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封闭、中药外敷加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周炎56例郭明谢忠诚(安徽省舒城县汤池镇中心卫生院231343)关键词:肩周炎;封闭疗法;中药外敷;红外线照射中图法分类号:R684.3;R454.2;R245.951临床资料56例中,男20例,女36例;年龄35~7...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加味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 ,笔者运用四逆散加味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 4 0例 ,并与常规治疗的32例进行对照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符合 1988年日本突聋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 ,即耳聋突发 ,感音神经性聋 ,病因不明 ,可伴耳鸣、恶心、呕吐 ,但无反复发作 ;无其它颅神经症状 ;初诊时纯音听阈平均值 (PTA) >30dB。随机分为四逆散加味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 4 0例 ,男 2 4例 ,女 16例 ,年龄 17~ 6 8岁 ,平均4 6 5岁 ;病程 3~ 6 6天 ,平均 4 0天 ;PTA为 6 6 0±19 4dB。对照组 32例 ,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4.
5.
针刺治疗药物中毒性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5月~1997年5月我院应用针刺治疗药物中毒性神经性耳聋141例,并与中西药治疗引例进行比较,取得较好疗效。同时应用大鼠进行了针刺对耳微循环障碍作用的动物实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一般资料19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1例(263耳),男101例,女40例,年龄3~36岁,平均12.6岁。病程0.5~20年,平均6年。对照组sl例(gi耳),男32例,女19例,年龄3~37岁,平均12.4岁。病程0.5~19年,平均5.9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相差无显著性,有可比性。1.1.2病因及临床表现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神经性耳聋诊断标准5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和长春西汀(治疗)组25例。对照组:生理盐水+丁咯地尔+复方丹参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长春西汀(郑州羚锐制药)。两组均静脉滴注,1次/日,14d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耳聋总有效率76%,耳鸣总有效率80%;治疗组耳聋总有效率96%,耳鸣总有效率9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长春西汀治疗神经性耳聋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神经性耳聋可选择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神经性耳鸣耳聋是耳鸣耳聋中的一种,都是听觉异常的病证,系同一病证的不同发展阶段。笔者跟随殷克敬教授,在临床上采用发萌针法治疗该病收到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1.发萌针法的临床应用 突发性神经性耳聋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性听力损失的一种病证。本病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病证则是耳鸣在先,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聋现象。殷克敬教授运用发萌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明显。取穴:听会、翳风、中渚为主穴,根据临床表现症状辨证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72例神经性耳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组例采用西药,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耳聋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耳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针刺治疗药物中毒性神经性耳聋1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1年5月~1997年5月用针刺治疗药物中毒性神经性耳聋14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41例(263耳),均经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耳鼻喉科结合病史,临床检查确诊。男101例,女40例;年龄3~5岁20例,6~12岁43例,13~17岁24例,18~28岁30例,29岁以上24例。病程半年~1年36耳,1~3年75耳,4~10年103耳,11~17年35耳,18年以上14耳。病因分析:链霉素中毒致聋130耳;庆大霉素中毒致聋48耳;卡那霉素中毒致…  相似文献   

11.
我院高压氧(HBO)科自1989年5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748例,通过在治疗中的观察,发现影响高压氧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的因素很多,现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748例中,男485例,女263例。年龄5~78岁,其中5~28岁37例,29~55岁576例,56~78岁……  相似文献   

12.
聪耳合剂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渠  张长富 《自贡医药》1996,18(2):37-39
本研究系1993~1994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我们在三所医院内同期将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聪耳合剂治疗组90例,西药对照组60例,经听力测定及兼症变化考察,结果:治疗30天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8%,58.46%(P〈0.001),对兼症耳鸣,耳闷,头昏的总有效率各为80.76%,65.79%(P〈0.05);87.23%(P〈0.05);72.7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4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电针+穴注组、电针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耳聋、耳鸣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疗效,同时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结果电针+穴注组疗效优于电针组,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1);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提高较为明显;以轻、中度耳聋患者的疗效最为显著(P<0.05),而重度耳聋患者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病程越短、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结果对比发现,电针及配合中药穴位注射能提高患者的耳蜗、听神经及外侧丘系桥脑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以轻、中度听力损失的患者疗效显著,且病程越短、年龄越小者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葛根素,长春西汀及地塞米松静滴并给与长春胺缓释胶囊,维生素B1,B12,三磷酸腺苷,银杏叶软胶囊等药物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波及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达89.2%。对照组28例,总有效率达78.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波及穴位注射配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有效提高听力,改善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鼓室注药治疗神经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神经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鼓室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16.6%),显效8例(26.7%),好转13例(43.3%),无效4例(13.3%),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2例(6.7%),显效5例(16.7%),好转12例(40.0%),无效11例(36.7%),有效率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鼓室注药治疗神经性耳聋效果显著,是临床神经性耳聋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证型、方剂、药物分析、疗效分析及评价与建议等方面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作了综合述评。认为所用方药中以川芎、石菖蒲使用频率为最高;病种分类以爆震性聋及突发性聋效果为佳,说明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电针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73.53%。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疗效越佳。结论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急性神经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根据有无进行高压氧治疗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8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共63例,占76.8%;30~39岁者占64.6%;以耳闭塞感、吹风样耳鸣就诊者占79.3%;82例患者鼓膜检查均正常。给予高压氧1个疗程辅助治疗后,观察组总显效率为84.8%(39/46),总有效率为95.7%(44/46),均明显高于未给予高压氧治疗组(x2=9.99,P<0.01;x2=6.03,P<0.05)。结论:急性神经性耳聋以30~39岁的女性患者多见,多数以吹风样耳鸣、耳闭塞感就诊。在常规药物治疗外联合高压氧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