后1 h组、2 h组、4 h组、8 h组、12 h组、24 h组、2 d组、3 d组、5 d组、7 d组,复制marmarou's落体打击脑损伤模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SD大鼠脑组织GluR2的表达情况。采用Mias 2000图像分析系统采集并计算阳性细胞数和阳性细胞面积。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的水准。【结果】对照组顶叶皮层、海马等部位均有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损伤后阳性细胞表达减少,12~24 h达最低值,顶叶皮层、海马CA4、CA3、脑底皮层阳性细胞面积、阳性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脑损伤后,GluR2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其参与颅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及其多黏菌素B(polymyxin B PMB)对上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4mg/kg.d)、大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0.8mg/kg.d),立体定位仪定位注射自体不凝血制造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为术后6h、12h、24h、72h、120h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区PKC、TUNEL阳性细胞(凋亡细胞)数的表达、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NO(一氧化氮)含量以及大小剂量PMB对其干预后的影响。结果:假手术组PKC少量表达,偶见凋亡细胞;脑出血组自6h起PKC、凋亡细胞及TNF-α、NO含量大量增加,72h达高峰,PKC在120h基本降至假手术组,但凋亡细胞TNF-α、NO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小剂量多黏菌素B干预组均有明显抑制PKC、凋亡细胞、TNF-α含量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MB剂量的大小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存在大量PKC表达上调、神经细胞凋亡、TNF-α、NO含量增加,PMB能够明显抑制PKC激活,TNF-α、NO释放,减少血肿周围细胞凋亡,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皮质BDNF表达的影响,并阐明其脑保护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训练后的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操作,不给予改良的Feeney氏法自由落体撞击;对照组采用改良的Feeney氏法制作大鼠脑外伤模型;丙泊酚组在脑外伤模型制备后继续经尾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L/(kg·h) 100 mg/(kg·h),持续6 h.术后3 d和14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评分)和Morris水迷宫试验判定大鼠神经行为学功能,取材损伤皮质分别行RT-PCR、Western blot测定脑皮质BDNF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术后3 d、14 d 脑NSS评分增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皮质BDNF表达仅在术后3 d减少(P<0.01),术后14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脑皮质BDNF表达在术后3 d、14 d表达均增加(P<0.01);且术后14 d,NSS评分减少、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结论 丙泊酚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和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的恢复可能与促进BDNF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