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吗丁啉(多潘立酮)是胃肠促动力药物,是适用于消化不良症的主要西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服用时免不了会带来口干、皮疹、头痛、腹泻、神经过敏、倦  相似文献   

2.
刘加升  马元华 《河北中医》1999,21(4):206-206,256
探讨胃肠动力胶囊的促胃肠动力作用。方法:将30名健康志愿者抗随机分成空白组,西沙必利组、胃肠动力胶囊组进行对照观察,观察胃内钡剂排空及钡剂到达盲肠的平均时间。结果西沙必利与胃肠动力胶囊均有显著的促胃肠动力作用,但2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胃肠疾病是由于胃肠道动力或感觉异常所致,现代医学多采用促胃肠动力等药物治疗。而中医认为胃肠功能疾病与脾、胃、肝三脏功能密切相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可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通过健脾益气、通降胃气、疏肝理气等方法,作用于促胃肠动力的不同位点,来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并为治疗本病的中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凌冰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2020,40(3):414-416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学习。中药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方面有确切的疗效,并且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中药能够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对胃肠道神经递质、脑-肠肽、Cajal间质细胞和胃肠电活动的调节。通过对中药促进胃肠动力的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中药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和开发促胃肠动力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朱丽娜  朱京慈 《中成药》2014,(12):2591-2594
大承气汤作为中医下法的代表方剂,具有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推进、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抗菌消炎等作用,以及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其作为"胃肠动力中药"在胃肠动力不足防治中应用广泛,成为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大承气汤防治胃肠动力不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枳壳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其促胃肠动力活性。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枳壳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经计算机处理和NIST298、WIL EY275标准质谱图库检索鉴定各种化学成分,并采用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百分含量。采用半固体糊碳末推进法,以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考察枳壳挥发油促胃肠动力作用。结果共鉴定出15个挥发油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相对含量为64.524%。且枳壳挥发油和柠檬烯均有显著的促胃肠动力作用。结论枳壳挥发油主要为萜类成分,是其发挥促胃肠动力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其中柠檬烯的含量与枳壳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该研究为揭示枳壳药材促胃肠动力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胃肠动力异常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它系统疾病的消化道并发症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和中药复方对胃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并提出“胃肠动力中药”概念,现就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胃食管反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有质子泵抑制剂、促胃肠动力剂及黏膜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在治疗本病时停药后易复发且有时需长期口服。而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促胃动力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就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胃肠动力障碍(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disorders, GMD)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表现,与手术创伤、麻醉药物使用等因素有关[1]。临床上广泛应用西沙比利、多潘立酮、胃氯普安、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胃肠动力障碍,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多等因素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2]。近年来,药用植物在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方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西药的胃复安、吗丁啉、普瑞博思是促胃肠动力药,其实很多中药与方剂通过调节胃肠运动,也能使胃肠功能恢复而治愈疾病。 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理气药都具有促胃肠动力作用,具体表现在分经归类对某些脏腑有特殊的功能。如人肝胆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胃肠运动异常所致的一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常以吗叮啉、西沙比利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针灸治疗本组疾病常具有很好疗效。现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胃轻瘫、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贲门失弛缓症及胃肠...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对胃动力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水泉 《光明中医》2006,21(8):37-39
中医学对胃动力障碍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且中药材药源丰富、副作用小,故运用中药治疗胃动力障碍疾病已逐渐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对中药胃动力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对"胃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有关研究表明,对胃动力功能有影响的中药可分为三类:促进胃肠运动、抑制胃肠运动、双向调节胃肠动力.通过整体实验、离体实验及整体结合离体实验研究显示,一些活血药、理气药、健脾药具有促胃动力作用;而促肠运动的中药主要集中在润肠通便类或健脾消食类中药及复方中.其机制可以分为神经调节和脑肠肽调节等途径.祖国医学非常重视脾胃(包括现代医学的胃肠)的功能,在长期实验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从中医中药中寻找治疗胃动力障碍的有效药物,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在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舒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胃肠平滑肌细胞,分胃肠舒大、中、小剂量组,西沙必利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用相应受试药物干扰胃肠平滑肌细胞24h。提取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半定量分析e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肠舒大、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肠平滑肌细胞,eNOS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胃肠舒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细胞eNOS mRNA表达而抑制细胞内NO生成,进而抑制相关酶的活化,拮抗cGMP生成,使胞内Ca2+增多,Ca2+信号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而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平虎  邱枫  李玲 《新疆中医药》2006,24(5):102-104
胃肠动力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早在19世纪初国外就开始,取得显著进展是近10年的事,我国研究起步较晚。中医理气类中药大部分都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清热和胃的中药在特定的情况下,也能起到促胃肠动力作用。上百种类的中医处方、验方都有明显胃肠动力促进作用,“以通为用,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是祖国医学关于胃肠动力理论之精髓所在,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协同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16 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配伍组合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应用传统半固体糊碳末推进法观察大鼠用药后的胃肠动力变化;测定胃肠组织中NO、cGMP 及Ca2+含量变化。结果:气滞胃痛颗粒中促胃肠动力有效组分以枳壳黄酮和香附黄酮作用显著(P<0.01),香附挥发油和柠檬烯作用明显(P<0.05),两两交互作用表明枳壳黄酮与柠檬烯合用对胃肠动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分别为枳壳黄酮与香附挥发油、香附黄酮与挥发油、柠檬烯与香附挥发油合用;各有效组分均能使胃肠组织中NO、cGMP 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气滞胃痛颗粒各组分与促胃肠动力活性的相关程度及相互间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胃肠组织中NO、cGMP 含量降低,Ca2+含量升高有关,为进一步研究促胃肠动力药效质量控制、配伍及谱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胃肠动力病中医诊治规律研究思路与突破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卜平 《中医杂志》2004,45(5):329-330
近年来,随着对胃肠运动生理学认识的进步和促动力药的开发,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在内的胃肠道动力障碍性疾病(FGID)研究,已成为国际消化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舒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原代培养胃肠平滑肌细胞,实验分胃肠舒低、中、高剂量组、西沙必利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用受试药物(正常对照组用DMEM干粉培养基)干扰细胞24 h,采用一氧化氮荧光探针(DAF-FMDA)反应30 min,流式细胞仪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结果:胃肠舒大、中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肠平滑肌细胞NO释放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1,P<0.05),与西沙必利组相似。结论:胃肠舒促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胃肠平滑肌细胞内NO的生成,进而抑制相关酶的活化,拮抗环磷酸鸟苷(cGMP)的作用,从而使胞内Ca2+增多,Ca2+信号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理功能而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18.
胃肠动力学是近十几年来国际国内研究的热点,治疗药物也有长足的发展。中医虽无胃肠动力学名词,但是对胃肠动力的认识和研究却是历史渊源,文献丰富,疗效确切。本文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对胃肠动力的认识是有科学依据的。特别是中医的脏腑学说,从整体功能出发,认识到胃肠的更虚更满运动,除了自身规律外,还和其它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调整脏腑间的功能,对胃肠动力障碍的疾病,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借鉴中医对胃肠动力的独特见解,无疑将更加深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促进其发展。1中医对胃肠动力学的认识“胃满则肠虚,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胃肠三针(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肠三针:天枢,关元,上巨虚)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各科住院期间出现胃肠动力障碍病人366例,随机分成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3例。治疗时间为7d,对照组予胃复安肌注,针灸治疗组给予胃复安肌注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胃肠三针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各组治疗前后主要中医证候积分及其差值。结果:治疗7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4%;在临床症状积分方面自身前后对照均有改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三针治疗胃肠动力障碍的治疗上比常规使用促胃动力药物更有效。  相似文献   

20.
关于胃促动力中药开发研究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1993年在《中医杂志》发表“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开发胃动力中药的设想”一文,旨在引起中医同道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胃肠病学的热门课题,由于胃动力障碍性疾病十分常见,中医对这类疾病的病证早有认识,并有相当丰富的治疗经验,因此,从中医药开发胃促动力中药的问题有再次提出来思考和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