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49例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属血流感染临床资料,记录每份病历的年龄、基础疾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抗菌药物应用史、临床表现、病原学、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清1,3-β-D-葡聚糖及预后情况,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 AMS-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YBC酵母菌卡菌种鉴定,用ATBFUNGUS2INT酵母药敏试剂条进行药敏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49例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白色假丝酵母菌20株占40.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株占26.5%,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14.3%;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表现为高热、寒颤、中性粒细胞及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1,3-B-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42.9%;所有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敏感。结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主要见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应重视血培养以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的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08例,取得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并对其进行药敏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8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16株,其中8例患者合并≥2种病原菌;116株病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72株占62.07%、克柔假丝酵母菌24株占20.69%、光滑假丝酵母菌13株占11.21%、热带假丝酵母菌7株占6.03%;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17%和8.33%,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临床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应先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11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有8例发生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发生率为5.7%,检出的真菌均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5株、光滑假丝酵母菌2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选用敏感抗真菌药物治疗后5例获得治愈,3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真菌性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死亡率较高,应二级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10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诊断为RVVC的病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接种予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9例RVVC病例中分离出假丝酵母菌属178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22株(68.5%)、光滑假丝酵母菌49株(27.5%);12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100.0%)、克霉唑(100.0%)、制霉菌素(99.2%)、酮康唑(99.2%),最低的是咪康唑(36.9%);56株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敏感性最高的是制霉菌素(100.0%)、两性霉素B(98.2%)、益康唑(96.4%),最低的是特比萘芬(0)、氟康唑(60.7%)。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明显上升,在治疗RVVC时必须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无药敏结果时可选用制霉菌素、酮康唑、克霉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2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中23例热带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假丝酵母菌属性败血症,热带假丝酵母菌23例(85.2%),23例患者均有高热(100.0%),伴寒颤7例(30.4%),皮疹7例(30.4%),合并感染性休克5例(21.7%),肺部病变16例(69.6%),肺多发结节7例(30.4%),肝脾多发结节4例(17.4%),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60.9%,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有效率分别为71.4%与75.0%,感染相关死亡9例,死亡率为39.1%。结论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假丝酵母菌性败血症中热带假丝酵母菌是主要菌种,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病原菌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9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7例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长疗程广谱抗生素及使用长期静脉营养为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0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例,热带假丝酵母菌2例,均对氟康唑敏感。(3)经氟康唑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有新生儿真菌败血症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实施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应用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临床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特点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抗真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常规方法 以萨布罗培养基分离真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20 C AUX假丝酵母菌鉴定板和ATB 3 Fungus假丝酵母菌药敏板进行假丝酵母菌属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自593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占首位,达到479株(80.8%),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51株(8.6%)、光滑假丝酵母菌38株(6.4%)、克柔假丝酵母菌16株(2.7%)、近平滑假丝酵母菌9株(1.5%),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临床常用的5种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较好,>85.0%,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的敏感性较好达>90.0%,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差均<75.0%.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属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妇科患者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病原学,并探讨治疗对策.方法 阴道分泌物用显色培养基作真菌培养,用ATB细菌鉴定仪相应的真菌条板作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07年检测的584例患者标本,阳性311例,总感染率为53.3%,感染率以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患者最高,分别为80.3%和69.5%;病原学构成比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68.5%),光滑假丝酵母菌(10.9%),热带假丝酵母菌(9.0%),克柔假丝酵母菌(6.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3%),其他假丝酵母菌(2.1%);药敏试验结果,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对上述5种假丝酵母菌的敏感性在84.6%~100.0%,三唑类抗真菌药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仍>94.0%,但对其他假丝酵母菌的敏感率较低.结论 VVC的病原菌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氟康唑单剂口服或局部吡咯类药物治疗,对其他假丝酵母菌的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侵袭性真菌感染及菌种演变趋势,以便今后更好地实施早期治疗和干预处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记录并分析2003年1月-2013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2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种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部位、真菌种类及耐药性、临床治疗与预后等。结果入选282例患者送检490份标本共分离出500株真菌,侵袭性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51.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5.4%、真菌占3.3%;真菌感染最常见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9.0%、手术切口20.4%、泌尿道19.0%、血流感染10.2%;排名前4位的假丝酵母菌属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菌株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逐年增加(χ2=18.733,P<0.001)。结论侵袭性真菌感染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0年致病真菌种类发生改变,治疗时真菌药物的选择需考虑覆盖非白色假丝酵母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病房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高危因素、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分析本院NICU病房2012年5月-2015年5月早产儿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早产儿为对照,总结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分布、药敏结果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收治早产儿2 534例,经血培养确诊为真菌败血症23例,均为医院感染。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早产儿14例,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5例。与同期住院早产儿比较,低出生体重儿、小胎龄、静脉置管及长期静脉营养是真菌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均为假丝酵母菌,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6例(69.6%),白色念珠菌6例(26.1%),无名假丝酵母菌1例(4.3%),药敏试验均对氟康唑敏感。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是院内感染真菌败血症的好发人群。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氟康唑普遍敏感。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真菌败血症17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分析真菌败血症可能的一些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间医院诊断的真菌败血症17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真菌败血症占10年间医院所有诊断败血症的5.52%;17例患者中主要菌种为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有6例患者局部病灶真菌培养阳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7.06%),留置尿管(41.18%)、留置静脉导管及体腔引流管(41.18%)、持续使用广谱抗菌药物(76.47%)、化疗(17.65%)、进入ICU治疗(29.41%)及粒细胞减少(29.41%)为可能相关因素;死亡率70.59%。结论非白色念珠菌属感染比例增多,中心静脉插管与深部真菌感染相关性可能更强,应早期开始经验性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氟康唑抗真菌治疗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12.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7  
目的 探讨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来18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真菌败血症占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的3.7%,热带念珠菌是主要菌种,占72.2%,病死率达38.9%,真菌败血症的发生与原发病、强烈化疗、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及抗生素长期反复应用有关;氟康唑、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4.3%、63.6%。结论 非白色念珠菌败血症有增多之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防治是关键,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 5—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早产儿真菌血症患儿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某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真菌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早产儿的一般情况、实验室相关指标及药敏结果。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确诊的真菌血症早产儿42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22例(占52.38%),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3例(占30.95%),克柔假丝酵母菌3例,其他4例。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组,分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和白假丝酵母菌组。白假丝酵母菌组母亲泌尿生殖系感染率、真菌性脑膜炎的发生率均为27.27%,高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分别为7.69%、0.00%),白假丝酵母菌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率低于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22.73%vs 69.23%),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组血小板计数低于白假丝酵母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真菌血症感染病原菌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母亲孕期生殖系感染易导致白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白假丝酵母菌血症早产儿更易患真菌性脑膜炎;PICC置管更易导致近平滑假丝酵母菌血症的发生,血小板的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62例真菌菌血症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真菌菌血症临床特点、可能的相关因素、病原谱及药敏特点,为真菌菌血症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地研究医院2003-2004年发生的62例真菌菌血症。结果95.2%的真菌菌血症为医院感染;59例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95.1%)、中心静脉置管(46.8%)、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38.7%);分离出的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16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11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0株);对氟康唑敏感性均>90%(热带假丝酵母菌除外)。结论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导致的真菌菌血症逐渐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中心静脉置管与真菌菌血症相关性可能更强,氟康唑对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外的多种真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观察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1980~2000年收治的42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一般资料、复发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病理分级变化及手术疗效。结果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大多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膝关节是复发的好发部位;大多数复发病例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影像学上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长期随访证实经治疗的复发性骨巨细胞瘤再复发1次2例,再复发4次1例。结论骨巨细胞瘤术后2年内应加强随访观察;骨巨细胞瘤术后再次出现局部疼痛,影像学检查有膨胀性、皂泡样改变提示肿瘤复发;就病理而言,复发并不意味着恶变;手术应以彻底性为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到复发性骨巨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复发部位、侵袭范围、肢体功能的保留和重建。  相似文献   

16.
55例真菌性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病原菌种类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易感因素、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49例为医院感染,占89.09%,6例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占10.91%,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主要致病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占80.00%;32例好转,占58.18%,23例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占41.81%,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占85.45%,实施侵入性治疗占54.55%,化疗占36.36%,使用激素占29.09%,全胃肠外营养占25.45%,以上均是发生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患者应重视病原学检测,尽可能早期诊断、祛除易感因素、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危重住院患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990-2004年间某院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和61例细菌菌血症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30.5%)居首位;其后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在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患者中,53例(89.8%)采用过放化疗,34例(57.6%)长期留置导尿管,47例(79.7%)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3例(39.0%)应用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患者还接受了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放化疗、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通气均会增加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目的 研究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近3年来上海长征医院综合性ICU住院患者获得性真菌血症5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血微生物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60株,念株菌是主要病原体,占86.7%;6例(11.1%)为两种真菌混合感染,22例(40.7%)伴随细菌血症;总病死率68.5%,真菌血症相关病死率治疗组28.9%,未治疗组88.9%,两组比较x^2=11.268,P<0.01;两性霉素B及氟康唑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8.8%和70.8%,两者联合治疗有效率为80.0%。结论 真菌感染已成为ICU内危重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消除易患因素、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及时合理地抗真菌治疗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康唑及两性霉素B仍是目前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The emerge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coupled with the availability of fewer antifungal agents with fungicidal actions, prompted this present study to characterize Candida species in our environment and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virgin coconut oil as an antifungal agent on these species. In 2004, 52 recent isolates of Candida species were obtain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sent to the Med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Ibadan, Nigeria. Their susceptibilities to virgin coconut oil and fluconazole were studied by using the agar-well diffusion technique. Candida albicans was the most common isolate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17); others were Candida glabrata (nine), Candida tropicalis (seven), Candida parapsilosis (seven), Candida stellatoidea (six), and Candida krusei (six). C. albicans had the highest susceptibility to coconut oil (100%), with a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of 25% (1:4 dilution), while fluconazole had 100% susceptibility at an MIC of 64 microg/mL (1:2 dilution). C. krusei showe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to coconut oil with an MIC of 100% (undiluted), while fluconazole had an MIC of > 128 microg/mL. It is noteworthy that coconut oil was active against species of Candida at 100% concentration compared to fluconazole. Coconut oil should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fungal infections in view of emerging drug-resistant Candida specie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病(AD)患者细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28例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185例,感染率43.5%,例次感染率66.6%;共分离出病原菌285株,其中G 球菌86株(30.2%);MRSA和MRCNS分别占63.6%和70%;G-杆菌148株(51.9%);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29.0%和30.8%;真菌43株(15.1%);结核杆菌8株(2.8%);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MRSA和MRCNS的抗菌活性高;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等敏感性高;屎肠球菌仅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G-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及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AD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细菌谱及耐药性监测对控制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应尽早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