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疹冲剂治疗急慢性湿疹9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疹冲剂治疗急慢性湿疹90例李月玺,张晶,翁超明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北京100044)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具有多形性,易于渗出、瘙痒严重等特征。笔者根据中医对此病的病机认识和多年临床经验,配制成“湿疹冲剂”治疗此...  相似文献   

2.
防治湿疹     
湿疹是一种多样皮损,瘙痒糜烂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相当于中医的“湿疹”,“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湿疹具有多形性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覆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男女老幼皆可发病,而以过敏体质者为多见,冬季易于覆发,也可无季节差异,急性者多泛发全身,  相似文献   

3.
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严传强*主题词肛门,湿疹,急性/外治法敷法青黄散/治疗应用急性肛门湿疹是肛门部常见病,主要表现为肛门瘙痒、皮疹、渗液等,属于祖国医学“肾囊风”、“风湿疡”等范畴。笔者近年来用青黄散治疗急性肛门湿疹67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祛湿汤与湿疹膏治疗肛周湿疹的疗效差异。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祛湿汤外洗,对照组采用湿疹膏外用,在皮损面积、瘙痒评分、临床疗效等方面对2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各个疗程后2组皮损面积、瘙痒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2组各个疗程后皮损面积、瘙痒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疗程2与疗程3的皮损面积、瘙痒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2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祛湿汤治疗肛周湿疹中在改善皮损、瘙痒等症状上优于湿疹膏。  相似文献   

5.
外耳湿疹临床以渗出、瘙痒、易复发为特征.因后期可影响听力,所以控制其反复发作为治疗原则.笔者用湿疹膏治疗外耳湿疹108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耀湘  王康生  李红  吴洁贞 《新中医》2017,49(11):93-95
目的:观察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湿疹3号,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疗程均为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面积、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12例。结论: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效果优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  相似文献   

7.
姜世梅 《中医药学刊》2006,24(5):967-967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本科上千人门诊病人中,湿疹患者占据首位。湿疹是容易反复发作的常见病。患此病的患者,每天沉浸于阵发性剧烈瘙痒的困扰中,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休息、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科在临床实际中,自拟了“湿疹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湿疹汤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5例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5例用湿疹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皮损程度(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疹汤治疗亚急性湿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拟“湿疹散”治疗顽固性湿疹28例,其中病程长者达7年以上,短的为3个多月。均属用中西药治疗无效或少效,并反复发作者。经用本方治疗,全部获愈,介绍如下。药物组成:黄柏、黄连、大黄粉各10克,白鲜皮、苍术粉各15克,冰片3克,炉甘石粉10克,醋酸强的松50毫克,扑尔敏110毫克。将上药混研为极细末,加凡士林60~100克搅匀,涂搽患处。日3~4次。有渗出液者,将干粉匀撒患处,无须包扎。例1.李×,女,58岁。1984年2月16日诊。三个月前左手臂上长一疖子疮,并发感染,湿疹四布,漫延浸淫,瘙痒难忍,彻夜不  相似文献   

10.
肛门湿疹是肛肠科的常见病之一。祖国医学称之为“湿疹证”,又称“痤痱”。西医认为是变态反应的一种皮肤病 ,我科从 1995~ 1999年利用自制湿疹膏治疗肛门湿疹患者 10 4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0 4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15岁 ;男 6 8例 ,女 36例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7天。1.2 临床症状 :大多数患者肛门周围有瘙痒或剧痒、刺痛感、烧灼感 ,有的有分泌物或糜烂 ,色素沉着 ,皮肤粗糙 ,有的局部皮肤皲裂、苔藓化等症状。1.3 治疗方法 :1外薰药 :苦参、白鲜皮、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花椒…  相似文献   

11.
湿疹是一种具有分布广泛,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特点的过敏性皮肤病,属中医“湿疮”“浸淫疮”范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中我们用火针围刺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湿疹属于中医学“湿疮”的范畴,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皮肤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瘙痒,对患者的健康与生活造成困扰。“标本缓急”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诊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治则。将“标本缓急”理论运用于湿疹的治疗当中,在治法上,急性期湿疹以清热利湿、祛邪为主;亚急性期湿疹健脾祛湿、扶正祛邪兼施;慢性期湿疹治以养血润肤、扶正补虚;或针对患者症状,急性期时止痒、收湿,慢性期时滋阴、润燥,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稳定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湿热蕴积,其临床特点为自觉瘙痒、多形性损害、对称性分布、浆夜性渗出、反复发作易成慢性。治疗比较棘手。笔者自拟湿疹散治疗湿疹6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2-68岁,平均26岁;病程14天一3年。平均36天;其中头部湿疹3例,耳部5例,四肢部兀例,躯干部18例,阴囊处12例。[治疗方法]药物组成及配制:轻粉2份,滑石粉1份,冰片2份,独心大葱葱白若干段,豆秸若干(燃火用)。将轻粉、冰片研末与滑石粉混合,用独心大葱盛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湿疹膏治疗湿热型肛门湿疡病的临床观察。方法: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湿疹膏,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两组均涂抹于肛周病变局部。结果:两组瘙痒、皮疹面积、皮损形态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瘙痒计分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皮疹面积及皮疹形态计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疹膏治疗湿热型肛门湿疡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湿疹是一种以表皮肥厚、苔藓样变和丘疱疹为特点,并伴有瘙痒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西医治疗顽固湿疹虽起效快,但易反复发作继而加重。本文通过临床所见顽固手湿疹及头皮湿疹做为典型病例,深入分析湿疹的中医病因病机,采用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湿疹的优势,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湿疹具有剧烈瘙痒、多形性损害、反复发作而缠绵难愈等特点。现代医家多认为湿疹发病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三邪为主,且有内、外因之分。唐志坤治疗湿热型急性重度湿疹1例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于2018年4月30日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美容皮肤科就诊。周身散在红斑丘疹伴瘙痒7年  相似文献   

17.
湿疹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总由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等等不同的名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一般选用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但停药后很快复发,长期应用易引起许多不良反应。而中医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湿疹可以减小其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提高疗效。临床辨证论治,各家分型不一,综述如下。1 一般分型经典辨证论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彭蕾蕾 《河南中医》2016,(5):850-85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湿疹方,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皮损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瘙痒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皮损表现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及皮损表现。  相似文献   

19.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加味四妙饮加减在临床中治疗急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损多样且具有渗出倾向、瘙痒、易于反复发作为特征。中医称之为湿疮。湿疹根据皮疹和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期。急性期常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液等,多对称分布。亚急性期以结痂及鳞屑为主,伴少量渗液。慢性期则以皮肤粗糙增厚,按之较硬,呈暗红或紫色,皮损表面附有鳞屑。而慢性湿疹则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常达数年,甚至更长,且伴有剧烈瘙痒,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现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