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3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结果表明:⑴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血清sI CAM-1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cm或结节〈3个组,静脉癌栓形成组(P均小于0.001);⑵PHC患者血清sI CAM-1水平与血清Bil-T、AST含量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血清AFP含量无明显正相关(P〉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照射全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B波段紫外线(UVB)照射全血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全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利用1.5J/cm2的UVB对全血进行照射,结果发现照射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促进率(RFER)明显升高(P<0.05),而红细胞C3b受体(RCR)花环率升高更为明显(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率及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抑制率(RFIR)在照射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照射后明显升高(P<0.01),而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无明显改变(P>0.05)。说明紫外线照射能改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全血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中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膜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为研究上述促,抑凋亡基因对ACI形成机制及预后的影响,寻找超早期防治措施。用流式细胞仪对制备好的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膜样本进行测定。结果:ACI组血小板,Fas,APO2.7bcl-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免疫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LDH释法,对16例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抗-HCV、HCV-RNA均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细胞亚群计数、T4/T8比值、Tac受体的检测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NK细胞活性的测定。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经t检验发现,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T4亚群所占百分比、T4/T8比值及PBMCTac受体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5),而NK细胞活性、血清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患者的这些免疫状态改变,可能对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变化与血浆补体激活片段(sC5b-9)的关系。方法采用DXC-300A型红细胞变形能力测定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5例冠心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EFI)和sC5b-9浓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病人EFI,sC5b-9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13. 688,26.630,P<0.001),且不同类型冠心病病人EFI,sC5b-9的差异亦具有显著性(F=39.86,80.13,q=11.267~25.440,P<0.001),以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各指标增高最明显。有并发症者和合并其他疾病者各指标增高较无并发症和单纯冠心病者更明显(t=7.746~19. 519,P<0.001)。冠心病EFI与sC5b-9呈正相关(r=0.7 15,P<0.001)。结论冠心病人ED降低与血浆sC5b-9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47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含量。结果表明:①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在Ⅱ型糖尿病组及有、无微血管病变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5~0.01);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3,P<0.01)。提示:血清sICAM-1和sVCAM-1参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利用酶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s),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下对Fbs的3H-TdR、14C-UR、3H-Pro掺入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107mol/L)AngⅡ作用下,MI组Fbs对上述3种标记底物的掺入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SO)组(P<0.05)。AngⅡ的上述作用,可被特异性AngⅡ拮抗剂[1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抗肽(Ang-AP)完全阻断,却不能被Losartan完全阻断。结论:Ang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Fbs,促进Fbs的DNA、RNA和胶原蛋白的合成。MI组大鼠Fbs对AngⅡ反应性显著高于SO组,介导AngⅡ对Fbs的作用除AT1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8.
红细胞抗原免疫印迹法在抗SSA抗体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以人红细胞为SSA抗原来源的免疫印迹法(RBC-IBT)检测SSA抗体。此法的敏感性略低于常规的对流免疫电泳法(CIE),但可检出部分CIE中阴性的SSA抗体阳性血清,而且尚可鉴定出SSA抗体的两种亚型(52KD和60KD)。检测了干燥综合症(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三组病人血清,其中SS和SLE两组在SSA抗体亚型的分布上差异显著。抗52KDSSA抗体主要分布于SS组(P<0.05),而抗60KDSSA抗体主要见于SLE组(P<0.05),RBC-IBT中,非特异或不明显色带极少见,而SSA抗体带清晰、易辨。  相似文献   

9.
刘霞  李力 《免疫学杂志》2001,17(1):43-46
目的 探讨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妊高征中的表达及其与胎盘释放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蛋白免疫印渍(Western blot)和放免技术测定25例孕晚期正常妊娠(NLP)及25例妊高征(PIH)患者的胎盘VEGF表达及胎盘和血浆中PGI2、TXA2水平。结果 与NLP比较,PIH组胎盘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胎盘组织及血浆中PGI2水平及PGI2/TXA2显著下降(P〈0.01),TXA2水平显著升高(P〈0.01);PIH中胎盘VEGF表达与其产生的PGI2、PGI2/TXA2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TXA2呈显著负相关(P〈0.01),并与临床收缩期血压(P〈0.01)和舒张期血压(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胎盘VEGF下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白细胞介素 6依赖性细胞株MH60· BSF增殖反应MTT法,测定了 53例 Graves病(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6水平。结果未治疗组、治疗未缓解 组 IL-6水平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 0. 01),后两者间无差异(P> 0. 05),IL-6与血清游离三 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骨钙素(BGP)呈正相关,与桡、尺骨密度均值(BMD)呈负相关。提示IL-6在OP发病与骨 代谢中起作用。IL-6可作为GD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和预后以及预防骨质疏松症(OP)发生的重要 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抑制素B(Inhibin B)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结局的关系及规律。评价其在IVF-ET过程中对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妊娠结局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输卵管和男性因素不孕症患者进行IVF-ET,检测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含量;分析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含量与获卵数、优质胚胎形成率、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卵泡液中Inhibin B的值与获卵数(r=0.455,P〈0.05)、E2(r=0.529,P〈0.05)、胚胎质量(r=0.405,P〈0.05)呈正相关;与年龄(r=-0.445,P〈0.05)呈负相关;在妊娠组卵泡液中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卵泡液中Inhibin B含量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治疗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因女性不孕进行IVF-ET助孕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共422周期,以女方HBsAg阳性而男方HBsAg阴性为A组:HBV携带组共81个周期;双方均HBsAg阴性为B组:正常对照组共341个周期。比较两组的IVFET治疗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Gn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获卵数、移植胚胎数无差异的情况下,其受精率、卵裂率、D3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总流产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HBV携带者行IVF-ET助孕治疗对妊娠结局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886例,其中短时受精不脱颗粒细胞组(A组)235例,短时受精并全部即刻脱颗粒细胞组(B组)315例,短时受精并部分(3~5枚)脱颗粒细胞组(c组)336例。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C两组(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部分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胚胎种植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并且能够降低多精受精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子顶体酶活性与体外受精的关系。方法将236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根据顶体酶活性分成三组:A组≥48.2μIU/106精子,共95周期;B组:30~48.1μIU/106精子,共92周期;C组〈30μIU/106精子,共49周期;比较三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结果 A、B、C组的受精率分别为77.02%、74.11%和48.69%,卵裂率分别为97.80%、96.65%和90.29%,优质胚胎率分别为41.32%、40.79%和33.42%。三组间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受精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且完全不受精的发生率高于A、B组(P〈0.05)。B组与C组相比受精率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顶体酶活性低于30μIU/10^6精子时受精率显著下降,可考虑行部分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明原因不孕(UI)夫妇接受IVF-ET助孕治疗的结局。方法:共纳入212个因UI接受IVF-ET助孕的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周期均采用短时受精,在IVF受精后6h,对低受精率(〈30%)和IVF完全受精失败周期中未出现第二极体的成熟卵立即进行早期补救ICSI。结局按原发不孕(A1组,139例)及继发不孕(A2,组73例)分组进行比较。并将所有获得成熟卵的周期再分为IVF受精(B1组,181例)与补救ICSI受精(B2组,26例)进行比较。结果:1.A1组较A2组年轻,但不孕年限更长,MII卵IVF受精率及2PN受精率较低,补救ICSI受精周期率明显较高(17.04%比4.17%,P值〈0.05)。A1组因异常受精、未受精、未卵裂或胚胎质量差导致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A2组(11.79%比2.74%,P值〈0.05),但两组移植周期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值〉0.05)。2.Bl组比B2组MII卵受精率更高(93.82%比84.78%,P值〈0.05),但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不明原因不孕夫妇中原发不孕者更容易出现IVF受精失败或低受精率。采用短时受精及补救ICSI受精后可以获得与继发不孕夫妇相当的IVF-ETII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妇女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过程和结局,探讨基础睾酮(T)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岁~35岁的123例第一周期长方案IVF—ET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新鲜周期的妊娠情况T水平的ROC曲线切割值、本中心对高T水平预降调至理想范围高值0.7ng/ml及T正常高值分成3组(A、B、C组),同种方式将同期输卵管因素继发不孕病例271例分成3组(Ⅰ、Ⅱ、Ⅲ组),分别比较组间助孕过程和妊娠结局。结果A组2PN受精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C组(P〈0.05);I组可利用胚胎数、成熟卵子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结论基础T水平较低时妊娠率明显下降。30岁~35岁妇女,基础T水平在0.45ng/ml~1.02ng/ml时能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ICSI)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将IVF或ICSI获得妊娠的735个周期,按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IVF/ICSI妊娠后发生早期流产的可能相关因素。结果早期流产组患者年龄和胚胎移植数明显高于继续妊娠组(P〈0.01);窦卵泡数、hCG日E2、P值、获卵数均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P〈O.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高及获卵数减少是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结论IVF/ICSI治疗周期中患者年龄、窦卵泡数、hCG日E2、P值、获卵数、移植胚胎数与早期流产相关,年龄增高及获卵数减少可增加早期自然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几种短时受精脱颗粒细胞方式对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61个IVF-ET周期根据脱颗粒细胞时间分为:短时受精后18小时脱颗粒细胞组(A组)94个周期、短时受精后5h脱颗粒细胞组(B组)95个周期和短时受精5h后部分(1/3-1/2)脱颗粒细胞组(C组)72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利用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胚率、胚胎利用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后即刻剥除部分卵子颗粒细胞观察第二极体,在确保受精的情况下剩余卵母细胞保留自体卵周颗粒细胞共培养,可以提高常规IVF的胚胎质量,从而提高常规IVF总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_ET)助孕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80个周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口服避孕药+短方案(A组)和长方案(B组)治疗,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与长方案组相比口服避孕药+短方案组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无显著变化(P〉0.05),但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显著减少,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口服避孕药+短方案进行超促排卵可以提高IVF-ET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HCG$i射后不同时间(42h与40h)行短时授精(3h)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对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生殖中心实施IVF-ET的962例患者新鲜周期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根据HCG注射后不同时间授精分为2组(A组:2009年3月-2012年3月HcG后42h授精440例;B组:2012年4月-2013年9月HCG后40h授精共522例。对两组平均年龄、受精率、卵裂率及临床妊娠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年龄、受精率和卵裂率无差异,但临床妊娠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HcG后不同时间短时授精将影响IVF-ET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