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112名健康人(20 ̄79岁),按10岁为一年龄绷,分6个年龄组,检测其血清Ⅲ型胶原自身抗体。结果:20 ̄49岁组抗体相对含量均值为4.82 ̄5.79μg/ml,变化不明显;50岁以后为9.41 ̄39.82μg/ml,上升趋势明显。在50岁以下各组间比较,Ⅲ型胶原自身抗体含量差异无显著性,50岁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0岁以上与50岁以下年龄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相似文献   

2.
加减薯蓣丸对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日龄Wistar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8mg/kg,连续40日,造成亚急性衰老模型,在注射D-半乳糖的同时,给予加减薯蓣丸口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能显著恢复衰老模型大鼠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分别为1360±326μg/g·Hb及823±166μg/g·Hb)的酶活性(P<0.01),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分别为4.84±0.20nmol/ml及5.09±0.17nmol/ml)的含量(P<O.01),减少脑组织脂褐素(LPF,分别为12.15±4.28μg/g及16.66±2.65μg/g)的形成(P<0.05),抑制脑B型单胺氧化酶(MAO-B,分别为36.65±28.75nmo1/mg蛋白及82.61+51.44nmol/mg蛋白)的活性(P<0.05)。还观察到给药组各指标均接近于空白组(P>0.05)。  相似文献   

3.
肝硬变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的改变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改变及关系.方法应用鲎试剂定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25岁~73岁,平均504岁±110岁);ChildPughA级9例,B级20例,C级15例;其中有腹水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24岁~63岁,平均468岁±124岁)血浆内毒素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肝硬变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2371EU/L±823EU/L,38717ng/ml±10641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7EU/L±246EU/L,29230ng/ml±5449ng/ml,P<001).腹水患者内毒素与一氧化氮水平(2369EU/L±536EU/L,41467ng/ml±10705ng/ml)明显高于无腹水者(1969EU/L±452EU/L,32717ng/ml±7020ng/ml,P<005,P<001).一氧化氮与内毒素呈直线正相关(P<001,r=0782).结论肝硬变患者血浆内毒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皆升高,且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血清透明质酸与胃癌生物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测定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n=79)、胃良性疾病(n=37)和健康人(n=30)血清中透明质酸水平,同时观察了胃癌术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透明质酸水平(1295μg/L±856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387μg/L±252μg/L)和良性胃病患者(505μg/L±254μg/L,P<001),且与肿瘤大小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癌肿切除后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并用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抗纤方治疗肝硬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研究肝硬变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和辨证施治的关系以及抗纤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按照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乙肝肝硬变患者37例血清PcⅢ,以自拟抗纤方辨证加减治疗,观察血清PcⅢ变化.结果肝硬变患者血清Pc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PcⅢ值在肝郁脾虚型(13084μg/L±3822μg/L)、气滞血瘀型(16457μg/L±4649μg/L)、热郁血瘀型(21552μg/L±4776μg/L)均显著升高(P<001),三证型间差异显著(P<001)且呈顺序递增趋势,PcⅢ值与血清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与ALT,ZnTT及球蛋白无相关.经抗纤方加减治疗后,各型血清PcⅢ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血清PcⅢ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与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作为辨证分型,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抗纤方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一氧化氮在肝硬变血流动力学紊乱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应用放免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肝硬变患者44例,(男32例,女12例;年龄504岁±110岁),其中腹水患者27例及健康对照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468岁±124岁)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结果肝硬变组血浆ET及NO水平(570ng/L±254ng/L,3872μg/L±106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330ng/L±109ng/L,2923μg/L±545μg/L,P<001).腹水患者血浆ET及NO水平(675ng/L±247ng/L,4147μg/L±1071μg/L),显著高于无腹水患者(459ng/L±183ng/L,3272μg/L±702μg/L,P<001).NO与ET呈直线正相关(r=0772,P<001).结论肝硬变患者ET与NO水平升高,且腹水患者较无腹水者更升高;两者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层粘蛋白(LN)和Ⅳ型胶原(CⅣ)在良恶性肝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患者46例,良性肝占位患者31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38例和健康献血员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空腹血清LN和CⅣ.用SN695型智能放射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肝恶性肿瘤组血清LN水平(247μg/L±92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5μg/L±21μg/L,P<001)与良性肝肿瘤组(106μg/L±51μg/L,P<001);肝恶性肿瘤组血清CⅣ水平(412μg/L±64μg/L)显著高于良性肝占位组(90μg/L±20μg/L,P<001)、其他恶性肿瘤组(99μg/L±37μg/L,P<001)和正常对照组(84μg/L±17μg/L,P<001).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18%和896%.对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69%和913%.结论血清LN和CⅣ对良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随体联合与年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随体联合(acrocentricchromosomesateliteassocia-tion,AA)与年龄的相关性,寻求检测机体衰老的指标。方法取0~79岁健康人91个血样本,分4个年龄组(0~19、20~39、40~59、60~79岁),每样本采血5ml,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用常规法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exchange,SCE)法测定淋巴细胞AA频率(AA/细胞)。结果AA频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年龄组及总样本男女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本组健康人的AA频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AA可作为机体衰老的检测指标;性别对AA频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前胶原(PⅣP)、透明质酸(HA)的变化以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47例高血压患者和2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ⅢP、PⅣP、HA的浓度,并给高血压患者以苯那普利治疗十二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高血压组PⅢP、PⅣP、HA分别为126.8±17.4μg/L,64.1±10.17μg/L、79.23±9.78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1.9μg/L,51.72±9.24μg/L、41.33±6.25μg/L(P<0.01);苯那普利治疗十二周后,高血压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9.4±10.09μg/L、59.8±7.1μg/L、65.4±8.16μg/L,与治疗前相比P<0.01或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PⅢP、PⅣP、HA水平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并致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能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明显降低血清PⅢP、PⅣP、HA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血清表皮生长因子(hEGF)水平与胃癌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33例,男30例,女3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649岁;慢性胃炎患者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18岁~75岁,平均432岁;正常人20例,男10例,女10例.应用RIA法检测血清中的hEGF.结果胃癌组血清hEGF(μg/L)为135±067,正常对照组为090±033,统计学差异非常显著(t=2825,P<001),慢性胃炎组血清hEGF为0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41,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EGF水平升高可能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时有关反映细胞外间质变化的血清学指标如透明质酸(hyaluronicacid,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前胶原肽(PⅣP)及板层素(laminin,LN)等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急性轻型胰腺炎(mildacutepancreatitis,MAP,n=108),急性重型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n=26),进行血清HA,PⅢP,PⅣP及LN含量测定,按APACHE及Ranson标准计分统计.结果和正常组比较,MAP组HA,PⅢP,PⅣP及LN的血清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但SAP组的早期,这些指标异常升高,和MAP组间差异显著(HA,PⅢP,P<001;LN,P<005),四例死亡者HA及PⅢP升高更加明显,HA>200μg/L,PⅢP>160μg/L),单项血清HA及PⅢP对SAP诊断率达787%和730%,低于APACHEⅢ标准,但是高于Ranson11—6标准,且假阳性率较低,低于10%.结论血清HA及PⅢP等含量是SAP早期诊断及预后判定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2.
虫草多糖对大鼠Ito细胞增殖及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靖大道  丘德凯 《肝脏》1999,4(4):215-216
目的 研究虫草多糖(CP)对大鼠Ito细胞增殖及Ⅰ、Ⅲ型前胶原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C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Ito细胞,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和~3H-脯氨酸(~3H-Pro)掺入法测定Ito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用原位杂交法检测Ito细胞Ⅰ、Ⅲ前胶原基因mRNA含量。结果 在0.1~80μg/m剂量范围内,CP可明显抑制Ito细胞~3H-TdR和~3H-Pro的掺入。当CP浓度为10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27.9%和45.4%(P均<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逐渐加强,10μg/ml CP可显著抑制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2.60%和37.32%(P均<0.01)。结论 CP在体外可抑制Ito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下调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提示CP对Ito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可能是其体内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2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老年肺部感染患者IL-2活性(4.1±4.0U/ml)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13.0±10.1U/ml)(P<0.001),亦明显低于非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2±5.4U/ml)(P<0.05)。肺部急性感染患者当感染控制后IL-2活性显著回升(11.1±7.5U/ml)(P<0.001)。此外,病程>4年的老年肺结核患者IL-2活性(2.8±2.0U/ml)低于病程<4年的患者(7.7±5.7U/ml)(P<0.05);重症患者(2.9±2.8U/ml)低于轻症患者(8.5±5.4U/ml)(P<0.01)。提示肺部感染及肺结核的严重程度和病程均可影响老年患者的IL-2活性。IL-2可反映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评估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在肝癌中的生物学意义,我们观察了83例肝癌患者和61例健康人的血清sTNFRⅠ水平变化。方法sTNFRⅠ血清水平测定采用夹心免疫酶联反应法。结果肝癌患者的血清sTNFRⅠ的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69±079μg/L对079±043μg/L,P值<001)。升高值与疾病分期明显相关,即Ⅲ—Ⅳ期患者的水平>Ⅰ—Ⅱ期患者(279±043μg/L对174±041μg/L,P<001)。同时我们发现,sTNFRⅠ升高值与血清碱性磷酸酶(r=059)、白细胞计数(r=043)、血清球蛋白(r=032)成正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r=071)成负相关。在肝癌患者中,血清sTNFRⅠ升高率(8916%)大大超过血清AFP(5422%)。而在25例化疗患者治疗前后中,sTNFRⅠ升高者显示缺乏临床效应(339±043μg/L对267±034μg/L,P值<001)。结论这些结果显示肿瘤患者血清sTNFRⅠ水平与疾病的分期和对化疗的反应有关,它的测定对肿瘤的检测、随访和预后的评估有诊断帮助。结果表明,sTNFRⅠ可作为宿主对肿瘤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老年女性血清白细胞介素6活性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IL-6依赖性细胞株B9.9增殖反应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97例不同年龄组健康女性血清IL-6活性以及骨密度的水平。结果随年龄的增长,女性的IL-6活性逐渐升高(老年组、老年前期组分别为7.8±3.2及3.6±2.6U/ml,青中年组未达到2U/ml),骨密度值逐渐下降(3组分别为0.73±0.11、0.89±0.15及0.99±0.16g/cm2),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724,P<0.05);绝经后女性的IL-6活性较绝经前女性明显升高(分别为8.4±3.6及2.8±1.2U/ml,P<0.05),而骨密度值却明显降低(分别为0.69±0.18及1.02±0.16g/cm2,P<0.05)。结论IL-6活性的升高与绝经后女性的骨丢失有关,IL-6可能参与了OP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胃癌患者4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40例和健康人40例,血清透明质酸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HA水平(135.4±92.6μg/L)明显高于胃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人(80.7±28.4,μg/L,79.6±21.3μg/L,P<0.01)。结论:透明质酸可反应胃癌的生物学特征,并用于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及PDGF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及PDGF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分离培养的SD大鼠肝细胞(n=30)内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同时观察10μg/L(n=30)和30μg/L(n=30)PDGF促进前胶原基因表达的作用.测定基因表达颗粒总面积占细胞总面积的百分比,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无论正常肝细胞或是在两种浓度的PDGF存在时,肝细胞内均可见到Ⅰ,Ⅲ型前胶原基因的表达.正常肝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面积的百分比(%)为77±19和75±21;加10μg/LPDGF后为115±19和112±10,而加30μg/L后为152±34及181±28,且在后者中表达明显增强(P<005及P<001).结论PDGF在转录水平上促进肝细胞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应用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81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学研究.旨在观察其对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结果显示改良小柴胡汤治疗可使血清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由治疗前的245.89±148.49 ng/ml和261.89±134.42μg/L分别降至125.43±85.46 ng/ml和144 04±83.99μg/L(P=0.000),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HA和PⅢP复常率分别为34.38%(22/64 )和50.68%(37/73)。提示改良小柴胡汤制剂对肝纤维化过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长期应用将有助于延缓肝炎肝硬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在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一组抗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SZ-58、64、65)酶免疫分析法测定26例老年UA患者、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2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可溶性纤维蛋白复合物(SFC)及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浓度。结果U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血浆Fg、SFC及血清FDP浓度(分别为3.7±0.6g/L、49.6±19.3mg/L、325.6±79.4μg/L)显著高于SA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分别为3.2±0.6g/L、20.9±10.4mg/L、224.4±47.4μg/L)和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后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UA发作终止后血浆Fg和血清FDP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栓形成是老年人UA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黄芪对狗小肠血流量和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黄芪煎液对小肠血流量和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10%,30%及50%)的黄芪煎液置入10条健康杂交狗的空肠中,运用电磁血流计和压力传感器观测其对小肠血流量和运动的影响.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将黄芪煎液置于在体狗小肠后,小肠血流量(ml·min-1·100g-1)增加,高达5485±1186~7355±1240,与生理盐水组4256±934~4315±1023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小肠平滑肌张力(kPa)增强,高达070±027~095±039,与生理盐水组044±021~051±022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肠蠕动振幅(mv)增高,高达1053±237~1204±337,与生理盐水组652±231~644±218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具有促进小肠消化功能的作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煎液对小肠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