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在中老年膝骨关节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膝骨关节病患者102例,按照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51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行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20.5±8.8)°,最大屈曲度(120.0±14.8)°,HSS评分(93.3±5.9)分;参照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116.7±7.9)°,最大屈曲度(114.7±9.8)°,HSS评分为(88.6±6.7)分,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中老年膝骨关节病患者行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不仅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膝关节功能,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2.
高屈曲度假体与旋转平台假体早期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高屈曲度假体(PFC-RPF)与传统旋转平台假体(PFC-RP)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早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期间97例(142膝)行PFC-RPF和PFC-RP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关节炎患者,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假体使用情况随机分为4组。对手术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及胫股角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单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膝置换胫股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关节假体均能达到效果,但是单膝置换采用PFC-RPF者屈曲度优于PFC-RP,双膝同时置换屈曲度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周健强  付昆  孟志斌  李洪潮 《重庆医学》2015,(18):2563-256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对术后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疾病患者60例,患者知情同意下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中立位放置,观察组患者TKA中股骨假体于矢状位上屈曲放置。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进行H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最大屈曲度的测定,统计两组患者出现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SS评分明显增大(P<0.05),WOMAC评分明显减小(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明显增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SS评分值较大,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术后膝前痛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膝前痛,对照组发生率为10.81%(P=0.045)。结论TKA股骨假体屈曲位放置有利于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术后临床疗效和运动学表现。方法观察高屈曲假体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膝关节屈曲度、活动度及HSS评分,比较A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和B组(术前最大屈曲角度〉120°)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A组和B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各指标均优于术前。两组术后活动度、HSS评分及A组术后屈曲角度均优于术前。B组手术前后屈曲角度无差异。B组较A组术后屈曲角度及活动度大,但术后HSS评分两组无差异。结论高屈曲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能改善膝关节屈曲角度、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宁夏第五人民医院骨科骨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常规抗炎治疗组(保守治疗组,30例),一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组(手术治疗组,30例),对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AKS膝、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膝关节最大屈曲角度显著大于保守治疗组(P<0.05),HSS评分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治疗的优良率96.7%(29/30),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76.7%(23/30)(P<0.05),S-FMMFA评分、BBS评分、RMI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躯体、认知、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较常规抗炎治疗更能有效提升骨关节炎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排列的方式分组,偶数、奇数分别归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100)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n=100)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直腿抬高时间、屈曲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其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直腿抬高时间、屈曲90°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其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行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淼  李兴波 《当代医学》2021,27(22):102-104
目的 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高屈曲假体和普通假体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旋转平台标准假体(RP)组(n=22)和旋转平台高屈曲假体(R PF)组(n=34).比较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 S)、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解剖学变量、并发症发生率和高屈曲活动能力.结果 术前,两组HSS、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两组HSS、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组Insall-Salvati比值高于RP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髌骨倾斜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摩擦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05);两组高屈曲活动能力测试中可下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3,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RP和RPF两种假体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关节疼痛,两种假体在高屈曲活动能力、HSS评分和ROM评分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对照组术中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比较两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量表(HSS)]、膝关节活动度、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与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效果相当,但前者术后引流量少于后者,手术时间短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膝前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单侧TKA 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60膝),随机分为未去神经组(对照组)和去神经组(观察组),每组30例(30膝)。两组术中均不行髌骨置换,观察组对髌骨周围电灼行去神经化处理。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评分(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关节活动度范围(ROM)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月时WOMAC膝关节评分(450.7±83.5分,473.7±97.7分),膝关节活动度(101.1±7.5分,105.8±8.4分)和VAS评分(2.1±0.8分,1.5±1.0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两组患者WOMAC膝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膝关节活动角度ROM及VAS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周围电灼去神经化处理可降低TKA后膝前痛程度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效果。方法对32例38膝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严重膝骨关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美国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3.75%,术后在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切实有效方法,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及对关节内外翻及屈曲畸形的矫正和胫骨假体的正确放置以减少胫骨假体的松动,同时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努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炎的全膝关节置换效果。方法研究中采用保守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78.94±5.61)分比对照组的(70.36±4.95)分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00%比对照组的36.00%低,P0.05。结论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效果比保守疗法显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郭林  杨柳  代灿  王晓宇  段小军  陈光兴  戴刚 《重庆医学》2006,35(20):1841-1842
目的观察改良正中微创切口行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LPS-Flex Fixed Bearing Knee,Zimmer)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探讨二者结合后对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方法2003年11月~2005年12月对69例(73膝)患者行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术中采用改良正中微创切口,长11~15cm,平均13.8cm。术中改善髌股对线、清理后关节囊、平衡软组织并植入高屈曲度假体。术后6~31个月进行随访,使用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HSS评分、10级疼痛评分、6min行走试验(6MWT)和30s爬梯测试对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73膝术后屈曲度在100~150°间,平均122.7°,较术前提高41.6°。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中疼痛评分42分;HSS评分170分;膝关节平均前移(6.7±3.1)mm;内外翻角度和(13.2±4.5)°;10级疼痛评分2.05分;6MWT为425m;30s登梯试验28.5阶,下梯试验28.6阶。65例为单侧高屈曲度假体置换,其中2例患者对侧膝关节曾行普通假体置换术,3例有对侧膝关节疾患;另有4例双侧膝关节置换,此9例患者在本组中疼痛评分可,功能评分较低,尤其6MWT和30s爬梯测试差。结论使用改良正中微创切口可减少手术创伤,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本组中未出现假体植入失误和早期松动等并发症;LPS高屈曲度膝关节假体能够明显改善术后活动度,随访中未发现膝关节过度松弛与撞击症等。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评定受对侧膝关节病变影响较大,在效果评定中值得注意。总之,结合改良正中微创切口和LPS高屈曲度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士平  宋树春 《中原医刊》2006,33(19):44-45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其中人工假体有后稳定型和保留后交叉韧带型。方法为探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及常见并发症,对145例207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1~8年,并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1]进行评分。结果优良率达92.7%。病人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屈曲挛缩畸形类型膝关节,后方稳定型假体具有更好的优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股骨后髁偏距变化对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21例骨关节炎接受单侧后稳定型膝关节置换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股骨后髁偏距,根据股骨后髁偏距变化情况分为A组(股骨后髁偏距不变或增加)与B组(股骨后髁偏距减小)。对两组患者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比较其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HSS)及膝关节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2组患者在前髁偏距变化、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后倾角、胫骨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A组患者在WOMAC评分、HSS评分和负重主动屈曲范围方面改善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后髁偏距能够改善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的骨关节炎症状,并提升患者负重位主动屈曲范围,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arthro plasty,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128例在我院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4例,安装骨水泥型髌骨假体;对照组64例,仅作髌骨去神经化处理,不做髌骨置换;观察2组患者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前痛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6.5月。实验组患者膝前痛发生率10.9/%(7/64),对照组膝前痛发生率为14.1%(9/64);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膝内、外翻畸形患者,TKA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为21.2%(11/52)。结论 TKA术中在置换髌骨,并不能降低膝前痛的发生率。术前膝内、外翻畸形患者术后膝前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2):136-139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对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82例,将患者分为切除组和保留组,每组41例。2组患者全身麻醉后均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切除组患者在术野暴露过程中彻底切除髌下脂肪垫;保留组患者在术中保留或部分保留髌下脂肪垫。对2组患者进行1 a随访,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 a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前疼痛评分,并对2组患者术后1 a的髌腱短缩程度及膝前疼痛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 2组患者术前膝评分、功能评分、膝前疼痛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及屈膝度均显著高于术前,膝前疼痛评分及屈曲挛缩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 a膝评分、功能评分、屈膝度及屈曲挛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切除组(P<0.05)。2组患者术后1周髌腱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a保留组患者髌腱长度大于切除组(P<0.05),髌腱短缩长度小于切除组(P<0.05)。切除组和保留组患者术后1 a膝前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2.0%(9/41)和2.4%(1/41),保留组患者膝前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切除组(χ~2=7.29,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保留髌下脂肪垫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前疼痛,降低术后髌腱短缩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NexGen LPS-Flex高屈曲人工膝假体置换术的技术特点和初步疗效.方法 45例(57膝)行NexGen LPS-Flex高屈曲人工膝假体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骨水泥固定假体,全部为PS假体.27例(36膝)行髌骨表面置换(直径26 ~ 32 mm),其中32膝采用嵌入式髌骨固定技术.术前、术后4周和12周进行膝关节评分法(KSS)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前膝评分平均47分,功能评分平均52分;术后4周和12周膝评分分别为84分和91分,功能评分分别为82分和88分.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94°,术后4周增至117°,12周时为129°.术后2周内发生深静脉血栓者7例;术后膝关节腔血肿形成者1例;腓总神经损伤者1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NexGen LPS-Flex高屈曲人工膝假体通过设计上的改进使理论上能达到高度屈曲.但膝关节假体置换后的活动度受术前活动度、关节置换技术、术后康复等多因素影响.高屈曲人工膝假体比较适合于术前活动度较好、没有伸膝装置挛缩和非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本体感觉训练,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HSS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膝关节最大屈曲度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HSS评分和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度,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推拿、中医疗法等,研究组采用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膝关节HSS评分(包括有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和屈曲畸形等)。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ADL和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纠正关节畸形,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