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Hz)对健康人十二经络经穴微循环的影响,总结经络“共振频率”。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十二经络经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对十二经络经穴微循环影响最显著的频率分别为,商丘:A0#(29.14Hz),解溪:A1#(58.27Hz),中封:D1(36.71Hz),阳辅:D2(73.42Hz),经渠:c1(32.70Hz),阳溪:C2(65.41Hz),复溜:G1(49.00Hz),昆仑:G2(98.00Hz),灵道:F1(43.65Hz),阳谷:F2(87-31Hz),间使:A1(55.00Hz),支沟:A2(110.00Hz)。结论不同的经络腧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不同经络的“共振”。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报》2014,(8):1213-1217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肺心包经及三焦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心包经及三焦经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腧穴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心包经及三焦经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腧穴影响相似。其中A1(55.00 Hz)对心包经影响最显著,A2(110.00 Hz)对三焦经影响最显著。结论:心包经及三焦经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心包经及三焦经共振,心包经的共振频率为A1(55.00 Hz),三焦经的共振频率为A2(110.00 Hz)。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健康人肺经及大肠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肺经及大肠经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肺经及大肠经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其中C1(32.70 Hz)对肺经影响最显著,C2(65.41 Hz)对大肠经影响最显著。结论:肺经及大肠经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肺经及大肠经共振,肺经的共振频率为C1音(32.70 Hz),大肠经的共振频率为C2音(65.41 Hz)。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Hz)对健康人肝胆经循经微循环的影响,以及体感音乐治疗疾病的经络生物物理机制。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肝胆经络附近,按顺序播放体感音乐低频声波,同时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肝胆经络有不同影响,差异显著;同一频率对同一经络上的不同穴位影响相似。其中D1音(36.71Hz)对肝经影响最显著,D2音(73.42Hz)对胆经影响最显著。结论:肝胆经络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具有选择性吸收特性,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肝胆经络共振,肝经的共振频率为D1音(36.71Hz),胆经的共振频率为D2音(73.42Hz)。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人委中穴对体感音乐低频声波的选择性吸收,验证体感音乐疗法的经络微循环机理。方法:在23例健康人的委中穴附近,播放不同频率的低频正弦声波,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委中穴的微循环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委中穴有不同影响,对该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以98.0 Hz极其倍频的声波影响最为显著。结论:委中穴对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有选择性吸收,并引起穴位附近微循环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针药复合麻醉结合电刺激对腹部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E 5组(各组50例),予以A组单纯气管内全麻术,B、C、D、E 4组均给予针药复合麻醉,其中B组应用连续波型,频率为2Hz;C组应用疏密波型,频率为2 Hz/100 Hz;D组应用连续波型,频率为100 Hz;E组应用疏密波型,频率为2 Hz/100 Hz;对比5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手术前后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A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42%,B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26%,C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18%,D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34%,E组患者POCD发生率为18%;B、C、D、E 4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两组患者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E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5组患者的S-100β蛋白水平较手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B、C、D、E 4组患者术后的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中不同频率电针麻醉法能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且改善术毕S-100β蛋白水平,其中经穴2 Hz/100 Hz与经皮穴位电刺激2 Hz/100 Hz效果最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罗库溴铵对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9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7只.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A组0.07 mg kg-1,B组0.1 mg kg-1,D组0.3 mg kg-1,E组0.6 mg kg-1,F组1 mg kg-1,G组1.5 mg kg-1;C组生理盐水3ml.静脉给药后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并记录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给药后,A、B、C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D、E、F、G组在给药后2min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便明显升高(P<0.05),10min后达到峰值,D组在15min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P>0.05),E、F、G组在30min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A、B、C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无变化(P>0.05);D组和E组给药后5min血压有明显升高(P<0.01),F组和G组在给药后2min血压开始升高(P<0.01).D组10min后恢复到给药前血压水平(P>0.05),E、F、G组均在30min时血压恢复到给药前水平(P>0.05).A、B、C、D组给药后心率变化不明显(P>0.05),E、F、G组在给药后2min心率有所下降,5min后E、F组心率与给药前无差异(P>0.05),10min后G组心率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罗库溴铵于ED50~3ED90剂量时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无明显影响,血压和心率也无明显改变;当其剂量达到或超过6ED90时,血浆去甲浆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一过性升高,心率轻微降低,但维持时间较短暂.  相似文献   

8.
隆突型皮肤纤维肉瘤(D FSP)和皮肤纤维瘤(D F)的组织学鉴别可能很困难,尤其当D F侵犯皮下脂肪组织时(深D F)。通常应用C D34和X IIIa因子染色鉴别D F和D F SP,但是,不是每次都有实际意义。H M G A1和H M G A2基因属于高活动性蛋白基因家族成员,编码结构蛋白转录因子,并常常在许多良性和局部侵袭性间叶组织肿瘤表达失调。在本研究中通过检测D F和D FSP中H M G A1和H M G A2的免疫活性来确定利用其在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用抗H M G A1和抗H M G A2的抗体对22例D F(包括14例深D F)和14例D FSP的石蜡包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镇痛效应的参数优选。[方法]通过检索近15年电针治疗疼痛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探讨频率、强度、时效、波形、波宽及其各参数组合等因素对其镇痛效应的影响,并初步概括电针在治疗神经病理痛、炎性痛和癌性痛的优选参数。[结果]不同的参数对不同性质的疼痛有其优选参数。对于神经病理痛,其治疗上以低频(2Hz)或变频(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每日或隔日1次为优;慢性炎性痛治疗上选用高频(100Hz)或变频(2/15Hz或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急性期宜采用弱刺激(1m A),每周2次,稳定期弱刺激(1m A)每周1次为优;癌性痛治疗上频率可选用高频(100Hz)、低频(2Hz)或变频(2/100Hz),中低强度刺激(1~3m A),时间30~45min,若长期治疗可优选隔日1次。[结论]电针镇痛有其独特优势,但电针镇痛的参数优选尚缺乏统一标准,望在今后科研指导下,制定客观详细的参数标准,以便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慢性电刺激(lower physiological frequency 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LPCES)对慢性低压缺氧兔颏舌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亚型表达和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Ca2+摄取-释放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成年日本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A:正常对照组,B:慢性低压缺氧组,C:2.5 Hz电刺激组,D:(2.5+40)Hz电刺激组。B、C、D组兔在构建慢性低压缺氧模型后,给予C、D 2组慢性电刺激,刺激频率分别为超低频2.5 Hz和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2.5+40)Hz。采用Western blot分析4组兔颏舌肌MHC亚型表达变化,采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测定SR Ca2+摄取-释放动力学。结果①同正常对照组[(72.16±2.98)%]比较,慢性低压缺氧组[(80.45±1.26)%]兔颏舌肌MHCⅡa亚型比例明显增加(P<0.05),MHCⅠ亚型比例明显减少[(10.86±1.26)%vs(18.61±3.19)%,P<0.05],SR Ca2+摄取-释放速率明显下降,摄取-释放量也明显减少(P<0.05)。②同慢性低压缺氧组比较,慢性电刺激后各组兔MHCⅡa和MHCⅠ亚型比例明显增加(P<0.05),MHCⅡb亚型比例明显减少(P<0.05),(2.5+40)Hz电刺激组较2.5 Hz电刺激组更为显著(P<0.05);SR Ca2+摄取-释放速率加快,摄取-释放量增加(P<0.05),(2.5+40)Hz电刺激组较2.5 Hz电刺激组更为明显(P<0.05)。同2.5 Hz电刺激组比较,(2.5+40)Hz电刺激组MHCⅡa和MHCⅠ亚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电刺激后慢性低压缺氧兔颏舌肌MHC呈现Ⅱb型向Ⅱa型和Ⅰ型的转变,SR Ca2+摄取-释放功能增强,其中超低频复合生理频率组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清白蛋白(A)、球蛋白(G)、白蛋白与球蛋白比率(A/G)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观察心绞痛(A组)、心梗(B组)各30例,合计60例(C组),均在住院次日晨取空腹血测A、G、A/G值,并与30例健康人(D组)对照.结果 A组、B组分别与D组比较,A、G均无明显变化.C组与D组比较G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G在实验各组中均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以C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 A/G降低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密蒙花滴眼液对去势雄兔角结膜干燥症泪腺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将42只雄兔随机分为:空白组(A),模型组(B),密蒙花滴眼液低(C)、中(D)、高(E)浓度组,安慰剂组(F),睾酮组(G),每组6只.除A组外各组切除双侧睾丸及附睾.术后第3天开始C-F组给予滴眼液,3次/d;G组注射丙酸睾酮,每3天1次.各组术前和术后第4周各测量一次SIT和BUT.4周后处死兔子,摘取双眼泪腺,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泪腺中TNF-α和IL-1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SIT与BUT:B、F组前后比较,B组与其他各组及C组与D、E、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后各组TNF-α、IL-1β比较:B、F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D、E、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TNF-α、IL-1β表达结果 :A、G组未见表达;B、F组大量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C、D、E组散见表达.结论 密蒙花滴眼液具有与雄激素相似的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的作用,但弱于雄激素.密蒙花滴眼液中、高浓度作用无明显差异,但均较低浓度要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CYP2C9和VKOR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云南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方法 采用电化学基因传感器法对202例样本的CYP2C9(430C> T、1075A>C和1080C>G)位点及 VKORC1(-1639G>A和1173C> T)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统计其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与相关人群的基因多态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2份样本中共检测到CYP2C9*2位点C/C基因型202例(100.0%),等位基因C频率为100.0%;CYP2C9*3位点A/A基因型185例(91.6%),A/C基因型15例(7.4%),C/C基因型2例(1.0%),等位基因 A频率为95.3%,C为4.7%;CYP2C9*5位点C/C基因型202例(100.0%),等位基因 C 频率为100.0%;VKORC1的 -1639G > A 位点 A/A 基因型145例(71.8%),G/A 基因型57例(28.2%),等位基因A频率为85.9%,G为14.1%;1173C> T位点T/T基因型145例(71.8%),C/T基因型57例(28.2%),等位基因T频率为85.9%,C为14.1%.结论 云南汉族人群CYP2C9基因和我国其他地区汉族人群的分布一致;VKORC1基因与国外人群、我国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基因分布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低频磁刺激对人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不同条件的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离体人胚神经干细胞进行磁刺激处理,采用频率0.5 Hz,脉冲刺激波宽为72 μs,刺激强度为阈上刺激1.44 T,每天1次,连续刺激3 d。按刺激次数分为A组(30个脉冲刺激/次)、B组(60个脉冲刺激/次)、C组(90个脉冲刺激/次)、D组(对照组,不进行磁刺激处理);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A、B、C组神经干细胞在接受磁刺激后24~48 h的D值较D组明显增高(P<0.05),提示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有轻度促增殖作用;A、B、C组G0/G1期细胞比例稍低于D组,而相应的G2/M比例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A、B、C组β-tuberlin阳性细胞比例较D组高,神经元比例由21.70%上升至34.17%( P<0.05)。结论:磁刺激在轻度促进细胞增殖的条件下,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有利于神经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酶基因C Y P 1A1和G STM 1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 R技术检测广西地区121例胃癌患者和138例健康人的C Y P 1A1基因M SP1多态性和G STM 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分析其与广西地区胃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及交互作用。结果 C Y P 1A1、M SP1 3种基因型(m 1/m 1、m 1/m 2、m 2/m 2)分布频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901,P=0.342)。胃癌组G STM 1(-)基因型频率(54.5%)显著高于对照组(39.1%)(χ2=6.140,P=0.013)。携带G STM 1(-)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是携带G STM 1(+)基因型个体的2.13倍(95%C I=1.079~1.831,P=0.013)。与同时携带G STM 1(+)和C Y P 1A1 M SP1 m 1/m 1的个体比较,同时携带G STM 1(-)和C Y P 1A1 M SP1突变m 2基因型的个体患胃癌的O R为2.327(95%C I=1.110~4.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结论单独的C Y P 1A1基因M SP1多态性与广西人群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G STM 1(-)基因型增加广西人群患胃癌的风险。G STM 1(-)基因型与C Y P 1A1 m 2突变基因型联合显著增加广西人群的胃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6.
负性肌阵挛(N M)是以突然快速的肌肉活动中断为特征的运动疾病。与N M相关的肌电图(EM G)是一个短暂的(<500m s)静息期(SP),而不在EM G活动增强(即肌阵挛)之前出现。本研究采用大脑内低频(1H z)电刺激方法,对运动前区皮质(PM C)、初级运动皮质(M I)、初级体感区(SI)和辅助运动区(SM A)在皮质NM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对3例癫痫药抵抗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通过立体EEG电极对PM C(2例患者)、M I(1例患者)、SI和SM A给予单个电脉冲(刺激时程3m s,刺激强度0.4~3m A),从双侧三角肌收集表面EM G。结果显示:①PM C或M I刺激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步态变化.方法:符合足底筋膜炎诊断标准的患者1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不同频率体外冲击波治疗,A组1 Hz,B组5 Hz,C组10 Hz,D组15 Hz.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足底压力和步态参数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18.
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剂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剂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为超声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A)组、单纯微泡剂(B)组、单纯超声(C)组和超声联合微泡剂(D)组。再按超声辐照60、90、120和150 s,C组分为C1、C2、C3、C4,D组分为D1、D2、D3、D4。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超声联合微泡剂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C3、D3组培养液中ROS活力显著高于A、B两组(P<0.01),SOD活力明显低于A、B两组(P<0.01),且D3组效应比C3组更为明显;C3、D3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A、B组(P<0.01),D3组高于C3组(P<0.05)。结论: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剂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外ROS的活力来诱导对细胞的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治疗接种于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VX2肝肿瘤的疗效。方法:将成功建立肿瘤模型的32只荷瘤兔随机分为4组(8只.组-1):A组,不作任何处理;B组,使用单纯核素131I治疗;C组,使用单纯低频超声微泡治疗;D组,应用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连续治疗。在2周治疗期间连续进行B超检查,观察各组肿瘤生长及体积变化情况。核素治疗后第1、2、4、8、14天分别对B、D两组行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并计算不同时间肿瘤区放射性计数值。治疗2周后取部分肿瘤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B、C、D 3组肿瘤体积及增长率均小于A组(P<0.05);B组放射性计数的衰减率明显高于D组(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B、C、D组坏死较A组严重,其中D组最明显。结论:核素131I联合低频超声微泡治疗时能够产生协同效应,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各种模式的互联网医院近年来增长迅速,推动其发展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大方向和必然趋势。方法:应用SERVQUAL模型、四分图模型等模型方法分析互联网医院的影响因素,探究提升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的途径。结果:本研究构建了6个维度,26条二级评价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分析,被调查者对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差距值皆小于0(服务质量较差),差值分布在-2.176~-0.147。四分图模型绘制结果中A4、B1、B3、B4、B5、B7、D1、D3、E3、F1位于A区(优势区),B2、B6、C1、C4、F2位于B区(修补区),A1、A2、A3、C3、E2、F3位于C区(机会区),C2、D2、D4、E1、E4位于D区(维持区)。结论:构建的互联网医院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标准,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可为互联网医院的持续改进与服务质量的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