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各种康复要求的卧位、按摩、床上翻身训练等方法,对40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另40例作为对照,以Barthel指数积分与PMA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经平均2个月治疗,康复组患者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提高幅度明显增大(P>0.01).结论 在中风急性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早期进行康复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8例住院的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组31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27例单纯用药物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应用康复治疗,能较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对预防残疾、降低致残率、减轻致残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女士的母亲患脑卒中,经过两周的治疗,病情平稳出院了。目前,老人仍然处于偏瘫的状态。面对眼花缭乱的治偏瘫的药物和器械广告,刘女士有些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护理和帮助老人进一步恢复身体。其实,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某种单一的药物对脑卒中(俗称中风)引起的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康复训练是改善中风病人功能障碍的唯一有效方法,且要慢慢来。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由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脑血管损害的一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中风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在不同阶段合理地进行饮食调理,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玉华 《工企医刊》2002,15(3):68-69
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中风发生后,心理应激或情绪反映对中风的治疗、康复、预后、复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98~2000年共收治80余例中风病人.通过辨证施护均受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彩凤 《现代保健》2012,(15):38-38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的心理分型及护理措施.方法:根据中风患者的心理分型对2010 年1-6 月笔者所在医院中风脑病科收治的410 例中风患者进行分型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10 例患者中,恐惧不安型121 例,悲观抑郁型115 例,过分依赖型174 例,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通过康复训练,均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出现.结论:从现代护理观念出发,对中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药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曹永梅 《工企医刊》2002,15(5):62-63
中风又称卒中,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迂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脑脉痹阻或血溢脉之外所致。临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  相似文献   

8.
李玉红 《现代保健》2010,(32):111-112
中风是以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甚至昏厥暴仆,不省人事为主证的一类疾病,多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加以饮食、情志、劳倦等所致,是中医内科四大急症之一。笔者将辨证施护运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减轻和减少了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风也称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头针治疗中风是一种经临床验证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舌针及穴位注射。近年来头针和体针、舌针、电针结合治疗中风的文献日趋增多。多种针灸治疗手段结合,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单一传统针灸疗法具有明显优势。头针、体针、舌针及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各有特长,辨证论治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证实针灸对中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风也称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头针治疗中风是一种经临床验证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头针、体针、舌针及穴位注射。近年来头针和体针、舌针、电针结合治疗中风的文献日趋增多。多种针灸治疗手段结合,有利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较单一传统针灸疗法具有明显优势。头针、体针、舌针及针灸配合药物治疗各有特长,辨证论治综合运用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同时证实针灸对中风患者症状的改善和后遗症的康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中风后并发呃逆辨证治疗,观察“中风止呃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高唐县人民医院医治的中风后并发呃逆证的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因病机,以肝肾阴虚为根本,辨证分为肝气犯胃,痰气瘀阻(兼湿、热、湿热)、阴虚火旺三种类型,应用自拟“中风止呃汤”临床辨证加减,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接受治疗的103例患者中,96例在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或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另有5例呃逆症状减轻,2例无效。结论 对中风后并发呃逆患者应用自拟“中风止呃汤”临床加减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对于中风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其中众多人群并发情绪低落、心境恶劣、兴趣消退、甚至悲观厌世等各种情感障碍,构成中风后抑郁状态。以往由于人们只注意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忽略了病人神经心理改变,致使部分病人失去生活兴趣,丧失康复信心,极大影响了功能康复。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抑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中风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位,中风急性期后,多数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何帮助中风后遗症患者摆脱痛苦,是当前中风恢复期护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要尽早开始,通过精神、饮食、中药、针灸、运动、保健康复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家庭成员应尽力配合,做好日常的护理和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风患者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加之饮食和排使习惯的改变,常引起便秘。便秘致腑气不通,浊气不降,气机不畅,对患者各利,功能恢复不利,甚至导致病情恶化。对于中风患者来说,由于大便秘结而过分用力排便,使腹腔压力增高,心脏收缩加强,血压升高,就更容易诱发再次中风或加重原有病情。因此,对于中风后便秘的处理显的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中医方法有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中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运用康复综合手段对6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后,采用心理疗法、肢体语言训练、配合针灸、按摩。结果:全面、系统、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中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在我国中风、心肌梗塞、癌肿是老年病患者三大致死原因,其中,中风病占三大疾病之首位,因此如何做好中风偏瘫的康复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中风后的偏瘫护理就是促进病人某些功能障碍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恢复,使这些病人在体力、智力和生活自理方面逐渐向正常方面恢复,以达到病人能生活自理,甚至参加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减轻社会及家庭成员负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论健康教育在中风防治中的地位及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众所周知 ,中风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据最近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 ,我国每年大约有 1 0 0万人死于中风 ,有 3 0 0万人因中风而致残 ,加上原有病例计有 60 0万人 ,估计每年因中风所造成的损失及医疗费用高达 1 0 0亿元以上 ,这给国家和家庭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沉重经济负担。因此如何及早预防以避免或减少中风的发生和复发 ,以及发病后如何及时合理、有效地救治以减少中风的病死率及致残程度 ,乃是目前防治中风的首要研究课题。就当代医学水平而言 ,仅仅依靠药物和手术等医疗技术 ,已不能满足中风防治的需求 ,而必须把中风的防治放到更…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 《职业与健康》2005,21(12):2037-2039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内外学者对中风后抑郁症的研究越来越多,抑郁症状是影响各种疾病临床过程和恢复的重要因素.中风不仅导致患者生理残疾,而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中中风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最为常见.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近年来对PS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就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现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风偏瘫俗称“半肢风”或“半身不遂”,是中风最常见、最主要的后遗症,此症给病人造成的身心痛苦是众所周知的,如何不失时机地使偏瘫得到有效的康复是至关重要的。一、要重视早期康复所谓早期是指在中风发病后,只要病人没有出现神志障碍和严重并发症,不论是出血性中...  相似文献   

20.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的一种疾病。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命名,中风的发生与肝、肾、心、脾有关,尤以肝为甚,病理上与风、痰、虚、火四者关系密切。根据病位深浅可分为中经络、中脏腑2种。而中脏腑者必中经络。由于该病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残率、病死率高,疾病预后与护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