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生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128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5)和对照组(n=63),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束后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治愈率为65.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愈率为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结脑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治疗及地塞米松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入异烟肼,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药物治疗。分别记录2组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周期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脑脊液转阴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可有效缓解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7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采用正规抗结核疗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疗法.结果 治疗组治愈23例,治愈率为88.46%, 对照组治愈8例,治愈率72.72%, 2组的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给药法对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难治性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0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静脉用药的对照组(52例)和静脉用药同时鞘内注射药物的治疗组(58例),对照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脑脊液、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结果 2组间一般临床资料无差异,2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治愈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鞘内注射用药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可缩短难治性化脑的平均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是儿童常见重症,早期缺乏特异性体征,中、晚期病人多遗留程度不等的后遗症。异烟肼静脉递增,大剂量药物可在短期内使血清、体液、脑脊液的药物浓度达最高水平。鞘内注射异烟肼可使脑脊液中即刻达到药物峰值浓度,短期内杀死大量结核菌,阻止了脑实质,脑膜病灶的继续破坏;鞘内注射地塞米松可使脊髓蛛网膜炎所造成的椎管梗阻迅速畅通,可防止脑脊液内高蛋白沉淀及纤维素形成所造成颅底粘连,预防了顽固性颅高压或脑积水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结核病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由于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的流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所致免疫功能损害宿主增多、卡介苗保护性不完善、酗酒、吸毒、贫穷、全球性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使结核病之发病率呈日益回升的严重趋势。结核病是继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由单一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最大杀手[1]。目前,全球约有1/3的人群被结核杆菌感染,据估计,2011年新发结核病病例约有870万例,其中约13%合并HIV感染,约有140万例死于结核病[1]。"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消灭结核病"是2012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主题,显示了全球对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甲氨喋呤(MTX)鞘内注射治疗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中位生存率及毒副作用。方法:对32例脑胶质瘤患者予以MTX鞘内注射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并随访计算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函数。结果:本组MTX鞘内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56.3%,中位生存时间为11.8个月,1年生存率为48.5%,2年生存率为12.5%。主要毒副反应有头昏、头痛,骨髓抑制,腹痛、腹胀,腰痛,脱发等。结论:对脑胶质瘤采用MTX鞘内注射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其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鞘内注射与非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观察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头痛及颈项强直消失时间、脑脊液涂片及进行培养转阴时间皆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的静脉注射,鞘内联合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病原治疗和综合辅助治疗,病原治疗应尽早,有效及长程。重症及晚期病人应采用“鞘内注药”的介入疗法,综合治疗包括激素的应用、降颅压、纠正离子紊乱、药物性肝损害治疗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23例患儿184次鞘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护理要点。方法 通过强调术前准备,熟悉鞘内注射治疗过程,注意预防不良反应。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取合适的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鞘内注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作者医院治疗的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患者均采用同时鞘内注射和静脉注射AMB并联合应用氟康唑或氟胞嘧啶治疗。结果痊愈4例,好转3例,死亡1例;鞘内注射后均有头疼、恶心呕吐及下肢麻痛等症状,并出现短暂性双下肢截瘫2例,尿潴留1例,意识障碍2例。结论反复行腰穿放脑脊液控制颅压并联合鞘内注射AM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肯定,但患者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由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TB)引起的脑膜非化脓性炎性病变,亦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最为常见的类型,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器官结核。结核在全球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结核疫情严重,是全球22个结核高负担国家之一,仅次于印度,位居世界第2位,而且我国结核耐药情况十分突出,耐药率高达46%。由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无腰穿禁忌症的 2 0例结核性脑膜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结果  14例痊愈 ,5例好转 ,自动出院 1例 ,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结论 对结核性脑膜炎辅以脑脊液置换术 鞘内注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故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并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表现及演变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采集新鲜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制片,经迈格姬染色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所有入组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平均(310.19±156.26)×106/L,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淋巴细胞比例为(66.56±14.08)%,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37),但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P=0.000,0.020)和浆细胞(P=0.001,0.004)比例升高,而且结核性脑膜炎组浆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P=0.001)。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为:早期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快,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持续较长时间;无效者则长期呈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结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3HRZE(S)/9HRE方案抗结核治疗,治疗组患者同时采用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然后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快于对照组,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和脑脊液压力下降的速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2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未发现与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脑脊液负流量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02—2013-02我院诊治的46例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观察组(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每组23例,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脑脊液细胞恢复时间、蛋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脑脊液细胞恢复、蛋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抗结核药物联合针刺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和脑积水是造成病人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9-01~2002-12采用脑脊液(CSF)置换及鞘内注射氢溴酸山莨菪碱(654-2)治疗SAH3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临床上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颅内真菌感染。多亚急性或慢性起病,以脑脊液中发现病原菌为确诊根据。其治愈率低,疗程长,死亡率高。治疗药物主要有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氟胞嘧啶等抗真菌药,但副作用大,尤其是两性霉素B,大部分病人不能耐受。近年来配合鞘内注药的开展,使治愈率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治疗时间。笔者在临床上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鞘内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