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是抑制性T细胞的一种亚群,能抑制效应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本文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在诱导移植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性、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2,维普数据库2000-01/2010-02以及运用Google网络数据库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结果与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产生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还能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很有希望成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风险预测的一项重要实验诊断指标,并且有可能通过调控移植后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来预防和控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但是,要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应用于临床尚有问题有待解决,例如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是什么,如何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人体内的活性以及怎样充分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骨髓腔内(IBM)及静脉内(IV)输注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大鼠骨髓移植(BMT)模型的骨髓造血、MSC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优化MSC输注途径及探讨MSC促进造血的机制。方法①MSC体内动力学示踪。②建立大鼠BMT模型。③实验分组:IBM组[MSC(IBM)+骨髓有核细胞(IV)];IV组[MSC(IV)+骨髓有核细胞(IV)];骨髓移植(BMT)组;单纯MSC组;照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④移植后观察受体存活、外周血常规结果及植入证据、骨髓MSC、CFU-Mix恢复及GVHD。结果①IBM途径输注MSC主要分布于骨髓。②MSC与骨髓共移植可以提高大鼠存活率:照射对照组、单纯MSC输注组均在预处理后2周内全部死亡;BMT组2周内存活率为70%;IV存活率为80%;IBM组存活率为100%。③MSC可促进BMT大鼠外周血象恢复:移植后第14天(+14天)移植组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BMT组,IBM组又明显高于IV组,+21天IBM组三系均恢复,IV组+21天白细胞计数恢复,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计数至+30天恢复正常;BMT组三系恢复延迟约2周。④MSC促进BMT受体骨髓MSC恢复和造血重建:+21天和+30天共移植组CFU-Mix和MSC克隆生长恢复均较BMT组快(P<0.05);IBM组优于IV组(P<0.05)。⑤植入证据的检测:BMT及共移植组存活大鼠外周血均检测到F344大鼠供体抗原RT1A’阳性细胞,比例>90%。⑥GVHD发生率:BMT组GVHD发生率为42%;共移植组无明显GVHD表现。结论IBM输注MSC优先定位于骨髓、极少丢失于非造血器官;输注MSC可促进BMT后造血恢复及提高受体生存率;MSC促进BMT受体骨髓MSC及造血干细胞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期,并降低GVHD;IBM输注途径效果优于IV途径。  相似文献   

4.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生存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深入研究cGVHD的发病机制,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强大的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组织再生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均有广泛应用,但cGVHD的应用研究才刚起步.现就cGVHD发病机制以及MSC治疗cGVHD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CD4+CD25+FOXP3+Treg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推测可能减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供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率变化,并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方法: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90例及其供者为研究对象,供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kg),1次/12 h,连续5 d后,采集干细胞;分别于动员前后采集供者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含量,及受者接受移植物中此类细胞含量;根据接受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分为高剂量组(细胞比例≥5%)及低剂量组(细胞比例<5%),比较两组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供者在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前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11.3%和1.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阳性组所接受移植物中该群细胞比例为3.4%,阴性组为1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移植造血重建后高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8.4%,低剂量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8.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因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应用能降低正常人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CD4+CD25+FOXP3+Treg细胞增加可以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费晓莉  刘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0,(45):8499-8502
背景: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在诱导移植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性、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1990-01/2010-02,维普数据库2000-01/2010-02以及运用Google网络数据库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性研究的文献。结果与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产生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同时还能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很有希望成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早期风险预测的一项重要实验诊断指标,并且有可能通过调控移植后患者体内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来预防和控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但是,要将CD4^+CD25^+调节性T细胞应用于临床尚有问题有待解决,例如CD4^+CD25^+调节性T细胞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是什么,如何提高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人体内的活性以及怎样充分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等。  相似文献   

7.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的稳态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淋巴细胞减少的情况下,T细胞群体可通过稳态增殖机制维持自身的数量,但其组成却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免疫系统的保护性能力降低而自身反应能力增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控制T细胞的稳态增殖,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的稳态增殖及其相关性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rISC)在致敏小鼠植入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致敏受者免疫排斥提供实验依据。BALB/c小鼠分为5组:致敏组、致敏及移植前7d应用5×10^5 Treg组、致敏及移植前13及7d应用5×10^5 Treg组、未致敏小鼠移植组(给予等体积的PBS对照)和正常小鼠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15只。移植当天给予致死量8Gy照射,然后将荧光标记的C57BL/6小鼠骨髓干细胞(BMSC)经尾静脉注入BALB/6小鼠内。在不同时间.最取血或器官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细胞归巢情况,同时记录生存状况,监测造血重建水平。结果表明,移植后12及24h,应用Treg组与致敏组相比,不同组织中荧光细胞归巢数量明显增多(P〈0.05);致敏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于照射后6—13d死亡,而分别应用5×10^5Treg1次及2次组小鼠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和16d,与致敏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Treg细胞组之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Treg能诱导致敏受鼠对异基因HSC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抑制免疫杀伤,延长其生存期,但未能完全诱导免疫耐受,最后致敏小鼠仍因HSC排斥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小鼠胶原性关节炎 CD4+、CD25+调节性 T 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 C57BL/6(H-2b)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Ⅱ型胶原性关节炎(CIA)模型组、MSCs 移植治疗组、甲氨蝶呤治疗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小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弗氏完全佐剂+Ⅱ型胶原诱导小鼠建立 CIA 小鼠模型。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进行 MSCs 细胞分选及鉴定。美国 BD 公司 FAcscal-iburTM 型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小鼠骨髓 MSCs 进行分选和鉴定。 MSCs 移植采用尾静脉注射,所含细胞数为2×106。移植后第42天全部处死动物观察不同分组小鼠的关节症状及肿胀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4+ CD25+浓度,收集数据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MSCs 移植治疗组小鼠关节的肿胀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Cs 移植组 CD4+ CD25+调节性 T 细胞的表达,与甲氨蝶呤治疗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 移植治疗小鼠 CIA ,能显著改善关节的肿胀度,并明显上调 CD4+ CD25+表达,故 MSCs 可作为一种新的替代细胞来源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沈元元  张爱梅  李庆  孙自敏  翟志敏 《临床荟萃》2008,23(21):1524-1527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 Treg)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Allo-HSCT后患者及24例健康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在CD4 T细胞中的百分含量。结果5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正常对照组与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组CD4 CD25高度敏感(CD4 CD25high)、CD4 CD25 CD127低度敏感(CD4 CD25 CD127low)T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85±0.582)%和(6.365±2.155)%vs(2.320±2.813)%和(7.515±5.457)%(P>0.05)。aGVHD组为(1.270±1.385)%和(4.575±3.900)%,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无GVHD组(均P<0.01);其中,Ⅱ~Ⅳ度aGVHD组显著低于Ⅰ度aGVHD组(P<0.01)。cGVHD组为(1.375±0.812)%和(5.620±1.770)%,低于无GVHD组(P<0.01);其中,广泛性cGVHD组低于局限性cGVHD组(P<0.05)。结论CD4 CD25 Treg的水平与Allo-HSCT后GVHD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通过监测CD4 CD25 Treg水平对临床早期诊断GVHD及判断GVHD预后、指导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后CD4+CD25+T细胞免疫恢复及其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复发的关系。采集27例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后不同时间内的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CD4+CD25+T细胞百分比和绝对数,同时比较该细胞亚群恢复与GVHD和白血病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中CD4+CD25+细胞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移植后30天CD4+CD25+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的20%,但在移植后3个月内恢复颇为缓慢,直到180天才恢复到正常水平的50%。CD4+CD25+细胞恢复与急性GVHD的发生无关,但是在慢性GVHD组CD4+CD25+显著增高。移植后1年内未发现复发与CD4+CD25+细胞绝对计数有关。结论:在骨髓移植后给予抗CD25抗体预防GVHD的治疗模式下,CD4+CD25+细胞恢复与急性GVHD的发生无关,但与慢性GVHD的发生似乎有关,而与白血病的复发的关系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供体CD4 CD25 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 13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CD4 CD25 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随访患者移植后Agvhd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Ⅰ (a)GVHD 5例, Ⅱ (a)GVHD 2例 ,ⅣaGVHD 1例.发生aGVHD组供体CD4 CD25 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为(1.52±1.25)%,未发生aGVHD组为(2.70±2.08)%,两组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供体CD4 CD25 免疫调控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受者aGVHD的发生有相关性,提高供体免疫调控T细胞水平有望减低移植后aGVH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活化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在allo—HSCT相关GVHD防治中的作用。用终浓度为10μg/ml的PHA于不同时间作用T淋巴细胞,以^3H—TdR掺入法检测T细胞增殖功能;以不同数量的MSC分别与活化T淋巴细胞作用,根据MSC数量不同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不加MSC)、B组(MSC2×10^4)、C组(MSC4×10^4)、D组(MSC8×10^4),用^3H—TdR掺入法检测作用前后T细胞功能,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结果显示,在终浓度为10μg/ml PHA作用下,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强,48小时达高峰。FCM检测MSC细胞表型表明:CD44、CD105、CD29、FIK1表达阳性,不表达CD33、CD34、CD45、HLA—DR。随着MSC数量增加,与共培养前相比,T细胞的SI值逐渐降低(P〈0.05),但C组和D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低数量MSC作用下,CD3^+CD4^+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25^+、CD4^+CD152^+高于对照组(P〈0.05);C组和D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4^+表达明显降低(P〈0.01),CD3^+CD8^+、CD4^+CD25^+、CD4^+CD152^+明显增高(P〈0.01)。结论:丝裂原PHA可以使T细胞活化;骨髓MSC在体外可以使活化T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表型发生改变,下调CD3^+CD4^+的表达,上调CD3^+CD8^+、CD4^+CD25^+、CD4^+CD15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0例原因不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20例正常非孕妇女及18例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妇女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水平。结果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CD4^+CD25^highT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7.89±1.16)%和(1.06±0.33)%,低于正常非孕组的(11.73±1.05)%(P〈0.01)和(1.36±o.53)%(P〈0.05),也低于第一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成功组的(9.67±1.87)%(P〈0.05)和(1.39±0.37)%(P〈0.05)。结论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的减少可能与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20例健康人、33例初诊ITP患者,22例治疗后ITP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和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将初诊ITP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重型组和轻型组,治疗后ITP患者根据治疗疗效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将各组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诊ITP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型ITP组明显低于轻型ITP组(P<0.01,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CD4+CD25high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组CD4+CD25highTreg细胞和CD4+CD25+CD127dimTreg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无效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在ITP发病、疾病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变化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外周血中雌激素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Treg细胞水平随雌激素的变化而波动,Treg细胞及雌激素水平在月经周期第13天最高,分别为[(20.72±2.24)%、(204.27±24.01)ng.L-1],在月经周期第3天最低,分别为[(11.27±1.23)%、(37.90±8.94)ng.L-1](均P〈0.05);Treg细胞水平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r=0.615,P〈0.005)。结论雌激素对体内Treg细胞的表达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4+CD25+和CD8+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节性T细胞(Treg)主要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对CD4^+和CD8^+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起抑制作用,因此在移植物抗宿主病、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重点介绍CD4^+CD25^+Treg和CD8^+Treg的作用机制,并简述调节性T细胞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是一种除主要表达CD25分子外,还表达CTLA-4和G ITR(糖皮质激素诱导的TNF受体)等的CD4 T细胞亚群,它不但是参与对自身抗原外周耐受的主要T细胞群,而且还作为对外来抗原应答的调节性T细胞,对于维持外周免疫耐受有重要意义[1,2]。已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病的易  相似文献   

1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体外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从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MSC,通过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记进行鉴定;将植物血凝素(PHA)及从人脐血中分离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刺激因素,经磁珠分选的人CD2^+ 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3H—TdR标记β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与MSC共培养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与MSC共培养10天后的CD2^+ T细胞内各亚群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MSC能明显抑制由DC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P=0.004),同时MSC抑制由PHA引起的T细胞增殖,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26),MSC培养上清液单独并不具备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与MSC共培养后的T细胞亚群中,Th2及Tc2亚群含量较共培养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MSC对由DC和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间相互作用及诱导T细胞亚群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