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化学药物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采用美国和欧洲药典收载的真空薄膜过滤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化学药物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贴膜法明显高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平皿菌落计数法.结论:贴膜法对化学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2.
一般用途的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验证薄膜过滤法用于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开放式滤器将贴膜法与薄膜过滤法连用消除抗生素的活性。结果:菌落回收率80%以上,45批次的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全部符合规定。结论:贴膜法用于菌落计数方法可行;薄膜过滤法可用于控制菌检查。为2005版《中国药典》抗生素滴眼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提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宋勤  杜平华 《中国药事》2006,20(1):46-48
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可提高中成药微生物的检出率。采用薄膜过滤法与贴膜法联用的方法,对抗菌中成药进行了活菌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贴膜法回收率明显高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平皿菌落计数法和培养基稀释法。贴膜法对抗菌中成药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4.
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平华  陈涛 《海峡药学》2002,14(6):84-85
目的 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阿莫西林污染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滤膜过滤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阿莫西林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试验。结果 贴膜法、洗脱法、平板计数法细菌数检出率分别为66.6%、13.3%、20.0%,回收率分别为59.2%、3.1%、9.5%。结论 贴膜法作为阿莫西林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
抗菌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选择正确的检查方法,提高抗菌药物微生物的检出率。方法 采用薄膜过滤法贴膜法(以下简称贴膜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活菌检出率、回收率、增殖值试验。结果 贴膜法明显高于中国药典收载乎皿菌落计数法和卫生部1986年颁布的药品卫生检验方法收载的洗脱法。结论 贴膜法对抗菌药物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6.
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潘强  易大为  孙永超 《中国药事》2008,22(5):424-426
建立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法、离心集菌培养基稀释法对五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确立了五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表明,羚羊感冒片用常规法,牛黄解毒片用培养基稀释法,三黄片和双黄连片用离心集菌法,银翘解毒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磷酸氯喹片微生物限度的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和1107,采用平皿法及培养基稀释法建立磷酸氯喹片的微生限度检查方法.结果:对4个厂家7批产品行常规平皿法检查,B、D厂家3次试验各菌株的回收均在0.5~2范围内;而A、C厂家检查,不能消除本品对铜绿假单胞菌或枯草芽孢...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复方羊角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低速离心沉淀集菌与培养基稀释联用法、培养基稀释法、常规法.结果:稀释剂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大于80%:阴性对照组未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检出阳性试验菌.结论:可以用该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复方羊角片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痔特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常规法和培养基稀释法。结果:痔特佳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结论:确立了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咽炎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提供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要求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培养基稀释法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均高于70%;控制菌采用常规法进行检查。结论:咽炎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陈香露白露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试验指导原则,用委托厂家3个批号的陈香露白露片进行验证试验,以考察确定陈香露白露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首先用常规法进行预试验,初步考察该样品对试验菌检测的影响,然后根据预试验结果,用离心沉淀集菌法进行再试验.结果:常规法试验时,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小于70%.控制菌检查检出试验菌.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试验时,可以有效消除抑菌作用,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大于70%.结论:采用离心沉淀集菌法可以有效消除抑菌作用,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12.
复方鱼腥草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适合复方鱼腥草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促进以品种确定方法工作的开展.方法:对由6个生产企业提供的涉及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沉淀集菌法的复方鱼腥草片细菌计数检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的要求进行再验证.结果:验证数据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产企业的样品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细菌计数方法检查,试验菌回收率均达到要求.结论:可将复方鱼腥草片的微生物限度细菌计数检查方法统一为培养基稀释法.  相似文献   

13.
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茵法、离心集茵培养基稀释法对六种中药进行方法验证。结果:复方川见精片用常规法,复方丹参片用培养基稀释法,复方黄连素片和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用离心集茵法,复方鱼腥草片和维C银翘片用离心集菌加培养基稀释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结论:确立了六种中药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王戈 《北方药学》2012,9(8):11-12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以回收率对方法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采用常规法,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结论:清热解毒片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5.
克拉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岚 《中国药事》2007,21(8):606-608,611
建立克拉霉素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采用人工加入5种阳性对照菌测定其回收率.根据回收率试验结果,克拉霉素片对细菌抑菌作用强,必须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才能彻底消除其抑菌作用.该法可用于克拉霉素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6.
杨帆 《首都医药》2010,(24):42-43
目的建立消癌平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根据该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按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验证试验指导原则",用委托厂家3个批号的消癌平片进行验证试验,以考察确定消癌平片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结果常规法试验时,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大于70%。采用平皿法试验时,无抑菌作用。结论本法不会对消癌平片可能存在的各类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可用平皿法进行消癌平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7种中药制刑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7种中药制剂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舒筋活血片、元胡止痛片、麻仁润肠丸可采用常规法.鼻舒适片、抗病毒片、小儿解感颗粒用培养基稀释法,消炎利胆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检查;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控制菌检查均采用常规法。结论确立了7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一种能客观地反映复方磺胺类抗菌药物中微生物污染状况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3种不同方法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对几种方法的阳性菌回收率结果进行数理统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要客观、真实、准确地检查出复方磺胺制剂的微生物污染状况,不能采用单一的钝化剂中和法,而需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结论:沉降法、钝化剂中和法、离心法综合应用是复方磺胺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阿魏酸钠片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5株阳性菌的回收率结果进行数理统计。结果 阿魏酸钠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薄膜过滤法能有效去除其抑菌活性。结论 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客观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可行性强,能达到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李志红  王小妮  付彬 《中国药业》2009,18(24):40-41
目的研究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确认丹鹿通督片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果丹鹿通督片的控制菌采用常规法检出,细菌计数采用低速离心-薄膜过滤法,霉菌、酵母菌常规法检出。结论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