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PAR-γ配体抗前列腺癌作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流  朱绍兴 《医学综述》2007,13(12):900-902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内分泌治疗,而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在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与前列腺癌关系密切,PPAR-γ活化后具有抗前列腺癌作用,有望成为预防、治疗前列腺癌的新位点。本文就其配体在抗前列腺癌作用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绝大多数前列腺癌依赖雄激素的刺激,雄激素的作用通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介导[1].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通常是通过手术或药物去势去除睾丸产生的雄激素,并使用AR拮抗剂(称为最大雄激素阻断疗法).雄激素去势治疗后复发的前列腺癌(被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只有一小部分对再次激素治疗有反应,且这种反应通常很微弱,持续时间短.尽管如此,绝大多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表达AR,AR呈现出转录活性且可能是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需的[2].因此,尽管这些肿瘤在临床上表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但是它们似乎保留了雄激素受体依赖性.现将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万珂是否能够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作用 机制。方法 以激素依赖性和激素非依赖性2 种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 和DU145 为模型,不同浓度(0、10 和20 nmol/L)万珂处理2 种前列腺癌细胞株24 h。采用Annexin-V/PI 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 人白细胞抗原-ABC(HLA-ABC)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C mRNA 的表达。 结果 万珂能提高2 种细胞系对NK 细胞介导的杀伤作用的敏感性,而且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细胞株 DU145 细胞中表现更明显。万珂能下调DU145 细胞表面HLA- Ⅰ类分子水平。相对DU145 细胞,万珂对激 素依赖性前列腺癌LNCaP 细胞不敏感,万珂处理后LNCaP 细胞中HLA- Ⅰ类分子也没有改变。结论 万珂 通过下调HLA- Ⅰ类分子的表达,增强NK 细胞对前列腺癌的杀伤能力,特别是增强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 细胞的杀伤,该作用能提高前列腺癌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不但在欧美国家高居首位,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DPC)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达到缩小瘤体、降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目的,但在治疗12—18个月后,80%前列腺癌患者逐渐演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导致患者最终死于激枣不敏感细胞的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5.
黄昆 《医学综述》2011,17(3):371-373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前列腺癌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经抗雄激素治疗后部分患者病情好转,但部分患者在治疗12~18个月后逐渐对抗雄激素治疗失去反应,逐步发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因此,揭示其发生机制是预防和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关键。近年来,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发生机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受体与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兵  朱绍兴 《医学综述》2008,14(13):1970-1972
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分泌治疗后,都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对于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方法。随着新的雌激素受体类型ER-β的发现,人们对雌激素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雌激素受体的结构与表达、转录调控机制、受体的主要功能、受体检测和受体的甲基化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目前仍然前列腺癌治疗中的难点.随着人们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机理的进一步认识,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案的出现,现在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进展,现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宋力  崔小健  苏大军  谭国良 《医学争鸣》2006,27(13):1193-1195
目的:探讨EZH2基因在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PIN),良性前列腺增生中EZH2表达状况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 结果:前列腺癌40例组织中,EZH2表达率(1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无表达, PIN 20例中仅有1例有表达. 晚期前列腺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早期前列腺癌(P<0.05);低分化前列腺癌表达高于中高分化前列腺癌(P<0.05);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表达高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0.05). EZH2表达高低与前列腺血清总PSA浓度无关(P>0.05). 结论:EZH2基因表达状况与前列腺癌分期、分级有关,其表达对判断前列腺癌病理生物学特性和前列腺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胃肠激素对大肠癌生长的调控及其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学者研究已证实许多组织的生长受激素调节,而从这些组织发展成的肿瘤依旧受激素的调控,这一类肿瘤常称之为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即为我们所熟悉的激素依赖性肿瘤,而内分泌治疗现已成为乳腺癌、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顺铂组、多西他赛组与联合用药组,每组各26例,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及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PSA平均值为(40.12±4.45)分,疼痛评分为(4.43±1.56)分,与顺铂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顺铂组和多西他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文患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和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其中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54%(3例),明显低于顺铂组(19.23%,5例)和多西他赛组(23.08%,6例),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较快,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临床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轻且可耐受,可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勇  杨长海 《医学综述》2012,18(6):846-848
随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前列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化,人们在认识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缺乏雄激素受体并可能导致前列腺癌的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发生,使之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晚期前列腺癌激素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雄激素的产生并阻断其受体的功能,但这并不能减少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细胞。相反,这些癌细胞可能通过旁分泌网络刺激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分化的发生,使其更多地增殖,从而导致肿瘤的进展。现回顾神经内分泌细胞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包括可能的分子机制及其与前列腺癌恶性演进的关系,同时展望前列腺癌在该领域治疗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研究前列腺癌细胞系中STAT3活性与顺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三种常见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基础STAT3的活性,选取激素非依赖性细胞系PC3、DU145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顺铂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低浓度顺铂作用DU145后STAT3的活性变化。结果STAT3活性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PC3、DU145中较激素依赖性细胞系LNCaP高,且STAT3活性较低的PC3较DU145对顺铂更敏感,低浓度长时间作用DU145后可引起STAT3活性上调。结论 STAT3可能参与调节前列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西他塞加顺铂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均经去势手术或(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呈逐渐上升趋势.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多西他塞75 mg/m2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d用;顺铂1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第1d用.结果:治疗后患者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4 mg/ml)8例,PSA值下降>50%13例,11例PSA值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65%.26例骨转移灶疼痛者化疗后9例疼痛缓解,17例仍有疼痛.随访8~49个月,平均26.2个月,21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18.6个月.疼痛缓解期平均13.9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门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耐受范嗣.结论:多西他塞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明显,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NA-21在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增殖和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检查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在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miRNA-21的表达情况;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分别检测转染miRNA-21抑制剂后PC3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果:RT-PCR显示,转染组miRNA-21的表达低于空白转染对照组( P<0.05);CCK-8和Transwell小室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PC3细胞体外增殖及侵袭力明显降低( P<0.01)。结论:降低miRNA-21在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中的表达可抑制其增殖及侵袭力,这个发现为临床治疗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增殖及侵袭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免疫疗法在前列腺癌治疗领域倍受重视。而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在人正常前列腺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转移灶中表达明显增高,是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的理想靶抗原。本文就目前以该抗原为靶点的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研究及临床试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目前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最佳化疗方案。方法收集国内外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联用多西他赛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疗效比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化疗方案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与泼尼松的化疗方案治疗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能够控制患者血浆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瘦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探讨其与前列腺癌激素依赖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瘦素作用不同时间后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和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增殖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瘦素及双氢睾酮(DTH)作用后前列腺癌细胞株22RV1和PC-3的增殖率。结果瘦素作用于PC-3细胞不同时间后吸光度(OD值)均明显增高(P<0.05),在48 h达到顶点;且随瘦素浓度逐渐增高,其促进PC-3细胞增殖率亦逐渐增高;而瘦素对22RV1细胞作用不同时间后OD值增高不明显(P>0.05)。DTH对22RV1细胞增殖作用最明显,增殖率随其浓度增高而逐渐升高,但其促进PC-3细胞增殖率明显较低(P<0.01)。结论瘦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促进作用,其可能与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Bcl2相关蛋白A1(Bfl-1)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株、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观测阻断Bfl-1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探讨Bfl-1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cDNA探针原位杂交(ISH)等技术检测Bfl-1 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株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Bfl-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利用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前列腺癌细胞株,RT-PCR检测Bfl-1表达,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 RT-PCR、Q-PCR结果显示Bfl-1 mRNA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和DU145中高表达,在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Bfl-1mR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未见表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转移、分期高的前列腺癌病例的Bf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分期低的病例(P<0.05);Bfl-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PC-3和DU145细胞后,Bfl-1表达下调,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细胞脱落、碎裂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团块.结论 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与Bfl 1过表达有关;干预Bfl-1表达可能成为晚期前列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早期前列腺癌为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ADPC),且大多数前列腺癌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经过14~30个月治疗后,ADPC逐渐变为对内分泌治疗无效的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AIPC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阐明,大体涉及肿瘤的异质性、雄激素受体变异、分泌环路形成、基因突变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和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多西紫杉醇诱导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前后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不同浓度多西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胶内差异凝胶电泳对PC3细胞凋亡前后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分析,分离并筛选鉴定相关差异蛋白。结果 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0nmol/L。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表达差异较为明显的18个蛋白质位点,其中8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本研究发现的部分差异蛋白可能参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紫杉醇类药物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