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黄荣道  杨杰  杨声灼 《内科》2009,4(1):35-36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抢救老年肺部感染重症病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灌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治疗效果。结果灌洗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抢救老年肺部感染重症病例疗效确切,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彭小梅  唐盛  龚智峰  闭闵  吴潮清 《内科》2008,3(5):677-679
目的探讨简易血液灌流在突发急性重症中毒事件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急性中毒急救成功率。方法对58例重度急性中毒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单纯血泵、血透穿刺针、血透动静脉管路建立体外循环,用HA230型树脂血液灌流器,进行床边简易血液灌流。结果28例中毒患者病情稳定留在原医院继续治疗,病情稳定后向有条件的医院转诊深化治疗26例,现场抢救无效死亡4例。最终抢救存活52人,死亡6人,抢救成功率89.66%。结论血液灌流是临床上极为有效的急性中毒的救治方式,对于重症毒物中毒的现场急救,简易血液灌流可迅速在病人床边实施,有着广泛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纳洛酮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纳洛酮与葛根素注射联合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消失和重症患者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重症清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纳洛酮与葛根素注射液联用是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有效药物,使用方便,作用迅速,疗效可靠,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急护理对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效果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本次对照研究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2年1至2016年12月期间以急诊方式来我院急诊室就诊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00例。入选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需要以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50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诊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应急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48h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临床中毒症状消失、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重要器官功能无损害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8.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43/50),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应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群发性重症毒蕈中毒患者血液净化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比较采用血液净化(包括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联合内科常规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64例重症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毒蕈中毒常有肝、肾、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消化道、凝血等多脏器、多系统损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显示(APACHEII评分),随分值增加,病死率递增。40例联合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净化,治愈率为75%(30/40);24例药物治疗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仅为25%(6/24),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00)。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Au、、AST、TBil、DBil、GLB、Bun、HBDH、PT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而治疗后ALB、TD、Cr、CK、CKMB等指标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毒蕈中毒患者随脏器损害增多,病死率递增,血液净化治疗对抢救重症毒蕈中毒有肯定的疗效,能较好的清除毒蕈毒素,减少毒素吸收,减轻肝、肾功能损害,改善凝血功能,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根据病情需要及早行血液净化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93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及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无效者改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转复成功率为82.61%,维持率88.67%.总有效率7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11%、60.00%、54.50%).且部分无效病例使用胺碘酮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品治疗,观察组给予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用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不良反应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更好,治疗期间加强安全护理措施,有利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科四联综合疗法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8岁~65岁,平均年龄46岁.病情轻重不一,其中8例合并心脏、肺脏、肾脏2~3个脏器的功能衰竭,7例合并一个脏器功能衰竭.对上述15例患者采用内科四联综合疗法治疗.即一早期有效的抗休克处理.二早期大剂量生长抑素应用.三早期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四早期促使全消化道活性胰酶排泄.治疗后对其住院天数和抢救成功率进行观察结果15例患者均在治疗后1d~10d临床表现逐渐好转,随着腹部情况消失,休克纠正,心脏、肺脏、肾脏等脏器的功能逐步恢复正常.15例患者抢救成功13例,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1.5%.住院天数25d~49d,平均37d.结论内科四联综合疗法对重症胰腺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阿托品联合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长托宁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托品+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93.94%,病死率为3.03%,对照组治愈率为69.70%,病死率为15.1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中间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18.18%和3.03%,对照组分别为57.58%和24.2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和长托宁是类似的两种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特效药物,各具优势,两者联合使用不仅起效快,还可长时间维持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抢救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吸氧护理、饮食护理及二便护理等,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综合护理后干预,病情有效改善34例,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为97.14%。结论在给予AMI患者抢救治疗的同时,配合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65例,其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的33例作为治疗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入院12 h前后全血胆碱酯酶动态变化及病情变化。结果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恢复清醒时间.死亡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技术可有效地将游离的有机磷成分及磷酰化胆碱酯酶从血液中清除,减轻农药对机体的损害,从而可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凤梅  谢芝海  李萍 《内科》2009,4(5):737-738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将8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当天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3.2%,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哑低温治疗能促进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蔡茂生  韦永强  周芳玲 《内科》2008,3(5):720-721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42例符合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只给予高压氧治疗;每10d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86.36%),显效3例(13.64%),无效0例(0%);对照组治愈10例(50.00%),显效7例(35.00%),无效3例(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遗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标准化护理程序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病人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接收的心力衰竭患者7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进行标准化护理程序。将两组的抢救时间、血压、心率、治疗结局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心力衰竭患者干预后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转入医院到实施进一步抢救的时间、从发病到实施专科治疗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程序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残疾、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抑制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洛酮自应用于临床后,其治疗范围在不断地拓展,在危重急症患者的抢救中,已显示出广泛的用途和独特的疗效。本文就我院1998年以来,应用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抑制,收到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符合诊断标准[1]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5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为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的住院病例;治疗组30例,为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的住院病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毒物种类、中毒量、中毒时间均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解毒剂治疗的基础上,对28例呼吸抑制的患者给予可拉明、洛贝林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有创监测(IBP)、无创监测(NBP)血压测量对颅内出血重症患者血压水平、组织灌注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本院收治高血压颅内出血患者252例为研究对象,依抢救是否采取持续颅内压监测分为研究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研究组依照血压监测方法分为IBP组66例和NBP组60例,分析3组患者颅内压波动、抢救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入院时颅内压升高,经过治疗颅内压逐渐下降,两种检测技术对颅内压监测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IBP组和NBP组甘露醇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BP组和NBP组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抢救中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病情变化监测有重要价值,能为抢救提供必要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7年3月-2018年6月内诸多的急诊抢救患者选择64例符合要求的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实施研究,分组办法使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共分两组,即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6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抢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合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实施抢救。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23.1±2.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1±2.4)d,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抢救过程中合理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急性乙醇中毒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中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纳美芬治疗.观察患者清醒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组用药30min病情明显好转,病情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及后遗效应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美芬抢救早期急性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将 19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抢救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 98例患者施行洗胃后留置胃管 ,根据中毒程度分别于第 1个2 4小时和第 2个 2 4小时少量多次洗胃并灌入导泻剂 ;对照组 96例患者按传统的洗胃方法洗胃 ,洗胃后不留置胃管。观察比较两组抢救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阿托品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 P<0 .0 1) ;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均 <0 .0 5) ;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 ( P均 <0 .0 1)。结论 洗胃后留置胃管可以及时清除胃内残留毒物 ,减少机体对毒物的重吸收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确诊即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在病情稳定达到"CHE呼吸窗"间,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拔除气管插管,予口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有创通气、总机械通气、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再插管率、VAP发生率也少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是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