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采用SAS和SDS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对比两组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十预后观察组焦虑率、焦虑程度及SA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率、抑郁程度及SD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6个月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率较高,强调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依从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的影响。 方法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焦虑水平得分以及满意度得分情况。 结果干预后,2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 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试验组焦虑水平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水平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度升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极期焦虑水平,并对满意度提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先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9-1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辅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营养等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抗病毒的依从性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的抗病毒依从性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1,5.35,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季节性腹泻患儿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6例季节性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8%显著优于对照组(73.68%,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71.05%,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季节性腹泻患儿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惠儿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需要进行化疗的小儿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于负性情绪的程度评测:26例〉12岁患儿采用90项自觉症状自评量表(SCL-90),20例〈12岁患儿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并评价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患儿其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本身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而出现的各种情绪上的不适症状,提高患儿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42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6例)和对照组(30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良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1)。结论对骨折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6,P〈O.05);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QOL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心理状态调查及干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260例唇腭裂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0例)在接受常规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130例)实行常规护理。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其心理状态及干预效果。结果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存在很多心理问题,经心理干预后实验组患儿父母SCL-90总分、阳性项数及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等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存在很多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庞素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0):3962-3963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将4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结合心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疗效、抑郁情绪改善情况、随访2年后服药依从性及远期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率为35%,对照组为80.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复发率较低。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ITP的疗效,降低抑郁情绪及复发率,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杨茹 《华夏医学》2014,(3):25-2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尿毒症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期间,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72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73例,给予家庭随访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定期化验、门诊复诊、保持稳定情绪、做力所能及的事、参加社会活动)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100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85%,对照组患者为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评分提高,其中在饮食、精神、睡眠、疲乏、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上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结果患儿出现心理问题较多,通过心理护理干预,18例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6例年龄较小患儿渴望父母陪伴,依从性相对较差。结论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环境的复杂性,较长的治疗期及移植结果的预感性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患儿心理,进而影响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因而心理护理在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治疗依从性和情绪变化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AS和SD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张丽风  王启林 《黑龙江医学》2014,(12):1390-139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在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剔除不按时服药的23例患者后,观察组患者血压、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提高MS疗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将2006年12月-2010年12月的126例MS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及治疗依从性情况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而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90.5%)高于对照组(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07,P<0.05).[结论]在MS治疗过程中,重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以提高MS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痛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5例痛风致慢性关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2组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慢性痛风患者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