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法,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6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测量结果.结果胸腰椎骨折脱位经AF系统治疗后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及椎管重建好,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法,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26例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表现、X线和CT扫描测量结果。结果:胸腰椎骨折脱位经AF系统治疗后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脊柱稳定性及椎管重建好,不全瘫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骨折-脱位型脊柱胸腰段损伤的疗效.方法 19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均于伤后1周内在全身麻醉下行椎板减压、后方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通过比较术前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脊柱序列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9个月-3年,平均20.3个月.伤椎平均前后缘高度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19.2%、75.6%、30.5°、术后91.5%、97.3%、6.3°;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48.5%,术后93.4%;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RF、AF、GSS-2型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2例椎体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平均为45%,术后恢复到95%,Cobb’s角术前平均为28°,术后恢复到5;°1例2处椎体骨折患者,上位椎体高度恢复差,术前为35%,术后为40%。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操作简易,固定牢靠,安全性高,是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行AF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伤椎高度平均恢复均达95%以上;Cobb角由术前平均26.5°,矫正到术后平均4.6°;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3例(88.6%);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及内固定脱落、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椎体高度未再丢失。结论 AF椎弓根内固定能明显恢复椎体高度及纠正脱位,内固定坚强且并发症少,可作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申建兴 《中外医疗》2011,30(18):60-60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AF椎弓根钉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些心得.方法 后路入路用AF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15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除Franket A级外均有提高.结论 AF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疗效肯定,且操作相对简单、安全、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9.
刘万堂  侯宏涛 《中外医疗》2008,27(13):34-34
目的 探讨后路推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方法 自1993年5月至2007年10月共治疗33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患者.结果 cobb角由术前平均29.5°到术后的5.5°;椎体高度,由术前的45.0%到术后97.4%;骨折块突入椎管的阻塞率由术前的67.7%到术后5.5%.结论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恢复椎管列线,重建脊柱稳定性,有利于早期功能.骨折愈合及功能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GSSⅡ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并发症。方法:用GSSⅡ内固定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46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矫正到术后5.2°;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平均为41.3%,术后为95.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2例出现并发症,1例螺钉断裂,1例伤口感染。结论:采用GSSⅡ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张建发  何勇  李卫国 《河北医学》2003,9(12):1094-1096
目的:探讨应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8月至2001年6月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均行了AF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经7个月~4年(平均16个月)随访,其中22例获解剖复住,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41%,术后96%,21例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1分级提高1~3级。结论:经AF短节段的椎弓根钉系统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赵连河  郑明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40-140
目的应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解除脊髓压迫,稳定脊柱,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方法对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整复,应用AF椎弓根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1周拍X光片示伤椎前高度由术前平均22mm恢复至平均36mm;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9°矫正至平均40°。结论经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角,恢复椎体前缘高度,稳定脊柱。  相似文献   

13.
胡逊  谢直跃  顾祖超 《四川医学》2009,30(12):1908-19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透视下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或同时行椎管探查减压,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缘48%和后缘73%恢复到术后的前缘93%和后缘97%,Cobb′s角由术前平均25°恢复为术后平均5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术后平均提高1.2级。未发现椎弓根钉断裂,骨不愈合。结论椎弓根螺钉系统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创伤较前路小,椎管减压效果仍理想,脊柱融合率较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因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42例。术前、后2周及6个月行X线检查,并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有椎弓根钉的松动以及断裂等情况发生。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脊柱的生理曲度以及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52.4%,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98.0%和95.8%,术前的Cobbs角为26.1°,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分别为4.8°以及5.1°,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以期恢复伤椎前柱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矫正,达到局部的应力平衡。所有患者外伤至手术时间为1-5d。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5.4°恢复至术后平均2.3°。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7.8%,矫正至术后椎体平均高度的93.2%。伤椎脱位复位基本复位,无椎间隙过度在撑开,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现象。19例合并圆锥、马尾神经损伤病例,术后按Frankel分级比较,16例有1-3级的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阶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在保持Cobb角矫正度、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降至术后平均11.5°。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AF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探讨AF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对胸椎不稳定性骨折43例采用AF钉做短节段椎弓根复位固定,其中24例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减压,28例行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个月-3年,椎体前高度由术前平均45%恢复至术后98%,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恢复了88%-100%,平均93%,cobb角由术前20.2。恢复至术后2.5。;完全性脊髓损伤8例中2例部分恢复,不全脊髓损伤25例中10例部分恢复,8例完全恢复;无断钉、松动、椎弓根骨折及感染发生。结论AF钉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及病人早期离床活动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内固定器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1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600ml.术后CT或MRI复查显示脊髓受压解除,无明显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加重及晚期迟发性神经功能障碍.Cobb's角由术前的22°恢复到5°.IVW术前0.63±0.05,术后0.91±0.03.螺钉植入椎弓根位置的优良率85.53%,椎体压缩高度恢复优良率89.47%;术后随访12~24个月,4枚椎弓根螺钉折断,3枚弯曲,1例连杆折断,2例后期发现Cobb角有平均5°再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钉内固定具有三维空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结构简单,力学结构合理,固定牢固,在恢复脊柱生理前凸方面有独到之处。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AF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后路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采用AF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椎板切除减压+取髂骨植骨融合的手术方法治疗72例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脱位伴不同程度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年8个月,无特殊并发症。椎体前缘平均高度由术前的60%提高到术后的95%,Cobb’S角由术前平均20°改善至术后平均3°,神经功能均有Ⅰ级以上恢复。结论AF椎弓根内固定手术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脱位,具有良好的复位、减压、三维矫形和短节段牢固内固定等特点,是一种理想而有效的临床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