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杀灭德国小蠊的方法,为有效控制德国小蠊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 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1.5、2.0、2.5和3.0 g/m3熏蒸10 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 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和2.44 g/m3。结论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2.
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消毒杀虫灭鼠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在减少溴甲烷用量的情况下,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的消毒效果评价。方法集装箱现场模拟药效试验。结果硫酰氟10.50g/m^3与溴甲烷20.25g/m^3合用封闭11h,能100%杀灭小白鼠及美洲大蠊;美洲大蠊卵3个月孵化率为0。硫酰氟18.75g/m^3、溴甲烷36.00g/m^3熏蒸集装箱,对小白鼠、美洲大蠊、美洲大蠊虫卵及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有100%消毒杀虫灭鼠效果。在37.5℃,相对湿度54%时,最短封闭时间为16.67h。结论硫酰氟、溴甲烷联合熏蒸集装箱可明显提高卫生处理效果,并可减少溴甲烷的用量。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室熏蒸柜中,采用不同浓度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进行熏蒸效果观察研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对10h内各处理组德国小蠊成虫累计死亡率随时间、剂量的变化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硫酰氟对德国小蠊成虫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硫酰氟熏蒸浓度为1.0g/m3、1.5g/m3、2.0g/m3、2.5g/m3和3.0g/m3熏蒸10h后,德国小蠊成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4%、8%、72%、84%和100%,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硫酰氟半数致死浓度(即LC50)逐渐降低。熏蒸后10h的LC50和LC90估计值分别为1.95g/m3和2.44g/m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湿度对硫酰氟熏蒸处理德国小蠊效果的影响。方法在密封模拟熏蒸箱内,根据均匀设计实验分组确定的实验条件,对德国小蠊熏蒸24 h观察死亡率。结果硫酰氟剂量、湿度和温度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均对杀灭效果有影响;德国小蠊的死亡率随着温度、剂量的升高而升高,高湿度降低杀灭率。结论依据实验建立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硫酰氟现场熏蒸用量的计算模型,对熏蒸现场操作人员科学用药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硫酰氟杀虫灭鼠缩短熏蒸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硫酰氟对船舶进行了以杀虫灭鼠为目的的缩短船舶熏蒸时间试验研究。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硫酰氟使用剂量小,封闭时间短;硫酰氟对德国小蠊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与封闭时间呈直线负相关关系;实验动物小白鼠对硫酰氟的耐受性大于德国小蠊,而对溴化甲烷(CH2Br)的耐受性则相反是德国小蠊大于小白鼠。现场试验:选择14艘中外船舶,平均用硫酰氟12.5g/m^3,封闭5小时,熏蒸杀虫灭鼠效果均良好,由于硫酰氟的解吸快。散毒1小时即可达到空气中允许浓度5ppm以下;用硫酰氟熏蒸船舶进行杀虫灭鼠这项工作完全可以在6~8小时之内完成;硫酰氟的沸点低为-55.2℃,因此可以在低温条件下熏蒸船舶而达到理想效果。熏蒸船舶实践表明:用硫酰氟比用溴化甲烷缩短熏蒸时间2-3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直接的熏蒸杀虫效果评价方法。方法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家蝇成虫及蛹、美洲大蠊成虫及卵荚进行硫酰氟熏蒸处理,观察成虫反应及虫卵或蛹的孵化情况,运用卡方检验和趋势面回归模型分析试验数据,并通过现场实验验证。结果美洲大蠊卵荚与白纹伊蚊成虫、家蝇成虫、蝇蛹及美洲大蠊成虫的死亡率均差异极显著(χ2=28. 748,P 0. 000 1),其他各虫样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除卵荚外,其他虫样均100%杀灭,卵荚对硫酰氟的耐受性最大;以卵荚的熏蒸剂量(x1)、时间(x2)两个因素及引起的卵荚杀灭率(z)进行分析,趋势面模型拟合方程式为z=0. 237+0. 022x1-0. 03x2-0. 000 19x12+0. 000 71x1x2+0. 001 3x22,模型有统计学意义(F=26. 776,P 0. 000 1),判定系数为R2=0. 918;以该模型预测所得的硫酰氟熏蒸杀灭卵荚的剂量与作用时间为依据进行现场验证实验,杀灭率达100%。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筛选出美洲大蠊卵荚作为熏蒸杀虫效果评价的指示虫卵,指导口岸有效开展集装箱熏蒸杀虫效果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硫酰氟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制剂对有害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将硫酰氟:二氧化碳配制为1:1混合气体制剂,进行实验室、模拟现场、集装箱现场和毒理学试验,使用剂量15g/m^3时,对蚊、蝇、蟑螂、黑皮蠹、小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的死亡率(杀灭率)效果。结果50%硫酰氟气体制剂使用剂量15g/m^3时对蚊、蝇、蟑螂、黑皮蠹、小鼠、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4h的死亡率(杀灭率)均达到100%。大鼠的急性吸入毒性LC50均大于5000mg/m^3,属微毒类农药,对有害生物防治具有高效微毒多功能的杀灭作用。结论50%硫酰氟气体制剂能具有杀虫、消毒、灭鼠三合一功能,并符合环保节能、首创的新一代熏蒸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纯度硫酰氟熏蒸灭鼠与灭蟑螂的效果。方法用2种含量≥99.8%的硫酰氟,分别以48、1、21、6、20 g/m3的浓度熏蒸,观察2种产品,各组浓度熏蒸杀灭SD鼠和美洲大蠊的时间,用统计方法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的SD鼠和美洲大蠊全部被杀灭。其中20 g/m3浓度杀灭SD鼠与美洲大蠊短的平均时间为43与94 min4,g/m3浓度杀灭SD鼠与美洲大蠊短的平均时间为361与381 min。8 g/m3以上浓度杀灭美洲大蠊的时间比杀灭SD鼠的时间长约1倍。结论含量≥99.8%的硫酰氟有良好的熏蒸灭鼠与灭蟑螂的作用,2种高纯度硫酰氟灭鼠与灭蟑螂效果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以空集装箱为实验场所,研究了溴化甲烷熏蒸消毒、杀虫、灭鼠实验效果,其杀灭能力按杀灭小白鼠、德国小蠊成虫、德国小蠊卵荚、细菌繁殖体、细菌芽胞的顺序由大到小排列,所需剂量时间乘积相差200倍以上(10~2400g/h/m^3);同时还分析了剂量为20g/m^3时溴化甲烷浓度时间乘积(CT值)与消毒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曲线拟合。建议采用低剂量、短时间熏蒸(20g/m^3。4h)进行杀虫、灭鼠也可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硫酰氟杀灭外来有害生物的精确熏蒸技术参数运算。方法应用积分方法,引入半数损失时间理念,计算硫酰氟实现集装箱精确熏蒸所需的起始浓度及初始投药量,并以啮齿动物熏蒸剂量为基准值,按科学的倍数关系,获得10种外来有害生物硫酰氟熏蒸技术参数。结果当集装箱半数损失时间为4h,熏蒸时间为12h,20英尺的标箱熏蒸灭鼠需投药0.237kg,40英尺箱需投药0.474kg,箱内起始熏蒸浓度均须达到7.11g/m^3。其余9种有害生物熏蒸杀灭技术参数同理可得。结论实现硫酰氟精确熏蒸的SAS程序可快速获得多种外来有害生物熏蒸杀灭的技术参数,其方法经验证,证明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分析平台编制计算机程序,实现杀虫剂毒力的快速筛选。方法以德国小蠊为试虫,对A、B2种杀虫剂进行室内熏蒸毒力测定,对所得数据进行计算机程序演算,以加权概率单位法拟合毒力回归线,计算2种药剂的LC50及其95%置信限(95%CI),并对2种药剂LC50及毒力回归线斜率进行两两分析比较。结果 A、B药剂杀灭德国小蠊的毒力回归线分别为Y(probit)=-3.193+5.005×Log1(0dose)和Y(probit)=-2.498+2.696×Log1(0dose);参数效应Waldχ2检验的P值均〈0.01,方程拟合优度检验的P值均〉0.05。2种药剂的LC50值分别为4.35g/m^3(95%CI:3.17~5.29g/m^3)和8.44g/m^3(95%CI:6.07~10.66g/m^3);毒力线斜率分别为5.005和2.696。A、B药剂LC50两两比较结果:u=3.415,P〈0.001;斜率间两两比较结果:t=2.028,P〈0.05。提示从药剂的毒力和虫群敏感性而言,A药剂均强于B药剂。结论建立的快速筛选方法及编制的程序计算结果经双重验证,证明准确、可靠,且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5%都灭悬浮剂不同使用剂量防治酒店、食品厂及某些公共场所的蟑螂及蝇的效果。方法采用滞留喷洒、超低容量喷雾方法对蟑螂及蝇进行控制,用粘蟑板及蝇笼对蟑螂及蝇进行诱捕。结果使用5%都灭悬浮剂对5家酒店蟑螂防治结果,按25 mg a.i/m^2处理时杀灭率为94.1%-100%;按15 mga.i/m^2处理时杀灭率为91.7%-100%。对3家食品厂及2个体育馆蝇类进行防治结果按20 mg a.i/m^2处理时杀灭率为80.1%-92.7%;按10 mg a.i/m^2处理时杀灭率为68.3%~85.3%。结论2种使用剂量的5%都灭悬浮剂对蟑螂及蝇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使用15 mg a.i/m^2剂量即可达到较好的防治蟑螂效果;使用剂量为20 mg a.i/m^2可达到较好的防治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印刷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探讨印刷业污染物对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胶印车间空气中苯系物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测定胶印车间空气中、人体血清和头发样品中Pb、Mn和Cr的含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eurobehavioral core test battery,简称NCTB)方法,对40名印刷作业工人(暴露组)和40名非印刷作业员工(对照组)进行神经行为功能的测试。[结果]胶印车间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52 mg/m^3、420.33 mg/m^3、105.62 mg/m^3,苯系物的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车间空气中Pb、Mn和Cr浓度分别为0.047 mg/m^3、0.450 mg/m^3、0.031 mg/m^3,Mn的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对照组血清中Pb、Mn和Cr的含量分别为(132.0±63.4)μg/L、(17.72±2.94)μg/L、(3.85±0.62)μg/L,暴露组血清中三者分别为(150.20±52.30)μg/L、(19.08±3.09)μg/L、(4.11±0.83)μg/L;对照组头发中Pb、Mn和Cr的含量分别为(1.040±0.319)μg/g、(0.411±0.083)μg/g、(4.346±1.359)μg/g,暴露组头发中三者分别为(1.736±0.651)μg/g、(0.977±0.032)μg/g、(8.049±2.818)μg/g。暴露组血清及头发中Mn、Cr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力-好动、愤怒-敌意、数字跨度和目标追踪测试中,对照组得分分别为21.13±6.32、10.34±6.07、20.25±3.61和170.04±57.45,暴露组得分分别为17.64±4.09、14.20±7.33、17.63±3.33和117.93±49.0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印车间的污染物可能对印刷工人神经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醛和苯联合吸入染毒对雄性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为评价甲醛和苯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60只健康清洁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清洁空气),甲醛低(1.0mg/m^3)、中(3.0mg/m^3)、高(5.0mg/m^3)剂量组;苯低(500.0mg/m^3)、中(1500.0mg/m^3)、高(2500.0mg/m^3)剂量组,联合染毒低(0.5mg/m^3甲醛+250.0mg/m^3苯)、中(1.5mg/m^3甲醛+750.0mg/m^3苯)、高(2.5mg/m^3甲醛+1250.0mg/m^3苯)剂量组。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每天2h,连续14d。染毒结束次日处死小鼠,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检测甲醛和苯单独或联合染毒致骨髓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甲醛、苯单独及联合染毒各剂量组均呈现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彗星尾部DNA含量增多、尾距增大(P〈0.05)。与相应单独染毒组相比,联合染毒各剂量组骨髓细胞微核率明显升高(P〈0.05);联合染毒低、中剂量组彗星尾部DNA含量增多、尾距增大(P〈0.05);联合染毒高剂量组彗星尾部DNA含量和尾距高于甲醛高剂量染毒组(P〈0.05),与苯高剂量染毒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醛和苯联合吸入染毒对雄性小鼠骨髓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大干甲醛、苯单独染毒时的作用,二者对雄性小鼠骨髓细胞的联合遗传毒性作用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苯暴露人群尿中t,t-MA及S-PMA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职业低苯和环境低苯接触与人体尿液中t,t-MA和S-PMA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制鞋厂钳帮和刷胶工人等苯职业接触人员作为职业低苯暴露人群(职业组),选取非职业苯接触且家庭1年内装修过并已入住半年以上的人员作为环境低苯接触人群(环境组)。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内标法测定尿中t,t-反式粘糠酸(t,t-MA)及苯巯基尿酸(S-PMA)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空气中苯浓度。结果职业组个体空气暴露的苯浓度(均值±标准差)为(0.16±0.06)mg/m^3,尿中t,t-MA及S-PMA含量分别为(42.7±39.2)和(0.28±0.19)μg/gCr;环境组个体空气暴露的苯浓度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1(0.02)mg/m^3,尿中t,t-MA及S-PMA含量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0.5(16.2)和0.03(0.04)μg/gCr;经非参数Mann—WhitneyU—test检验分析发现:职业组的个体空气暴露苯浓度及尿中t,t-MA、S-PMA含量均高于环境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当空气中苯浓度为0.16mg/m^3时,尿中t,t—MA和S-PMA与空气中苯浓度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499、0.715)。结论t,t-MA及S-PMA可作为生物标记物用于职业低苯和环境低苯暴露的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2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4:1冷含血停搏液)和实验组(应用HTK液)。测定麻醉诱导前、术后6、12、24h的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并比较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心律失常、起搏器应用、多巴胺平均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2h和24h监测点心排量和心指数均高于对照组[12h:(4.82±0.18)IMminvs(3.50±0.32)L/min,(3.80±0.48)I/(min·m^2)vs(2.79±0.39)I/(min·m^2);24h:(4.97±0.45)L/minV8(3.81±0.19)L/min,(4.22±0.17)L/(min·m^2)vs(2.91±0.21)L/(min·m^2),P〈0.05];主动脉阻断时间、主动脉开放到心脏复跳时间、辅助循环时间,多巴胺最大剂量、呼吸机支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53.6±24.3)min vs(68.9±26.1)min;(1.8±1.3)min vs(2.3±1.2)min;(33±11)min vs(42±13)min;(10.2±2.1)μg/(kg·min)vs(15.7±3.8)μg/(kg·min);(14.6±4.8)hV8(20.7±5.1)h,P〈0.05],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90% vs 67%,P〈0.05),术后出现心律失常、低心排和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数在实验组中明显减少。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置换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对术中镇静药量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30例患者采用静注右旋美托嘧啶(DEX)方案,于术前10 min按照0.7μg/kg剂量肘前静脉注射DEX,术中以0.4μg/(kg·h)的速度持续给药;B组30例患者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方案,剂量、给药方式及速度均与A组一致。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分析其术后镇静警醒评分(OAA/S评分)、舒适度评分、VAS评分及谵妄分级量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为(480.4±23.4)mL,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699.9±38.4)mL,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插管时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为(3.69±2.25)μg/mL,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2.43±1.59)μg/m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OAA/S评分为(1.5±0.3)分,明显低于A组的(1.9±0.2)分,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与VAS评分均优于B组患者,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谵妄分级量评分为(13.52±4.59)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的(16.03±5.64)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中静注右旋美托嘧啶,能有效降低术中镇静药物用量、控制患者血液中丙泊酚浓度,对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高浓度矽尘接触过程中是否存在氧化应激反应。方法选4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高剂量染尘组(1 000mg/m^3)、中剂量染尘组(500mg/m^3)、低剂量染尘组(100mg/m^3)和对照组,选用自然动式染尘装置每天染尘2h。染尘49d后处死大鼠,测定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长时间、高浓度矽尘接触降低大鼠肺组织的SOD(30.25±0.49)U/ml、T-AOC活性(7.93±0.74)kU/L和GSH(2.34±0.96)g/L含量,同时MDA(5.65±0.13)nmol/ml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高浓度矽尘接触过程早期炎症反应发生可能与机体氧化应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