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人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人类活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测定活体组织灌注一直为核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氙-CT以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等。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平面回波技术以及螺旋CT和多层CT扫描技术的发展,灌注成像技术得以应用于临床。CT灌注成像与MR灌注成像比较,主要临床优势在于相对简单易行,且适于急诊检查,因此有其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90年代初Miles等犤1犦提出了CT灌注成像的概念,即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行同层快…  相似文献   

2.
常规磁共振(MR)检查对于颅内肿瘤的发现和定性有很大价值,但在估计肿瘤的恶性程度、区分肿瘤复发与放、化疗后坏死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限制。近年来,MR灌注成像(perfusion MR,PMR)通过测量几个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观察脑的微循环灌注,用于评价急性脑梗死、脑肿瘤、脱髓鞘病变以及治疗效果等,较常规CT、MR有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心肌灌注不足是多种心脏疾病早期的共同病理特征;定量评估心肌灌注对于诊治疾病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心脏MR(CMR)灌注成像无辐射且空间分辨率高,对心肌局部缺血区较为敏感。数值模拟技术可结合计算生物力学对心肌血流灌注过程进行仿真。本文就CMR和数值模拟定量评估心肌灌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在分子水平反映组织微血管分布和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该技术通过相关参数可半定量、定量地反应组织血流动力学信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无放射性且操作相对简单,因此广泛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体部及骨肌系统疾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表现出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不断发展的ASL技术,以其完全无创的特性在评价脑血管病、脑肿瘤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而在体部及骨肌系统疾病评估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随着MR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疾病的诊断、评估及监测治疗方面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临床通过DSA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患者30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5例,进行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应用真正快速稳态梯度回波序列(fast imaging employ steady state quisition,FIESTA)用于观察心肌的运动,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astcard gradient echo train,FGRE ET)用于心肌灌注首过时相MPd图像采集。反转恢复梯度回波序列(myocardial delay enhancement,MDE)用于完成心肌灌注延迟30分钟后MRI图像采集。应用GE AW4.0工作站DCEM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yocardial Imaging)心肌灌注图像分析软件,对左心室短轴心肌灌注首过时相图像进行分析,得到心肌灌注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观察曲线的上升斜率和信号强度的峰值。根据Brandt等描述的左心室短轴位与冠状动脉血管分布的对应关系,确定存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血管。冠脉造影使用日本岛津公司DAR1200双C臂DSA机,以冠状动脉管径≤50%作为有临床意义的狭窄的诊断标准。结果 通过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测定心肌低灌注区信号强度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斜率可以判定心肌缺血区域,判定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其中25例结果一致,5例结果不一致,符合率为83%。结论 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通过测定心肌信号强度以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升斜率量化指标,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结果与DSA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ATP负荷MR心肌灌注成像是一种无创性的测定心肌的血流的检查方法,通过这种无创性综合的检测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临床诊断及恰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超分辨率微血流成像(USRMI)基于定位追踪微泡而实现超声超分辨率微循环系统成像,近年来已用于生理和病理微循环成像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微血管系统的认识及疾病诊疗水平.本文对USRMI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讨应用MRI灌注技术对肝脏恶性肿瘤占位性病变灌注系数进行量化分析的价值。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肝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病例共28例(52个病灶),采用2DFSPGR序列动态增强首过期灌注成像技术进行MRI灌注成像研究。计算肝脏灌注系数(HPI)并进行分组比较,利用各组肝脏恶性肿瘤HPI分布特征,选择MRI灌注量化诊断的参考标准。结果所有病变的HPI均高于正常肝组织组。原发性肝癌的HPI明显高于转移性肝癌。应用HPI≥0.7作为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MR灌注成像技术可以对肝脏恶性肿瘤的进行量化分析,反应其血流灌注特点,有助于常见肝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兔闭合性颅脑外伤功能影像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兔闭合性颅脑外伤影像学模型,观察是否适合常规设备影像学功能成像研究。方法实验组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切除少许顶骨,自由落体装置撞击硬脑膜造成局限性脑挫裂伤。对照组10只,仅开骨窗,保持硬脑膜完整。术后3~72h行CT灌注(CTP)成像、MR常规及扩散加权、扩散张量成像。观察手术侧额顶叶的血流灌注、MR信号是否异常,病理学上是否有外伤性病变。结果实验组25只(83.33%)模型制作成功,手术侧额顶叶CT灌注异常、MR各序列异常信号,镜下可见急性脑出血、坏死及水肿。对照组功能影像学及病理学均无异常。两组CT灌注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兔闭合性颅脑外伤的影像学模型制作简便,成功率较高,常规影像学设备能显示其功能影像学异常。  相似文献   

9.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比剂首过MR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其在脑卒中的价值已经确立.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的生长与转移的病理学基础,且与肿瘤的分级有密切关系,MR灌注成像能无创性检测瘤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反映血管生成的情况,因此在脑胶质肿瘤中的应用也得到关注,其在胶质瘤分级、指导立体定向活检、检测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中有常规MRI无法取代的优势.本文从其在胶质瘤中的理论研究背景、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CT灌注成像技术中各种灌注参数本质上反映了脑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与肿瘤内部微血管密度的情况,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脑肿瘤,其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也不尽相同。研究不同性质不同级别脑肿瘤的绝对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及与肿瘤的相关性,对脑肿瘤的定性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灌注成像的发展、各种灌注成像技术在脑部应用的比较与CT灌注成像优势。  相似文献   

11.
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粒子(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是一种新型的MR成像对比剂。因其具血浆半衰期长及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摄取等特点,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组织灌注、网状内皮系统及淋巴结成像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本文就USPIO在肿瘤MR成像方面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灌注(perfusion)是血流通过毛细血管网,将携带的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的重要功能。利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灌注成像可测量局部组织血液灌注,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功能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参考价值。核医学对局部组织血流灌注成像的研究较早,USG、MRI、CT灌注成像技术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直径小于10 μm毛细血管组成的微血管网络是组织稳态的基础,维持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运行;其结构或功能改变将损害正常器官功能或导致疾病发生。超声超分辨率微血流成像可无创识别微血管,通过定位单个微泡并以亚波长分辨率跟踪其位移而生成微米尺度的血管和速度图,对于诊断和监测疾病发展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就超声超分辨率微血流成像起源、超声定位显微镜具体操作步骤及其临床前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人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人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人类活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测定活体组织灌注一直为核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氙-CT以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等。近年来,随着磁共振平面回波技术以及螺旋CT和多层CT扫描技术的发展,灌注成像技术得以应用于临床。CT灌注成像与MR灌注成像比较,主要临床优势在于相对简单易行,且适于急诊检查,因此有其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0世纪90年代初Miles等人提出了CT灌注成像的概念,即在静脉团注对比剂后行同层…  相似文献   

15.
传统MRI在骨关节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MR多种新技术的出现,包括扩散成像、灌注成像、MR波谱、T1 p、T2 mapping、超短TE序列、MR关节造影等,提供了除解剖学之外的功能和代谢信息,进一步拓展了MR在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FAIR)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名志愿者和18例脑肿瘤患者进行FAIR技术和磁敏感对比剂动态增强 (DSC) MR脑灌注成像.缺血性脑梗死患者45例,其中超急性期8例,按照自行制定的脑卒中方案进行检查,包括DWI和FAIR序列.结果 10名志愿者FAIR-△S和DSC-CBV都清楚显示随血流灌注的变化颅内灰质、白质和灰质团块的分布.18例脑肿瘤患者FAIR-△S显示11例肿瘤实质部分△S超过周围正常脑组织,3例△S与周围脑组织相仿,4例△S低于周围脑组织,所得结果与DSC-CBV一致.缺血性脑梗死45例在DWI均有阳性发现,39例FAIR发现明确的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FAIR灌注技术无需注射造影剂,是常规MR成像技术良好的补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灌注加权成像(PWI)在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单发转移瘤(n=12)或高级别星形细胞瘤(n=22)的MR PWI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PWI中,高级别胶质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强度恢复快速,而转移瘤在对比剂首过后信号回复缓慢且明显不足。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的rCBV值无显著差异;但高级别胶质瘤瘤旁及瘤周rCBV值明显高于转移瘤。结论:MR灌注成像能显示肿瘤及瘤周区域血流灌注特性,对单发性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动脉自选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MR灌注成像新技术,可测量组织血流量的绝对值,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当质子自旋状态与组织不一样的血液流入组织时,会引起组织整体磁化强度的变化,并可由MRI检测出来。ASL技术正是基于这点,根据血流的方向在成像平面的上游使血液中质子的自旋状态改变,即标记,待标记血对组织灌注时进行成像,并与无标记血灌注时同一部位的对照影像相减得到包含灌注信息的图像。由于标记像与对照像之间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小(约为静态组织信号的0.5%~1.5%),因此ASL灌注图像信噪比较低,需要对信号多次采集后平均处理。  相似文献   

19.
黄玉清 《磁共振成像》2011,2(6):446-455
长期以来,科研人员、放射科专家及核医学专家都在致力于MR/PET联合成像技术的研究.这一联合技术结合了MR成像所特有的性质(如极好软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及组织功能成像)和PET成像所具有高灵敏度特性,因而在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具有重大应用前景.西门子近期推出的BiographmMR系统率先在3T MR成像仪上完全...  相似文献   

20.
超声造影监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的监测方法主要有血液生化、病理检查、肾图、CT和MR灌注成像等,但临床应用均有一定限制。CEUS能实时动态观察肾脏血供,时间-强度曲线(TIC)各参数与肾血流灌注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敏感度及特异度极大提高了超声对肾病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