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简称"疾控")系统在职人员实施控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于2006-2008年在河北省疾控系统内实施健康教育、参加有奖戒烟竞赛、创建无烟疾控中心等多项干预措施,并于干预前后监测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在职人员吸烟率、男性吸烟者平均吸烟量.结果 2006年共调查河北省三级疾病控制机构174家,在职人员9 931人,总吸烟率为25.69%,男性为51.28%,女性为0.68%,省、市、县级男性吸烟率分别为50.92%,49.48%和51.72%;男性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5.0±9.3)支.2008年共调查三级疾病控制机构189家,在职人员9 139人,总吸烟率为25.07%,男、女性分别为52.26%,0.43%;省、市级男性吸烟率分别为43.93%,46.18%,较2006年下降;县级男性吸烟率为53.98%,较2006年升高;男性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量为(12.4±8.3)支,低于2006年水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烟疾控中心达标单位男性吸烟率为48.o%,低于未达标单位(56.9%).结论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男性职工吸烟率较高,采取的综合控烟干预措施对降低职工吸烟率和吸烟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居民吸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社区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开展控烟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区18岁以上常住人群总吸烟率为30.0%,男性吸烟率为68.4%,远高于女性的1.7%;男性40~50岁组吸烟率最高为75.4%,〈30岁组吸烟率最低为45.7%。在男性中,农民吸烟率最高(70.0%),家务劳作者最低(26.1%);吸烟者中,25岁前开始吸烟者占76.0%,每天吸烟10支以上者占88.5%,戒烟成功率为14.1%,被动吸烟率为71.7%。结论目前苏南农村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不容乐观,应大力开展控烟的宣教及吸烟相关因素的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成年居民吸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成年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河北省控烟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河北省11个市、20个县、40个乡(街道)、120个自然村(居委会)的4200名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包括人口学特征、吸烟情况(开始吸烟年龄、吸烟类型、吸烟频率等)。结果共调查成年居民4200人,其中男性1734人,女性2466人,农村2940人,城市1260人;调查对象中,现在吸烟者有1222人,吸烟率为29.1%,其中男性吸烟率为61.4%,女性为6.4%,农村吸烟率为29.7%,城市为27.6%,65~69岁组、初中文化程度者、体力劳动者和离婚/分居者吸烟率较高,现在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7.0±0.7支;每天吸烟10~20支者占65.9%(661人),吸烟频率为≥6天/周者比例高达到85.8%。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吸烟率较高,尤其是青少年吸烟上升较快,控制烟草消费面临巨大的困难,应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烟草消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吸烟状况。方法以运城市13个县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总吸烟率为40.88%,男性吸烟率为58.56%,女性无吸烟者;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3.26岁;吸烟率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P〈0.01);受控烟教育而戒烟者占戒烟人数的53.33%;吸烟者中有72.82%的人认为吸烟有害健康,4.62%的人认为无害或不知道;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肺气肿的危险性大于不吸烟者。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吸烟率很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徐哲懿  魏晓敏  黎明 《中国健康教育》2013,(10):910-912,926
目的了解使用上海市12320卫生热线电话咨询人群中吸烟者的比例及开展热线戒烟干预接受程度的现状,为今后开展戒烟热线干预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方法,对1033名愿意参加吸烟相关情况的求询者进行调查。结果有效问卷1027名(99.4%),调查对象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分别为16.0%和15.6%,男性吸烟率(27.1%)和现在吸烟率(26.4%)均明显高于女性(2.4%);在现在吸烟者中,高吸烟者比例不高(P〈0.01),计划在未来1个月内尝试戒烟和热线免费帮助戒烟的兴趣程度,有时候吸烟者均高于每天吸烟者(P〈0.05)。结论根据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和需求,积极采取适宜的干预手段,提高目标人群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程度,帮助吸烟者摆脱尼古丁依赖并成功戒烟,降低本市吸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状况,为制定河北省控烟措施提供资料。方法利用2004年河北省成年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监测的数据,对18~69岁4200名成年居民的被动吸烟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58.8%,其中城市居民为61.6%,高于农村居民的57.6%(P〈0.05),男性为61.3%,明显高于女性的57.1%(P〈0.01);18~24岁组被动吸烟率较高,城市中男性被动吸烟率最高,为85.7%,每天均是被动吸烟者的比例高达50%。城市男性中每天被动吸烟2小时以上者占24.1%;男性被动吸烟场所在公共场所较多,而女性在家里较多;不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54.2%,其中女性为56.0%,高于男性的45.3%(P〈0.01);一直吸烟者的被动吸烟率为67.4%,城市为72.8%,高于农村的65.1%(P〈0.01)。结论河北省成年居民被动吸烟率较高,应重点在年轻人和男性中进行控烟的健康教育,有效降低这一人群的吸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居民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吸烟现况,探讨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广场、医院、学校、社区等调查点抽取800名居民进行吸烟状况调查。结果调查的800人中吸烟率为28.3%,其中男性吸烟率(45.6%)高于女性(4.2%)。绝大多数吸烟者(91.6%)每日吸烟量不超过20支,男女性的每日吸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22.03±6.56)岁低于女性的平均年龄(28.93±10.15)岁。丧偶或离异者吸烟率最高,达51.9%。在吸烟者中戒烟3次及以上的人数占38.196(86/226)。结论南京市居民吸烟率仍然很高,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应加大控烟力度,加强控烟法规的执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才能有效降低居民吸烟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省中等医学专业学生的吸烟情况,给今后实行有效的控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所于1991年对浙江省卫生学校全体在校学生的吸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1吸烟率:省卫生学校学生总吸烟率为13.95%门3V932);男生吸烟率25.4%("V48o)高于女生1.77%(8/452),P<0.001。已往吸烟现已戒烟的学生占0.64%。在130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者占20.77%,偶尔吸烟者占79.23%。2开始吸烟年龄:13岁以下占10.77%,最小的是6岁.13~16岁占30%.17~20岁占58.46%。3吸烟五:在27名每天吸烟者中.以每天吸在~7支者占55…  相似文献   

9.
上海吴泾化工总厂综合控烟措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海吴泾化工总厂采取综合控烟措施6年后进行吸烟情况抽样调查,以评价工作场所的控烟措施。结果表明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完善、措施得力,因而有效地控制了职工的吸烟行为,并减少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强职工的不吸烟倾向。调查结果显示男性职工的吸烟率为62.28%,其中每日吸烟率43.37%,偶尔吸烟率14.91%;女性吸烟率为0%;戒烟率为8.45%;有关吸烟知识回答正确率为96.86%。  相似文献   

10.
各级医疗卫生系统行政领导吸烟KAP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部分地市县各级医疗卫生系统241名行政领导吸烟KAP调查分析,该人群总吸烟率37.3%,其中男性吸烟率52.4%,女性吸烟率2.7%。文化程度与吸烟率呈反向关系,且有显著差异(P<0.05),县市及以下领导中吸烟者超过一半。吸烟主要原因是社交、工作需要。其吸烟量小于20支/每日,50%以上吸烟者从未想到戒烟。多数人赞成控烟活动,但表示不参与者较多。  相似文献   

11.
常熟市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常熟市居民吸烟与被动吸烟现状,为开展健康宣教和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抽样方案"进行样本的选择,抽取的8个村/居委会720户家庭中年满3周岁及以上成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个人健康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 150人,其中吸烟者688人,吸烟率为32.0%。男性吸烟率为66.1%,女性为0.8%。城镇和农村中51~60岁年龄组吸烟率均最高,分别为41.9%和38.2%。居民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重度吸烟率分别为31.6%(男65.3%,女0.8%)、30.0%(男62.0%,女0.8%)和28.7%(男59.0%,女0.8%)。有94.7%的吸烟者每天至少吸1支烟。吸烟者的平均开始吸烟年龄为22.4岁,基本都吸带有过滤嘴的香烟,平均每天吸烟14.9支,曾经戒烟超过2年的占吸烟者的8.1%。常熟市居民吸烟百分率为47.1%,被动吸烟率为35.3%;农村女性周围人员吸烟率和农村女性被动吸烟率均最高。结论常熟市居民吸烟和被动吸烟状况严重。这些居民都应该作为今后健康宣教和控烟工作的主要对象,社会各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进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结核病人中吸烟的情况以及吸烟的态度和行为状况,对制定综合性控烟及结核病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浙江、河南、吉林3个省的937例结核病人,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结果结核病人中,男性吸烟率为79.00%,女性吸烟率为15.58%,在男性病人中,50岁组的既往吸烟率最高,为92.06%,其次是40岁年龄组,为88.81%;在女性病人中,70岁年龄组的既往吸烟率最高,为31.25%。男性病人中,下岗人员的既往吸烟率最高,为87.50%;在女性中,农民既往吸烟率最高,为26.21%。平均开始吸烟的年龄为21.33岁,最早开始吸烟的年龄为8岁,最晚开始吸烟的年龄为51岁。36.50%的吸烟者每天吸烟在10~20支之间,35.02%的吸烟者吸烟量少于10支,85.80%的结核病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神,84.48%的人同意吸烟有害健康,45.25%的人没有戒过烟,39.41%的人曾经戒过1~2次烟,15.31%的人有过3次以上戒烟史。结论结核病人中人群既往吸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应加强结核病人控烟宣传,制定结核病控制与控烟策略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在结核病防治机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赵静  张芙蓉  孟晶 《预防医学论坛》2011,(12):1101-1103
[目的]探讨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吸烟相关知识、态度以及二手烟的情况。[方法]对聊城市辖区内8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97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吸烟状况和相关的知识和行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吸烟率为42.10%,全部为男性。年龄组21~、30~、40~、50~岁的吸烟率分别为18.57%、19.22%、18.58%、4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烟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8.78%。吸烟者很少在工作中吸烟,吸烟的位置主要在办公楼以外的区域。被动吸烟率为59.11%。[结论]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男性吸烟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无烟疾控中心需要更多的努力。而对烟草相关知识的认识相对较高,但仍需要加强有关烟草危害的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1021名教师吸烟与控烟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北省教师吸烟与控烟状况。方法抽取河北省3个城市26所大中小学校的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2—62岁教师1021名,女性无吸烟者,男性吸烟率为25.7%;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2.4支,香烟价格在20元及以下占98.5%;吸烟者在上班时间和在学生面前吸烟的比例分别为86.8%和47.1%,吸烟的主要室内场所是办公室和卫生间;吸烟者有44.1%曾经戒过烟,45.6%有近期戒烟打算。75.8%的教师对学生讲过吸烟的危害,开展过其他控烟相关教学活动的教师比例不到40%;60.5%的教师所在学校实行全部禁烟,17.6%实行部分禁烟,执行禁烟规定好的学校占有禁烟规定学校的56.3%。结论河北省校园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吸烟现象,应加大对学校特别是大、中学校控烟干预和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丰台区1182名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丰台区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医院控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一、二、三级医院各2家,再在被抽中的医院中以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118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和戒烟情况、医院控烟情况。结果男性吸烟率为41.8%,女性吸烟率为0.8%,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中,医生的吸烟率为31.5%,后勤人员吸烟率为75.6%。不同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不同,中专及以下者吸烟率最高,平均为13.6%,其中男性为69.2%,女性为1.7%。在吸烟者中,有54.0%的人曾经戒过烟,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意志力,占50.0%。36.0%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戒烟,只有23.7%知道“五日戒烟法”,3.8%知道“安非他酮是尼古丁替代品”。结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高,控烟知识和技能较差,临床医务人员的控烟工作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山西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吸烟行为、烟草危害知识与态度及提供戒烟服务的现状,为制定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西省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烟草控制项目的18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站)、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共94个单位9637名在职职工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吸烟率为9.83%,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8.82%,女性吸烟率为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921.23,P〈0.01)。有87.00%的医务人员知晓本单位规定“不能在室内任何区域吸烟”,吸烟的医务人员中有80.10%在上班时吸烟;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2.82%;医生在就诊时从不或很少询问病人吸烟情况占72.10%。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吸烟危害相关知识与态度情况的知晓情况(×。=101.88,P〈0.01)和对吸烟、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知识知晓隋况(x2=14.8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过滤嘴可以降低吸烟的危害”(P=0.000,OR=1.007,95%C1:1.005~1.105)和“外国烟的危害比国产烟的危害小”(P=0.013,OR:1.002,95%CI:1.001—1.004)知晓率高是促使不吸烟的保护因素,男性是吸烟的危险因素(P=0.000,OR=1.319,95%c,:1.303-1.335),高学历是不吸烟的保护因素(P=0.000,OR=1.023,95%C1:1.016~1.030)。结论山西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控烟环境尚未形成,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烟草危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控烟意识,强化控烟监督力度,推进创建无烟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17.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7,665 students and staff in the factory-operated industrial colleges in Shanghai, China. Response rate was 95.7 per cent. The proportion of smokers among the men was 50.5 per cent; only 0.33 per cent of the women reported they were smokers. Male smokers began smoking upon entering the work force, where social interaction encourages cigarette smoking. Seventy per cent of the male smokers smoked fewer than 10 cigarettes per day. Only 4.3 per cent perceived themselves as very addicted; 3.4 per cent reported they had no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o control the amount they smoke. The Chinese smokers are more likely to succeed in giving up cigarette smoking for at least one day, as well as for longer periods, compared to US smokers.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s purchasing power. For China, strategic timeliness in legislative action and education is urgently needed to combat the high prevalence of cigarette smoking in males, at extremely high risk.  相似文献   

18.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hours of overtime work to cigarette consumption and addiction to cigarette, which was measured by the heaviness of smoking index. The subjects were 571 male daily smokers who responded to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municipal employees of a Japanese city office, in which smoking was permitted in designated areas. Those who engaged in moderate overtime work (10-29 h per month) consumed less number of cigarettes per day and had lower levels of heaviness of smoking index, compared with those who worked either shorter or longer hours of overtime, although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the workplace, men who worked 50 h or longer overtime last month consumed, on average, 4 cigarettes more than men who worked less than 30 h of overtime. Home cigarette consumption decreased as hours of overtime work increased. In stratified analy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aily cigarette consumption according to hours of overtime work among smokers in staff position or under low psychological work stress; showing reduced consumption associated with medium levels of overtime work, compared to either no overtime work or extended overtime hours. The U-shaped relations of hours of overtime work to overall cigarette consumption and addiction to smoking deserve further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