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采用正常的造血干细胞替代病态骨髓,通过重建患者的造血系统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同时重建的还有患者的免疫系统[1]。移植后绝大部分患者会获得完全或持久植入,偶有骨髓功能不恢复或短暂植入后又排斥的情况。此例患者在第一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6d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脐血造血干细胞(UCBSC)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不同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增殖潜能强,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但存在T、NK前体细胞,可经细胞因子体外扩增产生免疫活性细胞。临床应用表明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SCT)后,造血植入的成功率稍低干骨髓移植(BMT),尤其血小板恢复慢,故大部分用于儿童患者,但是尽管进行HLA配型1~3个位点不合的UCBSCT,造血植入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轻;UCBSC可经体外CD34~+细胞扩增或免疫细胞的定向扩增,从而提高其造血植入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均已试用于临床取得成功。这些研究提示UCBSCT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用PCR-STR检测观察比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骨髓和外周血嵌合状态和植入状态。方法提取17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中的供者外周血及受者移植前后各阶段外周血和骨髓的DNA,PCR PCR-STR检测扩增15个基因位点,和1个性别位点AMEL。用遗传分析仪进行毛细管电泳,确定基因位点,根据基因型的差异选择嵌合率计算公式,分析植入情况和嵌合状态。结果12名患者完全植入,骨髓和外周血的PCR-STR结果一致;1名患者骨髓PCR-STR显示为持续未植入,外周血PCR-STR显示为短期混合植入;4名患者骨髓和外周血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不一致,骨髓PCR-STR显示嵌合状态时间明显早于外周血(P<0.05)。结论PCR-STR是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体是否植入的灵敏、准确度高的方法,骨髓嵌合状态的变化的出现早于外周血,混合嵌合状态对白血病复发有预警作用,骨髓嵌合状态的早期变化对实施临床干预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的潜能,在骨髓中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并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为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增殖与分化提供良好的微环境.有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作用.这种对移植免疫的影响可能与其保护MHC相合造血干细胞逃脱抗原识别,抑制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有关.本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表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移植免疫的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脐血造血干细胞(UCBSC)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不同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表型特征,增殖潜能强,免疫系统相对不成熟。但存在T、NK前体细胞,可经细胞因子体外扩增产生免疫活性细胞。临床应用表明进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SCT)后,造血植入的成功率稍低于骨髓移植(BMT)。尤其血小板恢复慢。故大部分用于儿童患者,但是尽管进行HLA配型l~3个位点不合的UCBSCT,造血植入后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轻;UCBSC可经体外CD34^ 细胞扩增或免疫细胞的定向扩增,从而提高其造血植入和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VL),均已试用于临床取得成功。这些研究提示UCRSCT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因子(SCF)为迄今所发现的作用于造血最早阶段的细胞因子。它在维持适宜的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干细胞的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并且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SC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而且,低的骨髓血浆SCF水平与病人骨髓前体细胞呈白血病性生长方式有关。体外加入外源性SCF可刺激MDS病人造血前体细胞集落形成,部分地恢复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引言 造血干细胞(HSC)移植的潜在优点包括避免骨髓的穿刺和麻醉,能扩大适宜病人群,包括那些骨髓已被肿瘤罹患或先前骨盆接受放射疗法的病人,这些常妨碍骨髓采集。另一优点是髓细胞和血小板的植入加快,明显降低临床支持要求,如使用血制品,抗生素和缩短了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造血干细胞在含有造血生长因子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可以增殖。利用此特点可用小剂量骨髓、外周血或脐血分离获得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用于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的骨髓支持以及基因治疗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造血干细胞在含有造血生长的体外培养体系中可以增殖。利用此特点可用小剂量骨髓、外周血或脐血分离获得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用于肿瘤病人化疗、放疗的骨髓支持以及基因治疗等,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蔡银科  张德葵  黎婉斌  林晓岚 《全科护理》2013,11(14):1291-1292
[目的]观察慢性肝衰竭病人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经皮经肝门静脉移植治疗时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46例慢性肝衰竭病人行经门静脉植入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并给予有效的护理。[结果]46例病人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全部成功,未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肝衰竭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磊  汪菊萍  李娟 《护理研究》2010,(2):339-340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急性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病人需接受由大剂量化疗药物和放射线照射等组成的预处理方案。预处理以及骨髓受抑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导致病人出现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神经系统损害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少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屠燕 《护理研究》2006,20(32):2954-2956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病人,经冠状动脉植入从自体骨髓液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在手术不同时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结果16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均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安全、有效。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胚胎干细胞造血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体外具有一定的造血支持作用 ,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促进其植入。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应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作为一种新的分化体系的可行性。首先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然后利用扩增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共培养 ,通过造血集落培养和RT PCR观察造血分化的特点。结果表明 ,分离、扩增培养至第四代之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 ,高表达Sca 1,CD2 9,CD4 4和CD10 5 ,而CD34和CD4 5等造血与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呈阴性 ;特异性诱导体系内传代后 (>4代 )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与悬浮分化体系相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初始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含有显著增加的拟胚体形成细胞而没有造血集落形成细胞。此外 ,RT PCR检测发现 :共培养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ct 4 ,而造血标记Flk 1,GATA 1和 β H1为阴性。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胚胎干细胞的初始分化 ,但是共培养体系来源的拟胚体产生造血集落的能力显著高于悬浮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供者造血干细胞(HSC)的归巢和植入直接影响移植的效果.HSC位于骨髓微环境即HSC龛中,并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调节其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维持骨髓造血功能动态平衡.近期,研究者们采用不同的创新方法观察移植后骨髓中HSC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发现骨髓微环境对HSC稳态起重要作用,同时HSC也对“龛”的完整性形成必不可少.现就HSC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归巢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 (HSC)归巢是指HSC通过静脉移植经外周血循环进入受体后 ,经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介导的其在骨髓内的识别与定位。归巢包括一系列过程 ,以移植的干细胞滚动粘附于骨髓血窦内皮始 ,继之以稳定的粘附并穿行内皮细胞 ,最终达到血管外骨髓微环境并开始重建造血[1 ] 。尽管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但调节造血干细胞归巢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2 ] 。同淋巴细胞归巢一样 ,HSC归巢也是由粘附分子和趋化分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HSC、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目前已知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7.
高剂量的化疗结合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已获得初步成功,但肿瘤复发仍然是移植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含有微小残存癌的造血干细胞提出物的回输可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造血干细胞提出物中微小残存癌的检测及其对病人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一方面能自我更新,一方面能分化成各种间质细胞: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等。体外研究表明,MSCs能逃避免疫反应,并具有免疫调节效应,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抑制T细胞增殖;动物实验发现,MSCs能延长异基因皮肤移植物的存活率;I期临床实验显示,MSCs与造血干细胞共移植可以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促进自体或异基因造血细胞的植入。因此,有望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指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极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包括骨髓移植 (BMT)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是把不同来源的造血干细胞输入经预处理后骨髓极度受抑制的病人体内 ,使其增殖分化或替代病理性造血干细胞 ,以达到重建造血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1]HSCT后病人一般需经历初期、假愈期、极期及恢复期。其中 ,极期是整个移植过程的关键 ,一般指移植后 7~ 2 8天。此阶段病人全血细胞减少 ,白细胞降为零 ,血小板在 10 0 0 0 0以下 ,免疫力极度低下 ,极易发生严重的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加之整个移植过程需在无菌层流病房 (LAFR)中对病人实施全环境保…  相似文献   

20.
高剂量的化疗结合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肿瘤已获得初步成功,但肿瘤复发仍然是移植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含有微小残存癌的造血干细胞提出物的回输可能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造血干细胞提出物中微小残存癌的检测及其对病人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