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以评估治疗这类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1日~2010年10月1日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术后5~9天的患者60例,高压氧治疗组和对照组(非高压氧治疗组)各30例,观察患者入院时及高压氧治疗前、后1、2、3、4周的GCS评分;比较高压氧治疗开始前、高压氧治疗4周、入院后3月的随访GOS分级提高的患者数;比较高压氧治疗4周和入院后3月内的气管套管拔除例数。结果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后1周G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压氧后2、3、4周GC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两阶段的GOS预后评分提高患者例数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高压氧治疗4周内拔除气管套管例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月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早期意识改善及预后有疗效;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且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恢复早期治疗作用较后期突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4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早期高压氧组)48例,B组(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0例,C组(早期高压氧+神经节苷脂治疗组)51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Barthel指数,治疗3个月后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价患者的预后.结果 治疗1周、2周后C组GC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1).治疗3个月后A、B、C 3组Barthel指数分别为51.48±9.35、50.48±9.05、68.95±8.69,预后良好率分别为39.58%、42.00%、68.64%,死亡率分别为33.33%、34.00%、11.76%.C组Barthel指数、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B组(P〈0.01),并且C组死亡率显著低于A、B组(P〈0.01).结论 早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颅内压( ICP)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持续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ICP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压氧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 Vs)、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快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高压氧治疗后ICP值为(11.20±3.39)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4±3.13)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9%,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高压氧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危重病患者抵抗感染能力,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全面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压力高压氧(HBO)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将75例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分为对照组、0.20MPa高压氧组(HBO1组)和0.25MPa高压氧组(HBO2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和术后1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出院前的治愈显效率。结果(1)三组患者在术后1周内G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1月后GCS评分均提高(P〈0.05)。(2)治疗后HBO1组和HBO2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BO2组评分高于HBO1组(P〈0.05)。(3) HBO1组和HBO2组的治愈显效率(76%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48%)(P〈0.05),但HBO1组和HBO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两种压力的HBO治疗对颅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恢复均有良好促进作用,其中0.25MPa压力的HBO对患者的促醒作用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闫斐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06-60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1、3个疗程后的GCS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更大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压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d行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脑组织氧分压(PbtO2)、二氧化碳分压(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情况。结果患者高血氧颈动脉灌注治疗后比治疗前的PbtO2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PbtO2升高,3个月后的GOS改善(P〈0.05)。结论高血氧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9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高压氧组,各45例。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28~59岁,平均42.1岁;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高压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1~60岁,平均43.9岁;术后采用高压氧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10d为1个周期)后的经颅超声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脑血流值、意识水平(GCS评分)、神经功能[(卒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高压氧组疗效优于常规组;两组脑血流量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压氧组(60.25±4.13)cm/s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2个疗程后高压氧组GCS评分(12.25±3.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9.51±2.03)分(P<0.05);高压氧组死亡和植物状态比例(4.44%)更低(P<0.05);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高压氧组(10.25±4.53)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传统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对照组20例(GCS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行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急性脑膨出、迟发脑血肿、术后脑梗死等)发生情况及死亡率。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10.67±2.1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6±1.88)分(t=3.750,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2例、术后脑梗死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急性脑膨出5例、迟发脑血肿1例、术后脑梗死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1.0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3,P=0.052);观察组患者中死亡6例,死亡率为20.69%,对照组患者中死亡12例,死亡率为41.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00,P=0.089)。结论 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式减压相对于传统大骨瓣减压而言,可明显促进患者意识恢复,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早期过度换气治疗GCS≤5分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早期过度换气疗法在治疗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分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将72例≤5分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过度换气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36),观察过度换气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气值变化,记录两组病例的存活数,死亡数,存活时间。结果 过度换气能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0.01),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0.01)。过度换气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过度换气能延长GCS≤5分病人的生存时间,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明确高血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符合以下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无糖尿病史,均施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无重要颅外合并伤,有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根据GOS,将79例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及预后较差组,分析两组间伤后血糖与颅内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伤后血糖(包括入院及术后血糖)与颅内压呈正相关;预后良好组伤后血糖较预后较差组低,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与颅内压呈线性相关,并且高血糖能够作为早期预测颅内压及预后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的96例强迫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喹硫平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DY-BOCS、HAMA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检查正常。结论舍曲林联合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以明显改善强迫、焦虑症状,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37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应用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97例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联合氧疗法组(A组)137例和常规高压氧(HBO)治疗组(B组)60例,分别采用早期常压下面罩或吸氧头罩吸纯氧+HBO联合疗法和常规HBO疗法两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适应性。结果 A组治疗效果、治愈率明显优于B组(P〈0.01),开始治疗的时间也明显早于B组,而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治疗后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提高,心律失常好转,差异无显著性(P〉0.05);HBO治疗时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与常压氧治疗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对有合并症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不同气压下氧疗法联合治疗,是既有效又安全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两组均早期给予纳洛酮治疗,对两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以及伤后2周GCS评分,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伤后3天脑水肿程度明显改善,伤后2周GCS评分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纳洛酮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 (n =44例 )和对照组 (n=42例 ) ,观察治疗患者生命体征、GCS评分、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呼衰纠正时间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纳洛酮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13 .6% ( 6/ 44 )和 2 3 .8% ( 10 / 42 ) ,两组之间GCS评分于用药第 5天出现明显差异 (P <0 .0 5 ) ,纳洛酮组觉醒时间及呼衰纠正时间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运用纳洛酮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 ,缩短呼衰纠正时间 ,明显提高患者的GCS评分。  相似文献   

17.
急性颅脑损伤后精氨酸加压素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的动态变化,探讨AVP与急性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5例急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12h、伤后3,5d血浆中AVP含量,并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4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12h内)血浆AVP含量随着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下降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颅脑损伤越严重,AVP升高越明显,脑水肿程度越重,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问越长(P〈0.01)。颅脑损伤早期血浆AVP含量与脑水肿严重程度(r=0.731,P〈0.01)和脑水肿高峰持续时问(r=0.776,P〈0.01)呈正相关。此外,不同GOS组之问AVP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预后不良组血浆AVP水平在伤后5d持续升高,而且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浆中AVP的动态变化与急性颅脑损伤预后密切相关,AVP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7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男性40例,女性38例;年龄11~76岁,平均42.5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8例,高处坠落伤25例,殴打伤12例,其他伤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2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治疗,每天一次,连用7d。测定两组患者第1、3、5、7、14天CRP和ET-1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ET-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第3、5、7、14天ET-1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3、5、7天GCS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CRP和ET-1水平显著下降,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预适应对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TBI)大鼠行为学、局部脑血流(rCBF)、局部脑组织氧分压(PbtiO2)和脑含水量的影响,探讨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平原组、高原组和高压氧预适应组,各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TBI模型,采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Moor 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监测仪(LDF)和LICOX CMP组织氧分压监测仪分别监测伤区rCBF和PbtiO2变化。结果:伤后24h高原组较平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rCBF和PbtiO2下降,脑组织含水量增加,高压氧预适应组较高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rCBF和PbtiO2升高(P〈0.05和P〈0.05),脑组织含水量降低(P〈0.01)。结论:高压氧预适应对高原颅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使rCBF和PbtiO2升高,脑组织水肿程度减轻。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和对照组25例(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脑水肿的程度、治疗前后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脑水肿程度均有所减轻,治疗组更明显;治疗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GOS预后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治疗急性重型脑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