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成像结合顺行性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字成像结合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侧数字成像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的影像学所见,将病人分为正常组(16侧)和异常组(59侧)。结果:正常下肢静脉14侧;异常下肢静脉61侧,其中单纯性瓣膜关闭不全6侧,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侧,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9侧,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1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6侧,静脉瘤样病变2侧。结论:数字成像结合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上方便、准确,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动态采集在下肢静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疑诊为下肢静脉疾病患者45例54侧肢体,进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并动态采集。结果正常组1侧肢体;异常组分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侧肢体,交通支静脉瓣膜关闭不全8侧肢体,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5侧肢体,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6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17侧肢体,静脉瘤样病变2侧肢体。结论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中动态采集能更好地排除干扰,显示血流走行和瓣膜运动情况,具有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63例经足背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63例74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患侧足背静脉注入碘造影剂,采用岛津800 mA带电视监视X线机及PHILIPS DRX线机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结果 63例74侧肢体均得到明确诊断.其中,单纯性浅静脉曲张38侧;伴有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21侧;伴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关闭不全8侧;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侧.结论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可靠,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下肢静脉曲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7月怀疑有下肢静脉疾病的患者378例613条肢体,均行下肢静脉顺行性造影,对造影结果总结分析。结果613条下肢静脉造影表现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9条(56.93%),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66条(27.08%),左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59条(9.62%),深静脉血栓形成30条(4.8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7条(1.14%),正常静脉2条(0.33%)。结论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与病因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95例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单纯性大随静脉曲张6侧,原发生下肢深静脉辨膜功能不全65侧,交通静脉辨膜功能不全8侧,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侧,先天性下肢静脉发育异常10侧,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辨症1侧。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630侧(537例)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征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肿胀、色素沉着或溃疡。根据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表现,将下肢静脉病变分为以下4种类型:Ⅰ.静脉逆流性疾病(占73.4%,462/630),包括单纯性隐静脉曲张,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和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Ⅱ.静脉阻塞性疾病(占23.0%,145/630),包括下腔静脉阻塞,髂静脉阻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炎;Ⅲ.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占2.2%,14/630),即Klippel-Trenaunay综合症;Ⅳ.静脉瘤样扩张(占1.4%,9/630),包括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和静脉瘤。关于静脉造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各类病变的治疗原则文中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870例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患者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各种下肢静脉疾病所占的比例。方法:2003年3月-2010年12月,我科共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870例。结果: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4例(5.06%),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76例(8.74%),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8例(68.74%),继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4例(6.21%),混合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1.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4例(6.21%),静脉畸形疾病33例(3.80%)。结论: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最可靠方法,为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147例患者1230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造影资料。结果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深瓣膜功能不全(PDVI),占49.5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及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占29.10%;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PTS),占15.93%。其他下肢静脉病变为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下肢深静脉缺如或狭窄等〕、深静脉瘤样扩张、髂静脉压迫、下腔静脉阻塞以及盆腔肿瘤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而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临床制订治疗措施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对78例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患者(83条患肢)行顺行深静脉造影.结果 造影显示83条患肢中,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1条(61.4%),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22条(26.5%),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0条(12%).结论 下肢顺行深静脉造影能动态、直观、系统地观察下肢静脉系统的形态与功能,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髂静脉DSA确诊的165例IVCS患者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资料,以髂静脉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诊断符合率。 结果 165例中,经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160例,5例未检出,诊断符合率96.97%。 结论 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对诊断IVCS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IVCS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祝劲松  姚小荷  陈奇鸣 《中外医疗》2012,31(20):4+6-4,6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5月我院收治的6例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共筛查到6例符合要求的患者,术中行深静脉逆行造影检查确诊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其中Ⅲ级4例,Ⅴ级2例。经深静脉瓣成形术治疗,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疑似原发性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患者行术中深静脉造影联合经脉瓣成形术治疗,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并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值。方法 :对临床疑诊下肢静脉疾病者 14 1例进行彩色多勒超声检查。结果 :14 1例中发现阳性结果 12 4例 ,其中静脉血栓 6 1例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 9例 ,其他静脉疾病 14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区分各种下肢静脉疾病 ,并估计其严重程度 ,是一种无创伤、实时而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组)和51例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应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后处理技术对椎基底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基底动脉发生起源、路径、数目、窗式等变异的部位及数量。【结果】病例组693例患者成功获得1386根椎动脉:47例(6.8%)起源异常;112例(16.2%)路径变异;1例(0.1%)右侧双椎动脉;38例(5.5%)有窗式变异;62例(8.9%)一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未汇入基底动脉,对侧直接延续为基底动脉。对照组健康体检者51例,成功获得102根椎动脉:1例(2.0%)起源异常;5例(9.8%)路径变异;51例(100.0%)双侧椎动脉正常汇合成基底动脉。【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的显示椎基底动脉的解剖变异,在研究椎基底动脉先天性变异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病的影响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8月我院心内科临床拟诊为冠心病88例患者进行冠脉CT血管成像(CTA),其中36例行冠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8例患者共有47例(53.41%)94支冠脉血管狭窄,30例(34.9%)冠脉钙化病变,42例(47.72%)冠脉血管心肌桥,36例行冠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分析冠脉狭窄程度有34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4.44%。结论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钙化病变、心肌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影像学(超声、CT、MRI)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表现。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结果超声造影及CT灌注不仅较好的反映弥漫性肝病的形态变化,还可显示生理功能的改变,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能从分子水平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情况,超声和MRI的弹性成像使影像触诊成为了可能,从而为这类疾病的诊疗评估提供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结论影像学新技术在常见弥漫性肝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尽量提高该病的准确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67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观察血栓形成的部位、回声特点、范围、栓塞程度、急慢性特点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63例,占94.03%,漏诊4例;左下肢49例,右下肢17例,双下肢1例;急性血栓22例,亚急性、慢性血栓45例,可作出急慢性血栓鉴别诊断。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安全、准确、简便、迅速、无创性、无禁忌症,可重复,易于定位等优点,还可提供急慢性血栓的鉴别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眼震电图(ENG)和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行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测,观察视眼动系统反应、自发性眼震、冷热试验、位置性眼震和ABR各参数变化.结果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组位置性眼震强度(7.76±6.05)°/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视动中枢检查共48例(75%)出现一项或多项异常.冷热试验总慢相速度为(34.68±5.66)°/s,对照组中总慢相速度为(46.57±6.34)°/s(P <0.01).听性脑干反应49例异常,占81.6%.脑干下部异常者25例(41.6%),脑干上部异常者12例(20%).结论 眼震电图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可从电生理方面有效鉴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脑干与视眼动系统异常.尤其是对内耳与脑干功能损害的鉴别,ENG和ABR可提供客观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阮俊  胡红 《西部医学》2013,(4):589-5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小腿交通静脉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大隐静脉及下肢深静脉的管壁回声、管腔形态、有无静脉血栓及瓣膜功能等。结果 43例患者中,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而深静脉正常15例占34.9%,伴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8例占65.1%,其中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例占14.2%,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占7.1%。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作为大隐静脉曲张的首选检查之一,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大隐静脉曲张术前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