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减重踩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步态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恢复作用。方法:51例脑卒中患者分入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运动疗法(PT),实验组加BWSTT。共6周,5次/周,1单元/天,30min/单元。训练前后各行1次评价。结果:训练后实验组FAC评分、FMA下肢评分、步速、步长均明显提高(P<0.05),患侧单肢支撑期明显延长,双侧支撑期明显缩短(P<0.01),而对照组仅FMA下肢评分明显提高(P<0.001)。两组间对比,仅FMA下肢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均为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BWSTT可提高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增加患侧单肢支撑期,减少双侧支撑期,改善步态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赵永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953-1953
脑卒中患的步态康复治疗是神经康复的关键,减直支持的踏车训练可以重复进行复杂步态的练习,有效地恢复急慢性截瘫患的走路能力。踏车运动最大的不便是训练时需要两个治疗师在旁协助。一个治疗师坐在瘫侧帮助促进瘫侧下肢摆动,确定足跟先着地,防止膝过伸,保证两腿站立时间与步长对称;另一治疗师站在两人身后,促进重心转移至负重腿上,保证躯干直立。因此设计了两种机动步态训练机,这种机器模拟上肢康复训练可以在不需要治疗师过多协助,患可以自主进行类似步态训练的重复训练机,对此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组(39例)和对照组(30例)。减重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每周6次,每次15~30min,起始减重量为体重的30%~60%,平板速度0.25m/s;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ugl-Meyer量表和Barthel指数评分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减重组患者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提高(P<0.05),步行功能、步速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早期应用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更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6.
7.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2周,每周5次,每次20~30 min,起始减重量为30%, 平板速度为0.2 km/h;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12名患者中有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而减重组仅有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 结论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将成为脑卒中偏瘫后步行功能重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步态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偏瘫患者分为2组,综合康复组行常规康复及减重步态机器人治疗,普通康复组行单纯康复治疗,疗程均为一个月,采用Carr-Shepherd运动功能评定(MAS)中的步行评定法对两组步行能力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且比较。结果综合康复组患者步行能力较普通康复组改善明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康复组(P<0.05)。结论减重步态机器人对偏瘫患者的恢复步行能力及改善异常步态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偏瘫和截瘫的减重踩车训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介绍一种用于偏瘫和截瘫患者的康复训练新方法-减重踩车训练(BWSTT)。方法 通过综述国外最新文献,介绍BWSTT的训练方法、训练参数、功效、效果测定方法和作用机理,并从支持与反对两个角度引述了国外康复专家对它的评价。结果与结论 BWSTT可改善偏瘫和截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有利于建立正常步态。然而有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实现程序、参数和效果评定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基于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来中风二科就诊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51例进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52例增加FES控制下的踏车训练,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双膝屈曲最大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减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步行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有 1/ 3急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 ,在 3个月内不能行走。为了恢复正常的行走功能 ,治疗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对患者进行训练。但传统的康复治疗如传统的增强肌力和单一运动训练的方法、神经促通技术、带有共同运动的Brunnstrom技术、带有螺旋和对角线运动的神经本体感觉促进技术 (PNF)或带有反射抑制性的神经发育 (Bobath)疗法等的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他们不得不帮助患者转移体重和维持平衡。目前 ,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减重训练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1减重训练减重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反馈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减重平板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减重平板训练时辅以运动反馈,每次训练10~20min,每周训练6次,共持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患者步态时空参数及下肢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宽、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步态不对称性指数及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步宽[(20.79±4.03)cm]、患侧及健侧摆动相百分比[分别为(40.52±6.21)%和(37.91±8.34)%]、步态不对称指数(0.06±0.08)、髋、膝关节最大屈曲活动度[分别为(12.62±3.84)°和(41.57±13.52)°]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减重平板训练结合运动反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对提高其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减重步行训练(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脑卒中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增加BWSTT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下肢肌力Motricity指数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经相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并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WSTT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平衡能力及下肢肌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ADL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减重步行训练组(63例)及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减重步行训练。2组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分(BI)评定患者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ADL水平;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每月均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ADL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减重步行训练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2,3个月时,发现减重步行训练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不仅有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及ADL能力恢复,而且还有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尽早对其实施减重步行训练。  相似文献   

15.
减重踏车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患的运动功能受限和情绪障碍,常常影响其生活质量。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物理治疗对帕金森病患活动能力的改善仅具有短期效应,而且很少有特殊针对帕金森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几个研究曾报道,减重踏车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和脊髓损伤患的活动能力非常有效。通过许多研究显示,接受物理治疗的患,在卧位时,比行走更容易快速灵活地移动下肢。作认为,减少体重也许能改善帕金森病患的活动能力,所以对帕金森病患进行减重踏车训练是否有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可否减轻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模式的程度。方法:120例60岁以下的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康复组从病后平均第8天开始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次30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协助训练,训练过程中强调股内收肌群,屈髋、屈膝肌群,胫前肌群及躯干肌的训练。对照组只接受神经科常规治疗。结果:经过平均72d的观察,康复组患者独立步行时不伴有明显的偏瘫步态模式(髋关节外旋、外展、“划圈”)38例(63.3%),而对照组仅11例(18.3%);康复组髋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坐位平衡和站位平衡达Ⅱ级和Ⅲ级者分别是56例(93.3%)和39例(65%),对照组分别是39例(65%)和18例(30%)。结论:早期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减轻偏瘫步态模式的程度,提高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早期减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观察减重训练(PBW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以及在不同时期进行减重训练的疗效,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减重训练的最佳时间。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早期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其中A组(14例)整个康复过程均运用常规康复治疗;B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2周后加减重训练;C组(13例)在常规康复治疗5周后加减重训练;3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评定表、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各评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0.001),但治疗后B组与A、C组比较大部分评测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C组与A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介入减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矫正训练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已形成异常步态模式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针对性步态训练.借此了解相对固定的异常步态模式改善的可能性及训练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2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步态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8周后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患侧下肢平衡下负重能力、步态和步行速度进行评价。结果:经过4周康复治疗。患者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过8周康复治疗患者下肢FMA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步态评分在第8周有非常显著提高(P〈0.001)。患肢负重能力在4周末和8周末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01)。患者步行速度在4周末没有显著提高(P〉0.05);8周末均有显著提高(P〈0.001);后4周效果更明显(P〈0.001)。结论:针对性步态训练可以改善相对固定的异常步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减重组30例,行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常规康复训练。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减重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加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改善患的静态或动态平衡,保持姿势的调节功能和肌收缩力以及肌耐力是使患恢复步行能力的前题。减重步行训练,在减重吊带的保护下使患站立、步行时重心分布对称,步行稳定性提高,可提高步态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