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探讨RH(-)红细胞在临床中的输血反应及效果。我们自1999年4月开展冷冻RH(-)红细胞,一年中我们对34例RH(-)冷冻红细胞在临床患者中的输血反应及其效果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检测,均未发生任何不良输血反应,输血效果检测也令临床较为满意。这一点解决了我市的稀有血型长期保存和输血问题。  相似文献   

2.
洗涤红细胞临床应用10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洗涤红细胞输注效果.方法 对2003年6月~2005年5月间输注100例洗涤红细胞及102例全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计算输注1U血液提升的Hb值、RBC值,并记录发生输血反应的情况.结果 洗涤红细胞组每输注1U洗涤红细胞提高Hb(34.8±9.75)g/L,RBC(1.035×1012±0.43×1012)/L,全血组每输注1U全血提高Hb(35.2±9.34)g/L,RBC(1.042×1012±0.41×1012)/L.两组治疗效果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洗涤红细胞具备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输血反应少、针对性强等优点,适宜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使用滤器制备去白细胞全血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技术,检测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变化,临床观察降低非溶血液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用白细胞过滤器和无菌接口的方法制备出50袋(规格为200ml)去白全血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剂,并对此进行质量检测,临床调查输血人次3 6328,临床选择23例(占总输血人次的0.0633%).既往有多次输血史,并且发生过2次以上输血反应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所发生的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我站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制剂,白细胞去除率平均为(99.84±0.05)%,过滤后白细胞残余量为(2.234±0.314)×106个/200ml.23例患者输注不去白血液制剂时出现输血反应率为5.43%;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时,输血反应率为0.047%.结论 白细胞滤器制备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白细胞抗体所致的同种免疫性非溶性输血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弊端,明确掌握输血适应证的重要性.方法 统计某医院2005年共1182份输血申请单的申请用血情况,分为单纯输注全血悬浮RBC血浆机采PC冰冻机采PC机采WBC以及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全血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结果 1182份输血申请单中,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申请单数比例高达20.5%;其中实施输注的798份临床用血申请单中,混合输注的悬浮红细胞成分血输血率(RBC%)占比高达32.6%.结论 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的危害性远远大于全血输注,混合输注的做法导致患者发生输血付反应和传播输血相关传染病的危险性成倍增加,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引起柠檬酸钠中毒,导致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以悬浮红细胞与异体血浆混合输注来代替全血输注,以提高临床成分血输血率,这与国家推行成分输血的宗旨(使临床输血更安全、科学、合理、有效)不符.  相似文献   

5.
李玉秋  赵凤绵  郭敏  孟童  陈筱麟  王丽莎  冯雪 《河北医药》2012,34(24):3812-3813
临床应用的血小板浓缩液(PC)有单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单袋全血提取的单人份手工血小板,由于单人份手工血小板含量低,患者需要输注数袋才能达到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为提高血小板的治疗效果,减少输血反应,节约血液资源为目的 ,我们探索了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和单人份血浆作为悬浮介质制备去白汇集血小板(去白汇集BC-PC)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悬浮红细胞由于治疗效果优于全血,不良反应相对少,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失血、慢性贫血的治疗。虽然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但由于其在保存过程中血液内各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会有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的形成而引发的输血反应,我中心在2011年11月接到1例由于去白悬浮红细胞中的血小板-白细胞聚合物引发的输血反应造成的退血,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实施去白红细胞输注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输血科74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悬浮红细胞输注治疗)和观察组(37例,去白红细胞输注治疗)。观察两组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T细胞亚群情况。结果经对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仅为2.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临床LDH、Hb、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LDH水平较低,Hb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实施治疗,建议采纳去白红细胞输注治疗模式,可有效改善患儿LDH及Hb水平并降低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小板输注次数及输血小板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调查2017年2月~2018年8月上饶市人民医院血液科170例患者血小板输注后输血反应的发生情况,根据同一例患者的输血小板次数分为M1组(<5次)、M2组(5~9次)、M3组(≥10次),根据有无输血反应史分为有输血反应史组和无输血反应史组...  相似文献   

9.
<正>现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1])(卫医发[2000]第146号)附件一"成分输血指南"中,对血浆制品(包括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注要求是: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或相容。理论上,非相容性血浆制品中的抗体可能会引起受血者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抗体滴度越高,溶血反应越严重。实际上,低效价抗体也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2])。现结合笔者工作中遇到的1例输注非相容性血浆制品引起轻微溶血反应进行调查与  相似文献   

10.
<正>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由于输注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制品或输注用具等产生的不良反应,且与原发疾病无关。输血反应可导致患者发生头晕、胸闷等轻度症状,而重症者也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危害严重。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86例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究输血反应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7—2014年在本院输血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早产儿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 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早产儿10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红细胞悬液组和洗涤红细胞组各54例,两组患儿给予相应的成分输血。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亚硝基硫醇(RS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洗涤红细胞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分别为(5.67±1.14)d、(31.26±5.14)d、25.93%和9.26%,均短于(或低于)红细胞悬液组的(8.22±1.58)d、(40.17±7.22)d、37.04%和16.67%(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血液流变学参数均减小,且洗涤红细胞组小于红细胞悬液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儿RSNO、SOD、MD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红细胞悬液组RSNO和SOD降低,MDA升高(P均<0.05),而洗涤红细胞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红细胞悬液可加重患儿体内的应激反应,洗涤红细胞较红细胞悬液更有利于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改善,对于符合输血指征的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60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析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60例大量输血患者中以输注红细胞悬液最多,占33.7%;血浆占22.4%。结论大量输血患者在各种成分血的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血液制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回收与回输自体血116例。监测术前、术中HR、MAP、SPO2、HB、Hct、plt的变化 ;测定红细胞悬液的Hct;记录每例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和异体输血率。结果 :(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液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 %。(2)回输后HR、MAP、SPO2、HB、Hct显著上升 (P<0.01) ,plt无显著变化。(3)回输红细胞悬液Hct为0.41~0.49。结论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血液保护技术 ,可大大节约血源和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洗涤红细胞( W RC ) 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 50例贫血病人,另一同病种病人 38例输全血 ( 剂量与洗涤红细胞相当)治疗后,比较 2组红细胞 ( ) RBC 、血红蛋白 H GB) ( 、红细胞压积 ( )的结果变 H CT化。结果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的 50例贫血病人其 RBC、H CB、H CT 水平明显高于输全血治疗后的 38例贫血病人 (P<0.01) 。结论 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贫血病人,尤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一种真空采血管内壁处理剂对甲功三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管与未经过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管生产的无抗凝真空采血管,对20例健康人进行采血测试,考察两种无抗凝管的血清分离效果及在三个不同的检测平台上总三碘甲状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值的差异。结果经过内壁处理剂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与未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采血后分离血清,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没有纤维蛋白挂壁情况;TT3、TT4、TSH在贝克曼DXI800、西门子Centaur、雅培i2000检测平台上检测,经过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的TT3均值分别为3.10、2.38、2.07 nmol/L,标准差分别为0.42、0.38、0.31;TT4均值分别为102.44、102.34、103.15 nmol/L,标准差分别为15.49、16.25、17.56;TSH均值分别为2.25、2.21、2.29 mIU/L,标准差分别为1.29、1.27、1.38;未经内壁处理的玻璃无抗凝管的TT3均值分别为2.06、1.99、2.08 nmol/L,标准差分别为0.28、0.48、0.30;TT4均值分别为102.82、103.46、101.80 nmol/L,标准差分别为16.48、16.66、16.17;TSH均值分别2.26、2.25、2.23 mIU/L,标准差分别为1.33、1.28、1.28。TT3在贝克曼DXI800检测平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某些检测平台上,真空采血管内壁处理剂L-720会对血清TT3检测造成干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对临床输血对象的临床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其预防和处理方式以期提高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方法对各种输入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此130例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反应在所有输血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为0.97%,主要的两种反应非溶血性发热性反应占所有反应的28.5%,过敏反应占67.7%,在各类血液制品中输注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占所有反应的49.3%,白细胞占1.5%红细胞占22.4%,血浆占26.8%,洗涤红细胞几乎为零。结论急性输血反应主要以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性反应为主,运用新的配血技术、血细胞过滤技术以及明确输血反应的对症治疗,科学有效处理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对贫血早产儿调节性T 淋巴细胞(Tregs)以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3月湖北省红安县人民医院儿科需要输血治疗的贫血早产儿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浓缩红细胞输注) 和观察组(洗涤红细胞输注)各48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regs的比例。结果:输血后两组患儿的输血量、输血次数、输血后血红蛋白以及输血后血细胞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前Treg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对照组Tregs比例比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但输血后观察组Tregs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呼吸暂停、体质量增加缓慢、喂养困难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0.4%、22.9%、36.3% 和(32.14±6.2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39.6%、14.6%和(41.25±8.16)d (P<0.05)。输血后观察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贫血早产儿输注洗涤红细胞后对Tregs无显著影响,并且有利于早产儿贫血临床预后好转,因此符合输血指征的贫血早产儿推荐使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大量输血对血糖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94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救治的严重创伤失血并输血患者391例的病历资料,将391例分为大量输血(24 h 内成年人输注红细胞悬液≥20.0 U 或0.3 U / kg 体重)组(n =156)和一般输血(24 h 内输血量﹤大量输血标准)组( n =235),观察并统计两组输血前空腹血糖(GLU0)、输血后3 d 空腹血糖(GLU3)、GLU3/ GLU0、MODS 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大量输血组GLU3、GLU3/ GLU0、MODS 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一般输血组( P ﹤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量输血并不能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 MODS 发生率及病死率,反而可能因促进血糖应激水平升高而引发MODS,导致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冯肖亚 《抗感染药学》2020,17(3):393-396
目的:探究妇科患者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其对策。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9年2月间医院妇科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1 098人次资料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分析其患者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特点;并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对输血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1 098人次输血治疗的病例中,妇科患者输血不良反应59人次,其发生率为5.37%,其中异体输血55人次(5.00%)、自体输血4人次(0.36%);非溶血性发热反应36人次(3.28%)、过敏反应23人次(2.09%);冰冻血浆输血不良反应21人次(1.91%),悬浮红细胞输血不良反应18人次(1.63%),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13人次(1.18%);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输血史>2次(OR值=2.149,95%CI为1.101~4.193)、输血量≥1 600 m L(OR值=1.879,95%CI为1.069~3.305)、发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30 mi(nOR值=2.022,95%CI为1.121~3.647),以及输血类型是妇科患者输血导致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患者输血导致不良反应主要有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而患者有输血史及其输血量、输血类型及血库发血至开始输血间隔时间是导致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血型检测是采供血机构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微量反应板法血型检测技术是血站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血型检测技术。用于ABO反定型的红细胞可分为自制红细胞悬液与商品红细胞试剂。自制红细胞悬液成本低,制备容易,但保存期短,人为影响因素较多,易造成血型错判。商品红细胞试剂使用方便,保存期长,但价格较贵。笔者对一种商品红细胞试剂与我站血型室自制红细胞悬液反定型血型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