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3-1996年6月美国Medline资料库中无老年心梗合并心衰康复疗法的专题报道,国内亦然.作协作组报告13例,年龄60-80(平均68±5.94)岁.左室射血分数33%-50%(平均40.61±6.23%).10例为4周程序,3例为2周程序,康复程序结束时7例完成踏车试验(功率50~100瓦),2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达到Bruce 3级(4kph.坡度10^4).4例能上、下三层楼或步行300米,本组材料说明基本控制的心衰在严密监护下的康复医疗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2.
从病理解剖结果看,心肌梗塞区要到六周才有疤痕的修补.因此,过去认为心肌梗塞后必须卧床六周。由于卧床少动.带来各种并发症,致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68年即推荐心肌梗塞病人应及早进行康复活动。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老年患者13例.年龄60~80(68士5.94)岁.左室射血分数33%~50%(40.61%士6.23%).10例采用福建省老年医院的4周康复程序,3例采用泉州市第一医院的2周康复程序.程序结束时7例完成踏车试验(功率50~100W),2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达到Bruce 3级,4例能上、下3层楼或步行300m.结果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心衰基本控制)的老年患者在严密监护下进行康复医疗是安全、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12例),康复治疗组(Ⅱ组,12例)。康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执行3周康复程序。结果: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住院日显著缩短,运动贮量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 1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早期运动康复的疗效。方法 :将 13例老年 AMI分为低危、中危、高危组 ,分别完成 2、 3、 4周康复程序 ,其中 9例患者出院前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 :12例患者如期完成康复程序 ,生活质量及心率变异性明显改善 ,出院前生活均能自理 ,其中 9例运动试验测定的 METS达 5 .17±0 .71。结论 :老年 AMI患者病情平稳后 ,在密切监测、正确药物治疗下进行早期运动康复是可行、安全的 ,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有别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老年病人的预后,降低远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我们于1992年7月至1995年12月对5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不同期的康复治疗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的可行性,我们选择5例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惠按照我院制定的“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4周康复程序”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说明只要选择适当的病例,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有效地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也证实经康复医疗的患较常规治疗恢复得好。提出康复治疗必须以临床治疗为基础,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康复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塞康复医疗的可行性,我们选择5例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我院制定的“无并发症急性心肌梗塞4周康复程序”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说明只要选择适当的病例,在基层医院也能安全有效地开展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治疗。也证实经康复医疗的患者较常规治疗恢复得好。提出康复治疗必须以临床治疗为基础,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康复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执行福建老年医院急性心肌梗塞四周康复程序(1990年)。患者男47例,女17例,平均65岁、梗塞部位为:下壁25例,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8例,心内膜下4例,下壁 右室壁4例,下壁 正后壁3例,前壁 左室壁3例,前壁 下壁 右室壁 正后壁2例,其中≥60岁40例,大面积心梗12例,严重并发症19例,60例顺利完成程序,4例因合并室壁瘤心衰反复中止康复,总有效率93.75%,表明即使是高龄,大面积心梗,有严重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以步行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四周康复程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当前在我国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仍在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对AMI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开展并取得很大成就。但对AMI的早期康复医疗尚未能普遍开展。我们参照国内外经验对28例无并发症的AMI患进行了三周程序的早期康复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溶栓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疗效。方法:9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第Ⅰ组为常规治疗,第Ⅱ组为静脉溶栓治疗,第Ⅲ组为静脉溶栓+康复运动(4周程序)治疗。结果:4周内死亡例数第Ⅰ、Ⅱ、Ⅲ组分别有4、3、3例,出院后1年内死亡例数三组顺序分别是5、2、0例。结论:结果说明康复运动+溶栓可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心脏康复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影响康复治疗的有关因素,提示心脏康复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以运动为主的多项训练方法,可使患者恢复最佳生理、心理和职业状态;对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按正常康复程序进行康复治疗,而对有严重并发症者应在病情稳定后延期进行康复治疗;影响康复治疗的因素与患者的心梗面积、严重并发症、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心理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将24倒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随机对等分为常规治疗组(T组,12例),康复治疗组(Ⅱ组,12例)。康复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执行3周康复程序。结果:康复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住院日显缩短,运动贮量显增加,生活质量显提高。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75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老年组和青中年组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组30例,年龄62~83(68.3)岁,青中年组45例,年龄32~59(50.4)岁。其溶栓结果无显著差异,说明老年病人可以接受溶栓治疗,并取得较好效果,提示溶栓疗法不要单以年龄为条件。  相似文献   

15.
21例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2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活动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康复作用。方法:在病情稳定和心脏并发症控制后,让低危组病人完成2周康复程序,中、高危组病人完成3周、4周程序。康复程序采取个体化原则,以步行为主.结果:康复程序结束时低水平运动试验测定的平均代谢当量为3.95METs,全部病人均达到生活自理,大部分病人能从事轻体力活动。结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平稳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循序递增活动量地进行康复运动,尽管康复程序时间长短不同,但结束时均能达到一定的活动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16例老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坚持以合理的运动锻炼为主,配合药物对症处理的综合康复治疗,并以药物对症治疗的8例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疗1年休息与运动的HR、SBP及RPP下降非常显著(P<0.01);治疗3年,休息的SBP下降显著(P<0.05),其余休息与运动的各项指标皆下降非常显著(P<0.01),其中5例检测Mets,皆显著提高(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人,对照组10人,运动治疗组病人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进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发现: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纳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AMI患者168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84例,实施早期康复方案)和常规治疗组(84例,实施常规治疗)。比较康复程序结束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踏车试验及步行试验完成情况。结果:两组梗塞后心绞痛、再梗塞、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左室射血分数等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早期康复组程序结束时踏车试验(77.6%比95.0%),步行试验(65.4%比95.8%)完成率显著提高(P均0.01)。早期康复组因长期卧床后易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或P0.01)。结论在严密监护下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35%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方案是安全、有益的,可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佐治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心衰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年来,我们采用血府逐瘀汤辅佐治疗顽固性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3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符合1983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及1988年10月北京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定的血瘀诊断参考标准(合并冠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83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41例,常规护理)和运动康复组(4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运动训练)。疗程均为8周,随访12个月。患者心功能以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表示,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测定6min步行距离(6MWD),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代谢当量(METs),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表示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记录12个月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治疗8周时LVEF、LVEDd、NYHA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运动康复组LVEF[(54.7±6.2)%比(65.4±8.7)%]、LVEDd[(49.6±8.3)mm比(40.2±9.3)mm]、NYHA分级[(2.7±0.8)级比(1.9±0.9)级]改善更显著(P〈0.05);6MWD[(122.7±9.2)m比(175.6±8.7)m]和METs[(5.8±1.8)比(8.4±2.4)]也明显增加(P〈0.01),血浆BNP水平[(43.4±9.8)pg/ml比(31.7±8.9)pg/ml]明显降低(P〈0.05);运动康复组康复训练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12个月时,运动康复组MLH-FQ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8.9±7.9)分比(45.65=8.2)分,P〈0.053,因心衰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9.5%比24.4%,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