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物性肝病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张栓龙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92-193
目的:对43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43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中草药占23.25%(10/43),抗结核类药占18.60%(8/43),抗肿瘤类药占13.95%(6/43),抗精神病药占11.62%(5/43),解热镇痛类药占9.30%(4/43),抗生素类药占6.97%(3/431,抗甲状腺及糖尿病药占6.97%(3/43),抗真菌药占4.65%(2/43),其他药物占4.65%(2/431。临床分型:急性药物性肝病41例,其中肝细胞型20例,胆汁淤积型19例,混合型2例,慢性药物性肝病2例。41例预后良好,1例转院,1例死于肺部真菌感染。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防范药物性肝病的发生,注意慎重选药和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2.
冉琴  王敏 《儿科药学》2008,14(1):52-53,55
药物性皮疹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探讨儿童药物性皮疹的年龄分布、皮疹类型、致敏药物及治疗的特点,本文对我院104例药物性皮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药物性皮疹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探讨儿童药物性皮疹的年龄分布、皮疹类型、致敏药物及治疗的特点,本文对我院104例药物性皮疹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43例老年药物性肝病住院病例分析,探讨老年药物性肝病的诊断及防治,提高对其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果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引起老年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生素17.23%,中药包括保健药14.71%,解热镇痛药12.71%。结论药物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的引起老年肝功能损害的病因,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对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  相似文献   

5.
151例药物性皮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良荣 《海峡药学》2009,21(2):140-142
对15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出现药疹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依次为头抱菌素类(27.11%)、青霉索类(18.07%)、解热镇痛药(13.86%)和中药针剂/中成药(12.05%)。药疹以荨麻疹型、固定型药疹和多型红斑型最为常见。药疹发生的同时可伴发其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胃肠系统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6.
小儿药物性皮疹1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疹是临床常见的药物反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随着各种新药的大量应用。导致药疹的致敏药物也有所改变。现将我院128例小儿药疹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星 《海峡药学》2008,20(11):138-140
对43例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诱发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抗生素比例最大(32.6%),其次为他汀类降脂药、解热镇痛药等. 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细胞型多见(65.1%).主要临床表现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及黄疸,肝功能受损以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32例(74.4%),好转11例(25.6%).  相似文献   

8.
患女,45岁,因发现盆腔包块半年余收住入院.月经规律,偶有腰酸及下坠感.妇检:宫颈Ⅰ度糜烂,右侧附件可触及约8 cm×7 cm大小包块,似与子宫分隔,质中界清,B超提示:①卵巢囊肿;②子宫肌瘤.于入院后d 4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在术前15 min,肌注苯巴比妥(海南新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01003)后即出现少许皮疹,以双前臂、手、双足踝周明显,术后又增多,瘙痒加重.查体可见双手足、前臂踝关节周围呈手套袜套样脱屑,脱屑后局部皮肤感灼痛,表面无水疱及渗出.追述其既往口服苯巴比妥30 mg,tid后皮肤出现少许皮疹,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药物性皮疹(苯巴比妥过敏).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im,10%葡萄糖酸钙10 mL,iv,甲氰咪胍注射液0.4 g,iv,2周后皮疹面积较前缩小,颜色变浅,后皮疹消失.  相似文献   

9.
氨氯地平引起药物性皮疹1例牛云枫,张玲凤,李风兰(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和浩特010050)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药疹氨氯地平是新一代钙通道阻滞剂,其药物动力学特性是作用时间长,每日用药1次可维持24h疗效。该药的副作用较硝苯地平少。我院在1...  相似文献   

10.
43例手足口病皮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郴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皮疹特点,为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护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5月至8月收住院的743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年龄以1~3岁患儿居多,占59.76%,男女比2.27∶1;发病高峰集中5、6月份;均有典型皮疹,以手和足最常见,其次为口腔、双膝和臀部。结论该病的高发年龄为1~3岁儿童,发病情况与儿童抵抗力低及不良卫生习惯有关。病情以轻型为主,预后良好,现行护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3岁,以“咳嗽、咯痰4d,加重伴胸闷1d”入院。患者入院时胸部 X 线片示双肺下野支气管感染征象;血 WBC 9.59×109/ L,N 78.6%,PLT 101×109/ L;CRP 25mg/ L;心电图未见异常。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活动自如,T 36.8℃,R 18次/ min,P 70次/ min,BP 140/75mm Hg。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相似文献   

12.
药疹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机体后引起的皮肤病,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疹,是药品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笔者根据有关文献报道作一简述,以提醒大家重视。1环丙沙星患者男,62岁。因感冒咽痛、咳嗽,口服环丙沙星250mg。2h后自觉双眼睑发痒,之后又服250mg,9h后出现双眼睑红肿、结膜充血;夜间口腔内起大量水疱并破溃;次日面部、躯干、四肢起红斑,并有大水疱等;T39℃。给予地塞米松(氟美松)30mg、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2g静滴,每日1次,2日后皮疹加重,出现双眼睑缘、口唇及口腔黏膜、上肢、小腿、躯干、双股部、龟头、包皮、阴囊、肛周等糜烂,并有脓…  相似文献   

13.
在医疗实践中,药物性皮疹是常见的也是很棘手的皮肤病。因此,回顾全身性用药的皮肤表现和重要的反应类型对临床医生是有利的。一、药物性皮疹产生的机理 (一) 免疫性的:这种类型的机制虽然是荨麻疹和血管炎现象的常见原因,但实际上只占药物性皮疹的一小部分。虽然大多数药物似乎都可以诱发某种免疫反应,但幸运的是极少引引病理改变。 (二) 非免疫性的:许多不同的因素都涉及到非免疫类型。它们包括遗传因素,同时合用其它药物,存在有关的疾病和感染、宿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干部,武汉市人。畏寒、发热1周伴咳喘5d,在门诊先给予白霉素头孢唑啉钠(先锋V号)等静脉滴注抗炎治疗,后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静脉滴注刚完,患者全身出现皮疹。诊断:①支气管哮喘;②药物性皮疹入院。既往患支气管哮喘10 a。入院检查:T38.4℃,P104次/min,BP13.3kPa/8kPa,R22次/min,急性面容,半卧位,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卅),颜面部大片斑丘疹,呈红色,躯干、四肢有较多斑疹,口腔粘膜、舌部多处溃疡,心率104次/min律齐,两肺闻及哮鸣音。化验:WBC:4.1×10~9/L,N:0.70,L:0.26,E:0.01,M:0.03。胸透:两下肺支气管炎症。入院后经头孢哌酮(后改头孢拉啶)口服抗炎,氨茶碱解痉平喘,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6 d后症状明显好转,皮疹消退出院。 2 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男,17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于2000年5月22日入院。查体:脉搏68/min,血压120/60mmHg,发育正常,记忆力、计算能力均正常,颅神经未见异常,右Rossolimo征( ),其余神经系统均未发现阳性体征。入院前在某医院查头颅MRI示左枕叶低密度影,诊断为“脑囊虫病”。入我院后查囊虫补体结合实验(-),血常规及B超、X线胸片等均未见异常。按脑囊虫病治疗,予吡喹酮0.1g,每日1次口服。2日后吡喹酮加量至0.1g每日2次口服。当总量至0.6g时,发现病人双手背有散在红色丘疹,瘙痒,压之褪色,随后颜面部、颈部、前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男性 ,49岁。既往健康 ,无过敏史。因腰痛 7个月 ,加重伴双下肢完全瘫痪 3d入院。血癌胚抗原为 647 0 0μg/L、消化道癌相关抗原CA1 9 9为 1 66 0 0U/ml。脊柱MRI示 :C5、T3、1 1、1 2 椎体骨质破坏 ,T1 2 椎体压缩性改变 ,脊髓受压变形。进一步行胸、腹、盆腔CT及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未见异常。遂行T1 2 椎体切除减压、骨水泥填充、Zeplat Ⅱ钢板内固定术。术后病理检查 :骨转移性乳头状腺癌。给予顺铂(DDP)、羟基喜树碱 (HCPT) (拓僖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联合化疗 (DDP30mg,静脉滴注 ,第 1~ 5天 ,HCPT 1 2mg ,静…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皮疹及其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振华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5,16(15):1199-1200
1药物性皮疹的概述及临床表现药物性皮疹,顾名思义,是因用药而引起的皮肤粘膜炎性反应,且每次发作的皮疹均固定在初发部位。其病因分为2类,一类属变态性,与药物作用及剂量无关;另一类属非变态性,与药物作用和剂量有关。药物性皮疹通常在首次用药后4日~20日内发作,再次用药后则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6岁,住院号220861,于2004年2月中旬无明显诱因渐起右侧胸痛,变动体位或深吸气时尤为明显,有时伴盗汗,到我院门诊检查胸片疑为右侧包囊性积液收住我院。入院体查:PE:T 37·2℃,P 88次·min-1,R 22次·min-1,BP 105/60 mmHg;血常规:WBC 4·9×109·L-1,N 72%,RBC 4·02×1012·L-1,Hb 103 g·L-1,Pt310×109·L-1,大小便常规、E5A、生化全套均未见明显异常,PPD-IgG,PPD-IgM均为阴性,ESR 47 mm·L-1,血培养无细菌生长,复查胸片考虑为肺部感染。B超示:双侧胸膜腔未见明显积液,心电图正常。3月1日~5日给予0·9%氯化钠注…  相似文献   

19.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因头晕、耳鸣1月加重3天入院,CT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入院后给予 5%葡萄糖500ml加尼立苏50ml静脉滴注。开始液体滴速为14滴/分,病人无不适,每半小时测量血压正常。2小时后液体滴速加至28滴/分,半小时后病入出现面色潮红,头部胀痛。测量血压偏低,故减慢滴速至20滴/分,1小时后病人双臂出现对称性红斑,继而波及全身,并伴有搔痒。患者未服用其它药物,也未曾食易致敏食物,故临床认为是尼立苏引起的药物性皮疹。立即停用尼立苏,给予息斯敏口服,同时给予炉甘…  相似文献   

20.
阿莫西林干糖浆即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由于其比较稳定,不易分解 ,耐酸产品也较纯,用前不用作皮试,效果尚可,故临床应用较广泛.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曾发现1例阿莫西林干糖浆致药物性皮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