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外固定架固定72例陈国立,黄昌林,崔化明,韩西,吴建强应用外固定架固定四肢骨折,有诸多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我中心自1992年10月~1994年10月间收治四肢骨折病人中,对72例进行了外固定架固定,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延迟愈合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但仍有少部分由于各种原因 ,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的延迟愈合是一个可逆性病变期 ,探讨其原因对于促进其正常愈合避免其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我院近 1 0年间收治的 2 1例长骨延迟愈合病例 ,就其原因教训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2 1例中男性 1 7例 ,女性 4例 ,年龄在 1 8~ 54岁 ,平均 36.8岁。尺桡骨骨折 2例 ,肱骨骨折 3例 ,股骨干骨折 5例 ,胫腓骨骨折 1 1例。开放性骨折 5例 ,闭合性骨折 1 6例 ,合并桡神经损伤 1例 ,合并腓总… 相似文献
4.
合并脑外伤的四肢骨折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益斌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1):58-59
目的总结合并颅脑外伤的四肢骨折处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中、重型脑损伤的29例38处四肢骨折患者,手术治疗16例(23处),非手术治疗13例(15处)。结果非手术治疗的13例中死亡3例,骨折畸形愈合3例,骨不连1例,伤口感染1例,余5例均解剖复位愈合。手术治疗的16例中死亡2例,骨折愈合良好14例。结论合并脑损伤的四肢骨折宜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防止严重合并症及多器官衰竭,有效降低死亡率,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材料选择的适应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是治疗骨折的关键 [1~ 2 ]。本文就我院 91 1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材料选择的适应症作了初步探讨。临床资料我院自 1 988年 1月~ 1 999年 5月 ,手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1 2 0 1例 ,分别采用单臂外固定架、Ender钉、加压钢板三种材料固定 ,其中男 683例 ,女 31 5例 ,年龄 1 1岁至 76岁 ,平均 37岁。随访91 1例 ,随访时间 2月至 3年 ,平均 1 4月。骨折部位与三种内固定材料应用情况见表 。其中开放性骨折 1 93例 ,应用 Ender钉 1 2 3例 ,加压钢板 35例 ,外固定架 36例。陈旧性骨折 1 2 0例 ,应用 Ender钉 … 相似文献
6.
对脑外伤患者的四肢骨折处理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重型脑损伤合并四肢大骨折156例。对骨折的处理非手术治疗83例,死亡16例,骨折畸形连接46例;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73例,死亡4例,67例骨折愈合良好。作者认为对脑损伤患者的骨折进行早期手术的固定,有利于防止严重合并症及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骨折及合并脑外伤患者血清瘦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及单纯骨折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由脑外伤及合并骨折后所引起的创伤反应对瘦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骨折及合并脑外伤患者分成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脑外伤组及单纯骨折组,每组18例;另取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18例。以上各组再按伤后1—3d、5~7d及10~14d分为3个时间段,予以连续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瘦素水平,分析损伤各组之间瘦素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的意义。结果伤后1—3d与对照组相比损伤各组患者血清瘦素浓度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各损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7d时骨折并脑外伤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开始升高,10~14d时骨折并脑外伤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达到高峰,以上两个时间段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骨折合并脑外伤后一定时期内较其他组明显升高,提示瘦素可能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的创伤反应中起着较强的应答作用。 相似文献
8.
交锁髓内钉在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失误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和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6月-2004年6月采用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420例,男310例,女110例;其中股骨干骨折180例,胫腓骨双骨折160例,肱骨干骨折1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0例,股骨髁上骨折10例。年龄20~87岁,平均56岁。发生并发症30例,术中骨折端劈裂2例,钢丝捆扎后完成交锁;异位再骨折2例和术后再骨折2例,更换较长的髓内钉;髓内钉卡在髓腔内进退困难1例,捶击髓内钉尾端拔出髓腔;横向交锁失误12例,其中10例在术中发现退出锁钉重新完成交锁,2例在术后发现应用石膏外固定6周;术后发生主钉断裂2例,二次手术更换较粗的主钉;骨折端不稳定出现反常活动3例,应用石膏外固定6~8周;导针与钻头相嵌顿2例,通过捶击拔出钻头退出导针;腹壁软组织损伤4例进行理疗。结果:本组400例得到6~12个月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屈曲受限(<90°)4例,肩关节外展上举受限(<90°)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临床疗效良好;粗劣的操作技术是发生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积极处理并发症可避免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自1984年1月至1993年12月共收治中、重型脑损伤合并四肢大骨折156例(208个骨折).对骨折的处理:非手术治疗83例(113个骨折),死亡16例(19.2%),骨折畸形连接46例(55.4%);早期手术内固定治疗73例(105个骨折),死亡4例(5.4%),67例骨折愈合良好(91.7%).作者认为对脑损伤患者的骨折进行早期手术内固定,有利于防止严重合并症及器官衰竭、降低死亡率,并为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SD大鼠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不同时间段骨痂局部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了解TGF-β在增强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纯种SD雄性大鼠80只,随机分为(每组40只)单纯四肢骨折组(对照组)与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组(实验组)(每组40只),两组均利用逆转录PCR基因扩增技术对骨折后l、2、3、4周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的改变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骨折后1周TGF-β的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后3周其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基因表达均在骨折后2周达到峰值,峰值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外伤合并四肢骨折骨痂局部TGF-β基因表达模式的改变表明,TGF-β基因参与了增强的骨折愈合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法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2~68岁,平均36.8岁.骨不连部位:肱骨6例,尺骨4例,桡骨3例,股骨10例,胫骨13例.伤后距治疗时间8~24个月,平均13.7个月.增生性骨不连22例,萎缩性骨不连14例 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骨折部位负重时疼痛,肢体肿胀X线片提示骨折线清晰伴骨缺损.术后通过观察手术切口愈合、植骨区及骨髓穿刺区反应、骨折愈合、邻近的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现过敏和免疫排斥反应.骨髓穿刺区无感染及血肿形成.3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8个月,平均16.2个月.无骨髓穿刺区慢性疼痛、植骨区骨质感染、切口周围皮肤红肿或窦道形成.骨不连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12个月,平均6.2个月,无畸形愈合.骨不连愈合后骨折部位负重时疼痛消失、肢体肿胀消退.5例患者遗留邻近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其余患者均完全恢复.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物联合自体红骨髓移植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不连中具有来源广泛、安全可靠、加速骨愈合等优点,是其理想的植骨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带锁髓内钉治疗1089例长骨骨折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目的通过对长骨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后的临床观察,评价其在长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间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长骨骨折2126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089例。胫腓骨骨折共603例;左侧237例,右侧331例,双侧35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闭合骨折511例,按AO分型:A型134例,B型137例,C型240例;开放骨折92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63例、Ⅱ型29例。股骨骨折共360例;左侧136例,右侧205例,双侧19例。其中闭合骨折319例,按AO分型:A型103例,B型25例,C型191例;开放骨折41例,按Gustilo分型:Ⅰ型35例,Ⅱ型6例。肱骨骨折共126例;左侧49例,右侧71例,双侧6例。其中闭合骨折113例,按AO分型:A型64例,B型25例,C型24例;开放骨折13例,均为Gustilo分型Ⅰ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年(1至8年),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骨愈合率为93%,并发症发生率中骨折不愈合率为7%,感染率为3%,脂肪栓塞为2%,断钉为2%,医原性骨折为1.3%,胫骨髓内钉并发膝关节痛为35%等。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具有适应证广、创伤小、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长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WANG Lei YUAN Ji-shan ZHANG Hong-xi DING Hua TANG Xing-guo WEI Yong-zhong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2011,14(1):7-13
Objective: To observe serum and callus leptin expression within the setting of fracture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Methods: Atotal of 64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equally into 4 groups: nonoperated group, TBI group, fraeture group, and fracture+TBI group.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2, 4, 8 and 12 weeks after fracture+TBI. Serum leptin was detected using radioimmunoassay, and callus formation was measured radiologically. Callus leptin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Serum ieptin levels in the fracture group, TBI group and combined fracture+TBI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at the 2 week time-point (P<0.05). Serum leptin in the combined fracture +TBI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racture and TBI groups at 4 and 8 weeks after injury (P<0. 05).The percentage of leptin-positive cells in the fracture+TBI callus and callus volum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fracture-only group (P<0.01).Conclusions: We demonstrated elevated leptin expression within healing bone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8 weeks in a rat model of fracture and TBI. A close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leptin levels and the degree of callus formation in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在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严重损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0月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对分期救治的41例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7.2±6.1)岁。入院时损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16分以上,平均27.4分。救治分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控制胸部症状,对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第2阶段进行复苏和生理状态的优化;第3阶段待胸部情况允许后,做延期的骨折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胸部症状在伤后5~23d缓解,伤后10~25d长骨干骨折得到最终的手术治疗,无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19.4个月,全部患者呼吸功能良好,38例长骨干骨折术后10~16周达临床愈合,1例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发生骨不连,经植骨内固定后治愈。结论: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对长骨干骨折合并胸部损伤的患者进行分阶段的一体化救治,可有效提高救治质量,减少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收治合并严重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儿36例,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13岁,平均(6.1±3.0)岁。受伤至入院平均(18.0±15.0)h;Glasgow昏迷评分≤8分,平均(6.4±1.3)分;AIS-ISS标准损伤严重度评分平均(25.9±8.1)分。开放性骨折13例,闭合23例。将患儿分为两组,立即手术组21例,入院后24 h内接受骨折固定,平均时间(15.0±7.4)h;延迟手术组15例,手术时间距入院平均(165.4±114.6)h。所有患儿接受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处理,33例内固定,3例外固定。观察并评价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颅脑外伤、肢体外伤术后康复情况。结果:36例患儿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死亡、昏迷加重、呼吸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立即手术组手术时间(44.5±25.3)min,术中出血量(47.1±36.5)ml,骨愈合时间(2.7±0.5)个月,明显优于延迟手术组(87.0±40.0)min,(112.7±67.5)ml,(3.8±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手术组Glasgow结局量表(4.7±0.6)分,延迟手术组(4.7±0.5)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05)。立即手术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97.9±2.7)分,延迟手术组(97.7±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结论:合并重度颅脑外伤的儿童四肢骨折患者病情危重,在临床上应根据每个病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在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尽早手术治疗四肢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与评价微型钛板螺钉在四肢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3年6月,采用Medicon微型钛板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病例,其中掌指骨骨折60例(93处)、跖趾骨骨折37例(62处),桡骨小头骨折15例,腕舟状骨骨折9例,关节内撕脱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髌骨4例,股骨髁3例.术后早期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手足组:术后随访4 ~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优78例,良66例,差11例,优良率为92.9%;桡骨头骨折组:随访6个月~1年均骨性愈合,按改良法Cassebaum评分评定,优良率93.3%;腕舟骨骨折组:采用改良Mayo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良率88.9%;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髌骨4例,股骨髁3例,均全部愈合,且关节功能佳,优良率100%.结论 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足指掌骨、趾跖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控制旋转、防止畸形发生并能在骨折端维持加压作用,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对四肢大关节内撕脱游离骨折复位精确,对关节面损伤小、固定满意,也可适当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9.
脑外伤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脑外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耳白家兔65只,分别制成单纯股骨干骨折、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及脑外伤1周后合并股骨干骨折模型。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各处死5只家兔,摄骨折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α。结果:实验表明,脑外伤合并股骨干骨折的家兔骨折愈合速度快,而无脑外伤的单纯股骨干骨折家兔,其骨折愈合速度较慢。结论:脑外伤后家兔骨折愈合的速度加快,这可能与脑外伤后家兔体内生长因子特别是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reating method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bined with transtentorial hernia in children. Methods: We treated 58 children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bined with transtentorial hernia through evacuating the hematomas, incising the tentorium but preserving the floating bone flap between January 1996 and January 2002. Results .- GCS was 3-5 in 17 cases and 6-8 in 41 cases. After treatment, 46 patients (79.30%) recovered well, 6 (10.30%) suffered from mild disability, 1 (1.72%)suffered from severe disability, 1 (1.72%) was in vegetative state, and 4 ( 6.90 % ) died. Conclusions: Evacuating hematomas and incising tentorium can effectively treat the child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combined with transtentorial hernia, which can decrease the disability and mortality rates greatly, preserve the skull, exempt reoperation for cranioplasty and relieve the psychologic and physiologic burden of the child patie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