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心肺复苏初期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对患者血气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将其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平均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徒手胸外按压,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机械胸外按压,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pH值、乳酸、PaCO_2以及PaO_2等血气指标方面差异较小(P0.05);在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59.37%和84.3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31.25%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均不会影响患者pH值、乳酸、PaCO_2以及PaO_2等血气指标,但是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成功率要比徒手胸外按压更优,除此之外,其能够降低患者气胸、胸壁胸内脏器损伤以及肋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普遍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心肺复苏机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05年1月~2010年1月,把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心肺复苏机,出现室颤时均行电除颤治疗。治疗组在行电除颤时不间断心肺复苏机的胸外心脏按压功能。比较两组病人心脏复苏的成功率、住院存活率、脑复苏成功率、超敏CRP、CK、CK-MB、肌钙蛋白I、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结果两组病人心脏复苏成功率、住院天数、出院存活率、超敏CRP、CK、CK-MB、肌钙蛋白I、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谷草转氨酶P=0.053接近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心肺复苏机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病人的心脏复苏的成功率、住院存活率,降低重要脏器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机械胸外心脏按压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性及其对心脑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2016年7月西部空军第452医院急诊科救治心脏骤停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59例为对照组,接受机械胸外心脏按压的60例为观察组。评估2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存活病例的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水平、血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变化。结果经不同方式抢救后,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9.23,P=0.00),复苏首阶段自主心率存续时间长于对照组(t=10.51,P=0.00),短时间复苏成功率、总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14.38、13.25,P均<0.01)。复苏1h后,观察组外周血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低于对照组(t=7.82、9.27、12.34,P均<0.05),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含量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t=12.38、6.82、9.27 P<0.05)。结论机械胸外心脏按压可优化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减少按压过程中的心肌损伤并提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一种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可长时间持续正确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从而达到减少胸外心脏按压并发症,提高复苏效果和成功率的目的。方法:根据胸外心脏按压的基本操作要求,研究制作出操作方便,经济实用的电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使用教学模拟人,对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进行按压效果的实验测试,同时和一组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实验测试,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按压频率和按压幅度恒定,与对照组比较,按压频率及按压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我们研制出的电动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器,结构简捷,操作方便,按压效果确切,完全符合胸外心脏按压技术操作要求,可进入临床试验应用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8):91-94
目的 比较心肺复苏初期徒手胸外按压与机械胸外按压对患者血气指标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1月接收的6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将其根据心肺复苏方法不同平均分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徒手胸外按压,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机械胸外按压,对两组患者血气指标、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间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方面差异较小(P>0.05);在心肺复苏成功率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是59.37%和84.3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31.25%和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胸外按压与徒手胸外按压均不会影响患者pH值、乳酸、PaCO2以及PaO2等血气指标,但是机械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成功率要比徒手胸外按压更优,除此之外,其能够降低患者气胸、胸壁胸内脏器损伤以及肋骨骨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普遍采纳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在院前猝死患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院前心搏骤停310例患者中,接受旁观目击者在救护车到达之前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87例(按压组),未按压223例(未按压组),同期院内猝死32例(对照组),比较3组复苏效果。结果: 按压组复苏成功率和未按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对复苏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电监护对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时胸外按压复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50例CA并行胸外按压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胸外按压复苏未予心电监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心电监护下行胸外心脏按压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胸外按压人次、按压频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以及有效按压时间比例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电监护下对CA患者行胸外按压能够有效提高按压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心肺复苏(CPR)装置对院内心肺复苏按压质量和复苏疲劳的影响。方法将12名医学生志愿者分为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组(LDCPR)(n=6)和徒手标准CPR组(STCPR)(n=6)模拟院内心肺复苏场景进行CPR试验。LDCPR组采用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对模拟人进行连续6min连续胸外按压,STCPR组徒手对模拟人进行6min连续胸外按压。监测复苏期间按压的深度、频率以及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等变化。结果随着连续胸外按压的进行,按压者的心率和疲劳程度都在不断增加,有效按压深度超过5 cm次数逐渐减少,但是在连续胸外按压的第4~6min,LDCPR组按压者的心率较STCPR组慢(P<0.05),疲劳程度较轻(P<0.05),有效按压的比例更高(P<0.05)。按压频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本模拟人试验中,手动杠杆式胸外按压CPR装置可减轻按压者疲劳,有助于提高院内CPR时长时间胸外按压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胸外按压时所产生的ECG按压波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ECG按压波形与胸外按压的相关性,及其对胸外按压效果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自动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器,另一组使用徒手胸外按压。统计胸外按压时ECG按压波形变化。结果胸外按压方式以及按压深度的不同所形成的ECG按压波形也不同。结论有效的胸外按压与所形成ECG按压波形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监测ECG按压波形对胸外按压效果有明显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武星户 《看医生》2004,(3):26-27
为了使心脏骤停病人得救,避免脑死亡,以便在心跳、呼吸恢复后,神志意识也能恢复,就须在心脏停跳后4分钟以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得越早,效果越好。胸外以及按压就是在现场徒手抢救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谢钢  赵金臣 《医学综述》2014,(2):286-288
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搏骤停的有效措施,连续胸外按压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对于院外心搏骤停的急救,大多数目击者不愿意或者不能实施传统的心肺复苏,除此之外,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与传统的心肺复苏有相似的生存率及神经学预后。因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强调普通急救者只需实施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即可,提高目击者实施心肺复苏的依从性和可行性。单纯胸外心脏按压法应当被大众熟悉,并期待更多的目击者参与到心搏骤停的心肺复苏中来。  相似文献   

12.
用体外心脏按压泵行心肺复苏可增加心肺血流灌注量,本文对使用该泵及单纯徒手两种体外胸廓按压法行心肺复苏时患者的部分生理参数做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1材料与观察1.1材料观察对象为12例猝死于病房或急诊室随即实施心肺复苏的成年患者。1.2复苏方法猝死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并接呼吸机,给予50%-60%氧气间歇正压通气,呼吸频率12-16次/分,潮气量8-12ml/kg,两种复苏法均以80-90次/分行胸外心脏按压。1.3观察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n=6),一组采用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另一组用心脏按压泵以向下30kg按压力后加10kg向上提升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抢救心脏停搏的疗效.方法:心脏骤停患者7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常规复苏组30例和联合复苏组40例.常规复苏组采用常规心肺复苏术(STD-CPR),联合复苏组采用胸外按压联合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术,比较两组抢救效果.结果:联合复苏组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复苏时间为6.80±1.20...  相似文献   

14.
胸外心脏按压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脏胸外按压(Closed Chest CardiacCompression;CCC)术至今历时已有40年的历史.这种技术挽救了千万条生命,是全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和社区急救中必备的技能.我们完整地认识CCC术和深入研究现代CPR技术对把握未来复苏学的发展具有一定作用.本文以科学文献为依据,对CCC术的历史进程作了概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曹钰  刘君钊 《西部医学》2019,31(12):1805-1809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多国心肺复苏指南均强调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的重要性。目前大量研究证实,除实施足够的按压深度、频率、减少按压中断时间、保持胸廓充分回弹等必要条件之外,按压者自身因素、患者胸廓结构力学特性及胸外心脏按压的动力学特点均可对胸外心脏按压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在按压过程中关注以上因素的影响,实施个性化按压方案,可提高胸外心脏按压质量。本文对以上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未来胸外心脏按压的发展趋势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OSAHS患儿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100例正常儿童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血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空腹血糖(FPG)水平,对比两组儿童各项生化指标的均值和阳性率。结果各项生化指标的均值对比结果显示,除BUN和FPG外,观察组患儿的ALT[(52.1±26.2)U/L比(41.3±18.5)U/L]、TC[(4.9±0.9)mmol/L比(4.3±0.8)mmol/L]、TG[(1.4±0.7)mmol/L比(1.0±0.4)mmol/L]、CK-MB[(24.3±9.5)U/L比(11.2±8.2)U/L]、c Tn I[(1.4±0.7)μg/L比(1.0±0.6)μg/L]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率比较结果与均值比较结果相一致,除BUN和FPG外,观察组患儿的ALT(48.7%比14.0%)、TC(24.4%比8.0%)、TG(23.1%比8.0%)、CK-MB(41.0%比11.0%)、c Tn I(34.6%比7.0%)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OSAHS患儿存在明显的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受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血脂代谢紊乱。这些异常指标可能与OSAHS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应当重视OSAHS患儿的生化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心肺复苏操作中应用实时反馈装置对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方法:有抢救心肺复苏病人经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获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证书的医学生和仅简单学习过心肺复苏知识的旁观者各25人,先背对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显示屏按照2015年指南要求实施2min的无反馈胸外按压,在休息6h后再面对反馈装置的显示屏进行2min的有反馈胸外按压,记录受试者胸外按压质量。结果:3组受试者有无反馈装置的胸外按压质量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3组结果分别为(53.7±25.2)%vs(18.3±23.2)%,(53.5±32.5)%vs(25.6±31.5)%,(33.9±30.8)%vs(6.9±15.8)%;旁观者无反馈的胸外按压质量明显低于医护人员和医学生(P<0.01),但使用反馈装置之后3组受试者按压质量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使用实时反馈装置可以显著改善不同人群胸外按压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不同人群之间胸外按压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CABG)与非体外循环(OPCABG)冠脉搭桥术对老年患者心、肝、肺和肾损伤的差异,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12月浙江医院麻醉科收治的284例老年患者,133例接受CPBCABG(CPBCABG组),151例接受OPCABG(OPCABG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比较2组的肌钙蛋白Ⅰ(c Tn I)、氧合指数(OI)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的CK-MB和c Tn I均比基线值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比较CPBCABG组的CK-MB和c Tn I均明显高于OPCABG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OI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降低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CABG组和OPCABG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3.53%(16/68)和11.69%(9/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 h的SCr、BUN、AST、ALT均较基线值明显增高,AST/ALT有所下降,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BCABG组改变更为显著,与OPCAB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CABG和OPCABG均可对老年患者的心、肺、肾和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但OPCABG的损伤要轻,更适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中胸外心脏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106名医务人员胸外按压循环周期与按压有效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胸外按压循环周期越多,出现按压偏轻的人数和次数也相应增多。结论为了提高CPR的有效性,在临床工作中实施CPR时,每4—5个循环周期应更换按压者。  相似文献   

20.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对心肺复苏影响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对心肺复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操作如不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会因心肌缺血缺氧,循环血量不足而死亡,操作如能正确的把握好按压速度,患将有复生的可能。因此培养娴熟的业务技术,把握好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是心肺复苏的关键,也是抢救成功的保证。现将观察及护理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