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的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手术易行、结果可靠、重复性高的局限性缺血中风动物模型.实验用 SD 大鼠34只.动物麻醉后,应用显微外科手术经颅底入路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起始段;手术24h 后,实验组中有27只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墨汁灌注发现这些大鼠的大部分左侧大脑皮质和基底神经节区域无血管或有少量血管显示,Nissle 和HE 染色发现此区域有典型的缺血性组织病理学改变.脑缺血区范围的大小与动物的行为障碍成正比.本实验为研究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病理机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微循环Ⅰ号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模型,以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为指标,观察了微循环Ⅰ号对MCAO前后及阻塞后即刻、2小时、4小时的SEP的动态变化各值。本实验表明:微循环I号能显著减少大脑中动脉SEP潜伏期的延长,进一步说明共对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压氧预适应(hyperbaric oxygen preconditioning,HBOP)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分为假手术组,HBOP+假手术组,单纯MCAO组、HBOP+ MCAO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CAO模型.于术后12 h取材,观察大鼠神经功能和脑梗死变化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区OPN的表达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12 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评分均为0分,单纯MCAO组(3.80±0.79)分,HBOP+ MCAO组(2.50±0.97)分;平衡能力评分:术后12 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大鼠平衡能力评分均为5分,单纯MCAO组(1.50±1.08)分,HBOP+ MCAO组(2.70±2.95)分;脑梗死率:术后12h假手术组及HBOP+假手术组大鼠梗死率均为0,单纯MCAO组(49.22±7.07)%,HBOP+ MCAO组(41.96±3.15)%.可见与单纯MCAO组比较,HBOP+ MCAO组在术后12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平衡能力评分显著提高(P<0.05);脑梗死率明显小于单纯MCAO组(P <0.05);HE染色见缺血区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检测提示OPN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 高压氧预适应可以诱导大鼠MCAO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HBOP引起的OPN表达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的计算和脑梗死体积的测量,评价改良的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为实验研究提供可重复性好、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头端烧制成圆球的传统"圆头线栓",B组采用头端用万能胶包裹成梭形膨大的改良"梭头线栓"制作大鼠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3h后将"线栓"拔出,造成再灌注损伤。采用"盲法"分别于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再灌注24h后处死大鼠,脑切片TTC染色,数码相机照相,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脑梗死体积比;根据统计结果评价改良的MCAO再灌注模型,分析MCAO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之间的关系。结果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大于A组(P<0.01);B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比明显较A组稳定,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分别为CVB=0.12,CVA=1.08);再灌注10min和再灌注24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B组评分均高于A组(P<0.05);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脑梗死体积比的大小成线性相关关系(r=0.873,P<0.01)。结论采用改良的"梭头线栓"制作MCAO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和脑梗死体积比变异度小、稳定性高,是可靠的制模方法;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可用作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改进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解决模型稳定及延长存活时间问题.方法 改良方法:①将10%的水合氯醛浓度降至3.6%;②将胸骨舌骨肌—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改为胸骨舌骨肌手术入路;③将颈外动脉(ECA)结扎或血管夹闭法改为颈内动脉(ICA)盲插结合夹镊法;④将120 min缺血再灌注并缝合皮肤时间减少至80 min.改良前、后行对照研究.结果 建模后改良组中①3.6%水合氯醛组比10%组安全范围宽,追加麻醉后死亡率低;②胸骨舌骨肌手术入路组较胸骨舌骨肌—胸锁乳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视野宽,血管暴露更好,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③调整角度后,颈内动脉(ICA)盲插结合夹镊法操作简单,较颈外动脉(ECA)结扎或血管夹闭法创伤轻,操作简便省时,且较单一盲插法成功率高;④80 min行缺血再灌注(拔除线栓)比120 min者因麻醉苏醒挣扎而产生的二次损伤少.结论 改良模型稳定,存活时间延长,能够保证神经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条件.  相似文献   

6.
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脑局部缺血模型及其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客观和可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死体积和水肿率的计算,评价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部缺血模型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方法线栓法致小鼠MCAO制备大脑局部缺血模型,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神经行为学评分等方法,计算脑梗死体积、水肿率并观察行为学指标。结果TTC染色证实,MCAO可诱发明显的小鼠脑局灶性缺血,手术成功率约为90.8%,其中以皮质缺血为主,少数为单纯海马和丘脑缺血;脑局部缺血损伤可引起小鼠神经行为学的显著改变,即总体神经行为学评分增加;同时,脑梗死体积约占全脑体积的35%,分析结果准确和稳定。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建立了MCAO致小鼠脑局部缺血的模型,且有较高的成功率(90.8%);同时所用评价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梗死体积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吕胜青  杨辉  李宁  安宁  刘海鹏 《重庆医学》2005,34(5):647-648
目的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脑外伤所致脑疝,造成大脑后动脉梗死恢复期高压氧治疗情况及其疗效.均采用首次治疗3个疗程,休息1周后再治疗2个疗程的方法,间断治疗3~6个月.结果按GOS评分结果,重度致残和植物生存各1例,轻度致残和恢复良好各2例.结论高压氧治疗是提高脑疝性大脑后动脉梗死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予以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IR)后脑组织中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后于3、6、12h及1、2、3、7d取脑,免疫组化法和脑组织匀浆法检测PAR-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PAR-1表达增加(P<0.01),MDA含量增多(P<0.01),SOD活性降低(P<0.01);PAR-1表达与MDA含量正相关(r1=0.844,P<0.05),与SOD含量负相关(r2=-0.901,P<0.01)。结论:CIR后PAR-1表达增多可加重脑组织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单独及联合应用于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大鼠,观察NGF和NSCs移植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NGF对自体和移植NSCs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NSCs,BrdU标记.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MCAo组)、B组(MCAo NGF组)、C组(MCAo NSCs组)及D组(MCAo NGF NSCs组),每组16只,移植后进行神经功能损害评分(NSS),用免疫组化行BrdU、槽蛋白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移植后的2周、4周神经功能评分显示D组显著好于其他3组(P<0.05),B组与C组显著好于A组(P<0.05).B组的槽蛋白及BrdU阳性细胞数最著多于A组(P<0.05),D组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P<0.05).结论 NSCs移植和NGF单独及联合应用对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均有作用,二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NGF对自体NSCs的激活、增殖有促进作用,对移植NSCs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用线栓法制作稳定的大鼠单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PPA),用3种不同的线栓即头端未处理的鱼线、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分别经大鼠的颈总动脉(CCA)和颈内动脉(ICA)插线,分析不同种类线栓和插线部位对大鼠单侧MCAO手术的插线时间及建立MCAO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观察2种不同插线部位和结扎颈外动脉(ECA)与否对大鼠MCAO建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3种线栓的插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7);未处理的鱼线的建模成功率低于指甲油处理的鱼线和特制的尼龙线栓(P=0.001),而后2种线栓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经CCA插线时间明显低于经ICA插线时间(P=0.002);两者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1);2种不同部位插线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及结扎ECA和未结扎ECA的建模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694)。结论采用指甲油处理头端的鱼线,结扎ECA经CCA插线可以简单快捷地建立稳定的大鼠单侧MCAO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SHH信号通路对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SHH组,各10只。以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MCAO模型,其中假手术组颈内外动脉和颈总动脉分离,不结扎也不插线栓。SHH组于大鼠左侧侧脑室注射SHH蛋白注射液2 μL (1 μg/μL),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PBS溶液。观察各组术后3 d和7 d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脑血流值变化,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抗体(cyclin-dependent-kinase 2,CDK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表达。 结果 SHH组神经功能评分术后3 d[(1.23±0.16)分]和术后7 d[(0.87±0.13)分]低于模型组[(2.10±0.25)分、(2.38±0.19)分,t=9.269、20.741,均P<0.05)。SHH组术后3 d[(32.14±7.25) mm3]和术后7 d[(21.98±4.56) mm3]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60.27±5.64) mm3、(64.82±7.19) mm3,t=9.684、15.912,均P<0.05)。SHH组术后3 d[(348.92±29.38) PU]和术后7 d[(413.24±56.29) PU]脑血流值高于模型组[(163.28±26.13) PU、(130.29±23.42) PU,t=14.930、14.676,均P<0.05)。SHH组CDK2(27.18±3.10)和CyclinD1(24.52±4.31)低于模型组(59.83±5.62、67.38±7.39,t=16.087、15.843,均P<0.05)。 结论 SHH信号通路可减轻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且可通过调控CDK2和CyclinD1表达使神经细胞增殖,诱导神经再生,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不同部位梗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梗死病例,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分为脉络膜前动脉组、分水岭组、中央支组和主干组。梗死后4~16个月电话随访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各组间MRS和ADL评分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胆固醇等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差异。根据MRS评分,将病例分成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逐步判别分析筛查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入组8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中央支组22例,大脑中动脉主干组15例,脉络膜前动脉组40例,分水岭组11例。四组之间的MRS和ADL评分比较,分水岭组ADL评分最高,MRS评分最低,脉络膜前动脉组ADL评分最低,MRS评分最高(P0.05)。48例预后好,40例预后差。年龄和梗死部位两项指标进入判别方程。结论:不同梗死部位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预后有影响,分水岭区梗死预后较好,脉络膜前动脉供血区梗死的预后最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脑缺血模型大鼠经30d高压氧治疗对大脑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高压氧治疗(HBO)组。IR组和HBO组动物经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5h后再灌注。所有大鼠均于术后2h腹腔注射BrdU(50mg/kg体重),连续2次,间隔24h。HBO组高压氧治疗(2.8个绝对大气压,60min)30d,每日一次。所有大鼠于31d麻醉处死,取脑,切片,进行Nestin和BrdU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并于损伤区取图。结果 HBO组和IR组Nestin+和BrdU+细胞表达于损伤区,两者密度在HBO组中均显著高于IR组(P〈0.05),而正常对照组均未见阳性结果。结论 30dHBO治疗可促进大鼠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增殖或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特点,及其与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选择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08只,通过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阻塞100 min后拔除线栓再灌注,MCAO术后24 h行核磁共振扫描明确梗死部位并计算梗死灶体积,依据是否存在梗死灶及梗死灶部位将大鼠分为:皮质及基底节梗死组(CBG组,n=53)、基底节梗死组(BG组,n=29)及无梗死组(N1组,n=26)。应用Bederson评分,横木行走实验及足失误测试对大鼠MCAO术后24h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进行评价,并分析3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及其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NI组、BG组的Bederson评分明显低于CBG组(q=4.56、4.32,P均<0.01),而BG组及NI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2,P=0.897);NI组、BG组的横木行走实验评分明显高CBG组(q=4.22、3.98,P<0.01),而BG组及NI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P=0.101);NI组、BG组的足失误率明显低于CBG组(q=3.68、3.24,P<0.05),而BG组及NI组足失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46,P=0.830)、CBG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大于BG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05±90.11)mm~3 vs.(60.03±25.17)mm~3,t=15.856,P<0.01],大鼠Bederson评分、横木行走实验及足失误测试中的行为学评分与其梗死体积之间均无线性相关性(CBG组:r=-0.149、-0.231、-0.186,P=0.308、0.111、0.249;BG组:r=0.187、-0.332、0.291,P=0.381、0.113、0.168)。结论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出现2种行为学表现差异显著的梗死类型,且各个类型的行为学评分与其梗死体积大小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15.
改良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进行改良,通过比较再灌注24h时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制作时间、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指标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的有效性。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和模型两组,对照组采用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模型组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从颈总动脉分叉处插入线栓至大脑中动脉。阻断大脑中动脉血供2h后将线栓拔出实现再灌注。于再灌注24h时观察脑组织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比较两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模型制作时间、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以及鼠脑切片TTC染色测量脑梗死率。结果两组MCAO模型在再灌注24h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梗死率、模型成功率和死亡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模型组的模型制作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不分离结扎翼腭动脉,由颈总动脉插入线栓的改良线栓法是稳定和可靠的MCAO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制作短暂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比较颈总动脉进线法和颈外动脉进线法(改良LONGA法)优劣.方法 颈总动脉进线法和改良LONGA法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 h后再灌注24 h,以LONGA法标准对模型评分,并对梗死体积进行测定, 7 d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改良LONGA法和颈总动脉进线法神经行为学评分分别为2.30±0.82和1.00±0.6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886,P<0.05);两法脑梗死体积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96~4.45,P<0.05);两法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48.46,q=22.89,P<0.05).结论 与颈总动脉进线法相比,改良LONGA法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高、脑梗死体积大、凋亡细胞数多,模型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以便今后进一步进行缺血性脑梗死方面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MCAO模型,术后观察体征,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血清抗氧化指标测定。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全部存活,模型组除2只因麻醉过度死亡、1只插线未成功外,其余7只均出现左侧Horner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1~3分之间。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可见显著病理改变,MRI检查脑组织缺血病变明显。模型组血清SOD和GSH-Px活性高于假手术组,MDA含量低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差异,寻找一种制作简单,成功率高的脑缺血模型。方法:将1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4h、8h、24h后生理盐水灌注后取脑;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60只,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100min后,拔出线栓形成再灌注,分别在再灌注4h、8h、24h后灌注取脑;对照组30只。比较模型制作的成功率、术后存活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及模型稳定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模型成功率高于永久性脑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脑缺血模型组死亡率较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死亡率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TC染色: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梗死灶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扩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梗死灶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无明显变化;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方式简单、结果稳定、缺血时间可控,是一种较理想的模拟脑梗死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P-4502C1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24只,采用电凝大脑中动脉手术造模。自术后1周末始,药物组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每个观察时点(1周、2周、3周末),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梗死侧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RT-PCR技术测定梗死额叶周围皮质P-4502C11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1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药物组梗死侧额叶皮质rCBF、P-4502C11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治疗1周、2周后,药物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均有所增加(均为P<0.05),同时,P-4502C11mRNA表达量亦显著增强(分别为P<0.05,P<0.01)。结论:复健片可上调MCAO大鼠受损侧脑组织中原本因缺血而下调的P-4502C11mRNA表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的能力,这可能是本药改善受损脑组织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醇对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traethylammonium,TEA)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自律性收缩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环固定在DMT多道记录系统浴槽内传感器上,通过Chart 5.4记录TEA作用下血管环张力的变化,并观察各种工具药对TEA缩血管作用及自律性的影响。结果:TEA(10-60mmol·L~(-1))可引起大脑中动脉浓度依赖性收缩,并产生自律波。TEA类似物gallamine(2-10mmol·L~(-1))引起浓度依赖性收缩,但不引起自律波。钙拮抗剂普萘洛尔(1μmol·L~(-1)),硝苯地平(1μmol·L~(-1))和LaCl_3(1μmol·L~(-1))均明显抑制TEA的收缩血管的作用,并且取消了TEA产生的自律波。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哌唑嗪(10μmol·L~(-1)),育亨宾(10μmol·L~(-1))和血管紧张素口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μmol·L~(-1))对TEA的缩血管作用及自律波均无明显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0.1mmol·L~(-1))抑制了TEA的缩血管作用,但对TEA产生的自律波无作用;1%乙醇明显增强了TEA的缩血管作用,并且完全抑制了TEA产生的自律波。结论:TEA缩血管作用所产生的自律波可能与TEA的结构,胞浆内Ca~(2+)度增加有关;乙醇可能通过阻滞血管平滑肌上的某些钾通道而取消其自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